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新见唐秦王李茂贞墓志浅释
作者:王凤翔
关于李茂贞的家世情况,诸多典籍皆失之简略,不能知其大概,而李茂贞墓志则给我们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可补正史籍。《旧五代史》本传对于李茂贞的先辈仅云其“祖铎,父端”,其他情况则无,而墓志首先给我们提供了李茂贞远祖的情况,“元和中,以镇阳肆逆,主帅不臣,王远祖独以博野一军率先向化”,受到当时唐帝的嘉奖。查考史籍,“博野军”之名最早出现于唐穆宗长庆初年。当时朝廷利用王廷凑反叛中央、成德镇(镇阳)内部分裂之机,在河北地区本属成德镇的博野、乐寿两县设置神策行营,将博野原有的部队收编为神策军,并以地名作为番号,即博野军。《资治通鉴》等史籍对这段史实的记载确凿,正可与墓志所记内容相参证。因此,墓志中所说的“博野一军”当是指唐穆宗长庆初年收编的博野军,故墓志中所云唐宪宗“元和中”的时间是有误的。由此可知,李茂贞的远祖乃军人出身,至于他在博野军中的地位应该不低。而后,这支博野军迫于叛军的压力,在兵马使李寰率领下从河朔突围至忻州(时属河东镇),后又入卫京师。李茂贞远祖应仍隶此军,其后则无考。
墓志又云:李茂贞曾祖曾任深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姓名则无考。其祖父名镡,曾任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尚书右仆射,赠右金吾大将军。《旧五代史》本传载李茂贞祖父名“铎”,此大概是因为“铎”的繁体字“铎”形近于“镡”,在历史的传抄中出现了差误,今可据墓志正之。李茂贞之父名端,曾任右神策军先锋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赠太尉。墓志称李茂贞的父祖三代皆居显官,但史籍中却没有他们事迹的相关记载,不知是李茂贞确实出身显赫,还是他飞黄腾达之后朝廷对其父祖追加的官爵,在此笔者不敢妄言。不过从墓志记载来看,李茂贞祖父和父亲的宦历之外还另有赠官。又,李茂贞之父曾任右神策军先锋使,这个军职乃神策军中的实职,李茂贞之父似确实任过该职。另外,墓志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李茂贞死后,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迁葬于宝鸡县陈仓里,归于先考大茔”,可知李茂贞的祖坟就位于宝鸡当地。李茂贞的祖坟在宝鸡而不在深州博野原籍,或可说明李茂贞数世一直寄身禁军,乃以宿卫之地——关中作为其祖坟的所在地。而且巧合的是,李茂贞远祖寄身博野军,而后来的李茂贞也正是在这支博野军中起家发迹的。总上,笔者推断李茂贞应出身于与神策军关系密切的军官世家。
据墓志记载,李茂贞之亲兄名茂庄,曾任山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兼侍中,赠太师。李茂庄曾先后出任天雄军(秦州)节度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对此,《资治通鉴》卷259和《唐大诏令集》卷63《册赠李茂庄太师文》均有记载。李茂贞之侄李廓“皇任原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检校太保”的记载可补史籍之阙。而墓志关于李茂贞另一侄李继筠的记载则可校正史书之误。据《资治通鉴》卷262载:天复元年(901年),李茂贞“留兵三千于京师充宿卫,茂贞假子继筠将之”,云李继筠乃李茂贞假子;《新唐书•韩传》则记:“(崔)胤召李茂贞入朝,使留族子继筠宿卫”,云李继筠乃李茂贞族子;而《资治通鉴》卷263的《考异》转引《唐太祖纪年录》云:“(天复三年,903年 )正月甲辰,凤翔李茂贞杀其子继筠,观军容韩全诲、张彦弘,枢密使袁易简、周敬容等二十二人”,又云李继筠乃李茂贞之子。史书记载莫衷一是。今据李茂贞墓志可知:李继筠乃李茂贞亲侄,李茂庄之子。关于李继筠所任官职,墓志云其曾任“邕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尉”。而天复元年(901年),李继筠率岐军宿卫京师,任神策都指挥使,后劫唐昭宗至凤翔,天复三年即被李茂贞所杀。墓志所说的“邕府”即邕管或岭南西道,下辖邕、宾、贵、横、钦、笼等12州[3]。由此可知,李继筠并未实任邕府节度使,而仅是遥领。其实,这种遥领现象在唐末天下失控的情况下并非鲜见,如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先后封扈跸都头曹诚为黔中节度使、耀德都头李为镇海军节度使、宣威都头孙惟晟为荆南节度使、捧日都头陈为岭南东道节度使[4],而这些方镇当时均已不在唐廷的实际控制之下,故都属于遥领。
关于李茂贞的后世子孙,墓志所载也可与史书相补正。墓志云:“长男,见(现)任凤翔陇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兼凤翔尹,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次男,见任彰义军节度观察营田等使,检校太傅。次男,见任原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检校太保。次男,次男,次男。长女出适柳氏,次女出适卢氏,又次女出适卢氏,又孙女出适裴氏,又次女出适郭氏,又次女出适路氏。”李茂贞死后,长子李从由彰义军(泾原)节度使继任凤翔节度使,后又先后任宣武、天平等镇,在凤翔节度使任上去世,前后镇凤翔19年。次子李从昶代兄从继任彰义军节度使,其后转任忠武节度使、镇国节度使、龙武统军等职。三子从昭历任原州刺史、陇州刺史、州行军司马、诸卫大将军。四子继曾任凤翔衙内都指挥使之职。其孙李永吉也历任数镇行军司马[5]。李茂贞子孙一门显宦,证实了墓志所言“焕彼侯门,庆及子孙,迭居将相”之语。今据其墓志和相关史籍列出李茂贞的家族世系(表一)。
三、结语
《大唐秦王谥曰忠敬墓志铭》,即李茂贞墓志,是珍贵的原始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仅可证补史书,解决史书中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还能充实唐末五代史料,进而推动这个时期多元政治格局的研究,值得学界重视。
此外,李茂贞墓志还留给后世诸多的疑点,值得我们揣摩和进一步研究。如李茂贞的墓志盖顶没有任何文字,有“无字碑”之疑;该墓志只题撰者薛光序之名,并无书写者和镌刻者的题名,与当时的墓志行文规范不符;墓志的全文书写为楷体,但之中却有少量字为草书,如“永”、“察”等字,与全文风格迥异。上述几点在墓志铭的书写上似有不规范之嫌。李茂贞的地位之崇自不待言,而且其去世时的同光二年至次年迁葬,其长子李从在任凤翔节度使。世袭的政权交接方式表明其政权仍然保持了相当大的独立性。无论是从身份地位,还是从权力实体上来看,李茂贞墓志出现这些“疏误”都是不应该的。其原因或出于隐讳,或由于草率,更或有意为之,今似已无从查证。笔者就此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及相关人士的注意和研究。
(感谢陕西省宝鸡市大唐秦王陵博物馆提供相关资料。)
[1]《旧五代史》卷132《李茂贞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1737页。
[2]《资治通鉴》卷266后梁太祖开平元年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8676页。
[3]《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中华书局,1992年,第71页。
[4]同[2],唐昭宗景福二年条,第8444~8445页。
[5]同[1],第1741~1743页。
〔责任编辑:成彩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