>>> 2006年第5期

唐代赵则承及夫人合葬墓志铭考释

作者:魏 琳 张士忠




  [关键词]唐代;基志;邯郸;买地券
  [摘要]本文介绍了邯郸市新出唐代赵则承及夫人合葬基志铭,考证了赵氏的郡望、籍贯及身份,同时对志文中所涉及的买地券和历史地名等问题作了考释。
  邯郸市邯山区马庄乡张庄桥村有一方私人收藏的墓志,志题为《唐故天水郡赵府君及清河张氏夫人墓志铭并序》,拓片近方形,边长40×43厘米,志文楷书(图一),盖失。马小青先生对录文做初步整理,笔者在孙继民先生指导下做了校勘。志文有几处残缺,现移录如下:
  唐故天水郡赵府君及清河张氏夫人墓志铭并序
  府君讳则承,赵武灵王之后第四房之孙也。其先赵衰、赵」迶,于晋为霸国卿相,于周为 天子陪臣。君之皇」考讳玩,试殿中监、云麾将军,素怀忠节,历事旌旄,为军旅」之英雄,作元戎之心膂。君高道不仕,治理于家,攻武」及文,敦仁好义。娉良媛而逮承宗嗣,修道行而冀保百龄,」岂期一剑流泉,孤鸾绝影。夫人门望素高,声闻朔野,古」今虽异,代出英贤。(承)汉司徒之遗孙,唐燕国公之后」胤,属兰芳吐秀之日,容华桃李之春,归于赵氏,所冀保隆」宗嗣,长奉苹蘩,何图一旦沦亡,奄归冥路,以成通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殁于通阛坊之私第,享年八十有七。嗣子二」(人),长曰荣干,次日万春,并孝同于参,行比于闵,力谋迁厝,」废□(主)孙(紫)懒行存等,谨修其身,无天厥祖,逮求□□,」以奉 先宗。卜宅兆于高原,迁神灵于□地,以成通□□」四月十二日合褙于临洺县西七里石碑曲南二里之原,」礼也。其地壹亩□,于吴朝济边买,四至阔狭,悉具约文,恐烦」镌雕,更不具载。□恐桑田有变,万物迁移,刻兹贞石,以传」千禩。乃为辞(曰)」:久从麾钺,□□□端,弓开满月,箭发星攒,烽烟屏绝,」剑色霜□,□□□□,不乐荣名。爰求高媛,训抚家庭,」□□□□,□道而行。少欲知足,满而不盈,常怀谦让,」□□□□。(其二)。专于积善,福庆相传,两人嗣子,行比前贤。」为□□(难),行路潸约,念恩鞠育,哀动穹天。刻兹贞石,」千秋万□。其三。
  据志文所述,志主赵则承乃“赵武灵王之后第四房之孙”,其父赵玩,曾任“试殿中监、云麾将军”,志主本人则“高道不仕,治理于家,攻武及文,敦仁好义”。志主生卒年未载,其妻张氏殁于咸通八年(867年),享年87岁,即生于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由是推知志主生活在唐朝后期。志文显示其夫妻于“咸通□□四月十二日合袝于临沼县”,缺文中的后一字应为“年”,那么年份只能是一位数,而张氏过世时间为咸通八年十一月,所以合葬时间只能是咸通九年或十年。
  虽然志主及其父均不见于史籍记载,但此通墓志对于唐朝人热衷于标榜郡望的习惯、葬俗及历史地理方面的一些问题还是有所反映。
  
  一、关于赵则承的郡望、籍贯及身份
  
  志文称志主先人为“赵衰、赵迶”,“赵迶”史籍无载,故推测应为“赵遁”,“遁”乃“盾”之讹。赵盾即赵宣子,谥号宣孟,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执政。赵盾与赵同、赵括、赵婴齐为异母兄弟,父为赵衰。自赵衰、赵盾始,赵氏一族在晋国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志题称志主郡望为天水郡。赵姓主要出自赢姓部落。据《史记》卷43《赵世家》载:“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日恶来,……其后为秦。恶来弟日季胜,其后为赵。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赵立国的200多年间,赵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以邯郸为核心的赵国境内。赵亡后,赵氏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布史,其中一支流至天水。据《元和姓纂》载:“……衰、盾之后分晋为诸侯,都邯郸。王迁为秦所灭,子代王嘉,嘉子公辅,主西戎,居陇西。”关于天水赵氏,敦煌文书《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第二“陇右道四郡”条载:“秦州天水郡出廿姓,赵、姜、尹……。”赵姓排第一,可见其乃天水郡之大姓。唐末五代前,天水赵氏是赵姓人的最大分支。唐人崇尚门第,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因此赵姓人常以天水赵自居,《唐代墓志汇编》收录的赵氏墓志以天水为郡望者非常普遍。官方修史亦不详细考辨人物之家乡籍贯,而姑且题署郡望了事,以至造成了历史人物籍贯的极大混乱,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高常侍集》中所称:“考唐代士人多题郡望,史传亦复因之,往往失其里籍。刘知几作《史通》,极言其弊,而终不能更。”阴所以志文称赵则承为天水郡赵氏未必可信。
  志文对志主籍贯未作交代,我们推测志主当系临沼县(今河北永年县临沼关镇)人,理由如下:第一,志文通篇没有提及志主的籍贯,且记述志主的家族成员时,只提到其父,很可能是因为志主乃本地人,无需赘言。第二,志主死后葬地在临沼县,这是推测其为当地人的主要根据。第三,志文称志主妻子张氏殁于“通阛坊之私第”,意味着志主在本地有自己的私宅。第四,唐代临沼县可能分布有战国赵氏的后裔,赵则承有可能即其中之一。志文称赵则承乃“赵武灵王之后第四房之孙”,那么赵国贵族后裔是否有可能在临沼县一带生活呢?回答是肯定的。前些年在河北永年县发现了赵国信宫遗址,据业师孙继民先生《战国赵信都地望考》论述,信宫是信都前期的名称,信都即赵国陪都。《史记》卷43《赵世家》称:武灵王元年(前325年),“梁襄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十九年(前307年)春正月有“大朝信宫,召肥义议天下,五日而毕”。由此可知,信宫是赵王朝会诸侯、处理政务的场所。郝良真先生在《秦汉之际赵都考略》一文中也指出,作为赵国第二政治中心的信都,在战国时期的长期军事斗争中曾经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永年县温窑村附近有两座陵墓,俗称温窑陵台,据《永年县地名志》第393页记载,其应为战国赵王的陵墓。另在临沼石北口公社(今石北口乡,应与碑文中的“石碑曲”系同一地方,有关论述见下文)有东召庄、中召庄、西召庄,三召庄村“南山上有泉亭寺,俗称赵王香火院,为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游猎处,寺内有莲池,水流清浅,流成小河,当地群众称赵家河”,并称召庄得名是因为“古为赵地和赵河而名赵家庄,后来演变为召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览》称:“昭惠王祠遗址位于永年县临沼关镇石北口村西明山东麓,根据唐代元和年间重修碑,早在唐代此处就有大规模的建筑和祭祀活动。”根据前面召庄的得名,临沼石北口一带应为赵姓人活动的频发地带,故笔者推测昭惠王的“昭”很有可能系“赵”字谐音,昭惠王即赵惠王,赵武灵王之子,这说明至少到唐代在临沼还有人在祭祀赵氏先人,而这些人极可能是赵国贵族后裔及一部分灭国后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