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承(德)朝(阳)高速公路沿线考古调查

作者:刘子龙 王 烨




  10、东水泉遗址、墓葬
  位于平泉镇东水泉村南约500米的二级台地上,海拔475.8米,公路自此东南—西北向穿越。遗址西距北南流向的瀑河约800米,西侧紧临一条南北向的县级公路,北依浅山,东侧有一条自然冲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土质为黄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据当地村民介绍,该遗址早年曾出现多处陷坑,并发现石板,疑为墓地。地表可见大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250米,南北约300米。采集标本有泥质灰陶片、夹砂灰褐陶片、夹砂灰陶片、泥质红褐陶片;主要纹饰有附加堆纹、凸弦纹、乳钉纹、绳纹、交叉绳纹、三角形戳刺纹;可辨器型有纺轮、罐、盆、釜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和墓葬的历史年代为商周和战汉两个时期(图四)。
  11、北地遗址
  位于道虎沟乡广兴店村村北200米处的二级台地上,海拔约570米,公路自此东北—西南方向穿越。遗址北依浅山,东西两侧皆为沟谷,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黄色砂粘土,种植玉米、果树等。地表可见少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150米,南北约200米。采集标本有泥质灰陶片、泥质红陶片、夹砂灰褐陶片;主要纹饰有篦点纹、附加堆纹、戳刺纹;可辨器型有罐、瓮、盆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应为辽金时期。
  12、东山遗址
  位于杨树岭镇许杖子村东北150米处的二级台地上,海拔约590米,公路自此东北—西南方向穿越。遗址东连土山,北侧现为耕地,南侧边缘有一自然冲沟,西侧约200米处有杨松公路和锦承铁路通过。土质为红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等作物。地表可见少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200米,南北约200米。采集标本有泥质灰陶片、夹砂红褐陶片、泥质灰褐陶片;主要纹饰有绳纹、素面、磨光等;可辨器型有鬲、豆、罐、盆等,为夏家店上层和战汉两个时期的遗物。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应为春秋和战汉两个时期。
  13、东台遗址
  位于杨树岭镇朱家营子村许杖子中学西侧的二级台地上,海拔约500米,公路自此东南—西北方向穿越。遗址北靠小山,西南侧300处有一条北南流向的季节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黄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地表可见少量陶片,分布范(下转61页)(上接51页)围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50米。采集标本有泥质灰陶片、夹砂灰陶片、白釉瓷片;陶片纹饰有绳纹、波浪纹、弦纹,瓷片纹饰为铁锈花;可辨器型有圆形陶片、碗、盆、罐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应为辽金时期。
  
  通过对承朝高速公路沿线的考古调查,不仅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公路沿线的遗址分布情况,而且为沿线市、县文物部门今后进一步开展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础。所发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存,也为研究当地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参加本次考古调查的工作人员有:刘子龙、赵晓光、李剑、常文、张卫东、王旭东、赵士利等。领队:刘子龙。
  〔责任编辑:许潞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