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承(德)朝(阳)高速公路沿线考古调查
作者:刘子龙 王 烨
【摘要】2006年5-6月,为配合承朝高速公路建设,承德文物工作者对沿线所涉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存13处,并采集了部分标本,为研究当地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等保存下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长深公路承德至朝阳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公路建设,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承德市文物局会同公路沿线各县、区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调查队,对公路沿线所涉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对占地面积较大的几处枢纽互通处进行了重点考古调查。
此次调查区域地处承德市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17?觷56′—119?觷04′,北纬40?觷40′—41?觷05′。公路东起冀辽交界处的平泉县许杖子村东北方向的下洼子,与长深公路辽宁段相接,向西经平泉县杨树岭镇的宋杖子、杨树岭、狮子庙、广兴店至平泉县南五十家子镇会州城以北的尹杖子,再经下店、东山咀、三沟、东营子到承德双峰寺,然后向南经承德东侧的双桥区红石砬、大石庙到承德市南出口互通立交处,与在建的京承高速公路相接,全长118.784公里。该路线地处冀北山地的腹地,为燕山山脉的延伸地带,属燕山地槽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河流交错。区域内主要山系有努鲁儿虎山系、七老图山系和燕山山系,主要山峰有老牛山、蒲扇梁山、黑山、红石砬山、烈山等。该区域属滦河流域,主要涉及滦河中游承德段及其在承德、平泉境内的各级支流,包括武烈河、老牛河、瀑河等。地势总体上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海拔700~1100米,少数山峰高达1400米以上,属中低山区;东南部海拔多为400~600米,为低山重丘区。从地形来看,项目区西部承德一带相对高差较大,河谷平原海拔仅300多米,与周围高差200多米,东部山间盆地海拔400~500米,与周围山坡高差仅100余米或数10米。山间盆地分布在河流交汇处,主要有冯营子盆地、承德盆地、六沟盆地、南五十家子盆地、平泉盆地和三十家子盆地。
此次考古调查工作自2006年5月26日~6月6日,历时12天,共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存13处(图一),其中普通遗址8处,重要遗址4处,墓葬1处。承德市双桥区分布2处,承德县分布5处,平泉县分布6处。时代自商周至辽金时期,以商周时期为主。现将此次考古调查所发现的古文化遗存按调查顺序自西向东报告如下。
承德市双桥区
1、太平沟遗址
位于双桥区大石庙镇庄头营村太平沟沟口西北侧的小山顶部,海拔约360米,公路自此南北向穿越。遗址地理位置为临河三级台地,西南800米处有武烈河南北向蜿蜒流过,西侧山脚下有锦承铁路通过,西距庄头营村约200米,东侧与东山相连,南北两侧皆为沟谷。遗址所处地势平坦,土质为黄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地表遍布大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50米。采集标本有夹砂褐陶口沿、残片及鬲足,夹砂红陶片、泥质红陶片、泥质灰陶片等;主要纹饰有绳纹、弦纹、弦断绳纹及少量素面磨光;可辨器型有鬲、罐、瓮、釜、豆、盆等,为夏家店上层和战汉两个时期的遗物。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应为春秋和战汉两个时期。
2、康家沟遗址
位于双桥区大石庙镇庄头营村康家沟南侧的山坡地上,海拔353.8米,公路自此南北向通过。遗址西北距庄头营砖厂150米,西距锦承铁路约200米。地势东高西低,土质为黄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果树等。地表可见少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00米。采集标本有石器残段、泥质灰陶片、泥质红褐陶片、夹砂灰陶片;主要纹饰有绳纹、交叉绳纹、弦断绳纹、附加堆纹,另有少量素面磨光陶片;可辨器型有罐、盆、壶、碗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应为汉代(图二)。
承德县
3、东台子遗址
位于双峰寺镇中学东南200米处的二级台地上,海拔约390米,公路自此南北向穿越。遗址西距武烈河900米,东依浅山,地势东高西低。土质为黄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地表可见少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50米。采集标本有夹蚌红陶片、泥质红陶片、泥质黑皮红陶片、泥质灰陶片、夹砂褐陶片;主要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另有少量素面磨光陶片;可辨器型有釜、罐、瓮、盆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为战汉时期。
4、大西台子遗址
位于双峰寺镇干沟子村西北200米处的一小山梁顶部,海拔约420米,公路自此东西向穿越。遗址所处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皆为沟谷,南距乡村公路约200米,北依浅山。土质为黄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地表可见少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50米。采集标本有石器残段、夹蚌红陶片、泥质红陶片、泥质灰陶片、夹砂灰陶片、夹砂红褐陶片;主要纹饰有绳纹、凸弦纹及少量素面磨光陶片;可辨器型有釜、盆、罐、缸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为战汉时期。
5、“人圈”遗迹
位于双峰寺镇干沟子村北50米处的台地上,海拔约425米,公路自此东西向穿越。地表现遗存有用沙泥土分层夹板夯筑而成的西、南两侧院墙,断断续续清晰可见,墙体残高约1~1.7米。西侧墙体厚约60厘米,南侧墙体厚约30厘米,墙基用大小不等的石块垒砌。整体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25米。该遗迹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圈禁当地百姓所用的建筑。
6、南台子遗址
位于六沟镇北水泉村南150米处的一山坡台地上,海拔约405米,公路自此东西向穿越。遗址地势南高北低,南依浅山,北临村庄,东侧为沟谷,西距老牛河约1000米。土质为黄褐色粘土,现种植玉米、烟叶等作物。地表可见大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00米。采集标本有布纹瓦、酱釉瓷片、泥质灰陶片等;可辨器型有碗、盆、罐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为辽金时期。
7、金莹遗址
位于六沟镇东山咀村西北300米处的金莹山顶部,海拔约400米,公路自此东西向穿越。因该山上埋葬有金姓人家的祖坟,故俗称为金莹山。该遗址南距东山咀村约300米,东西两侧皆为自然冲沟。土质为黄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等作物。地表可见少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200米,南北约300米。采集标本有夹蚌红陶片、夹砂灰陶片、夹砂红陶片、泥质灰陶片;主要纹饰有绳纹、抹断绳纹、弦纹、网格纹、素面等;可辨器型有釜、罐、盆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为战汉时期。
平泉县
8、唐杖子遗址
位于七沟镇唐杖子村,海拔约540米,公路自此东南—西北向穿越。遗址中部被唐杖子村覆盖,东北侧紧依土山,西南侧距乡村公路50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土质为黄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高粱等作物。地表可见大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800米,南北约200米。采集标本有泥质灰褐陶片、夹砂灰陶片、夹砂红褐陶片等;主要纹饰有绳纹、弦断绳纹、附加堆纹及少量磨光陶片;可辨器型有鬲、罐、盆、豆、钵、陶环等。在遗址南侧断面处发现文化层,厚约1.5米。根据采集标本并结合文化层分析,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应为夏家店上层文化(图三)。
9、下店小学西遗址
位于南五十家子镇下店村中心小学西南侧二级台地上,海拔约560米,公路自此东南—西北向穿越。遗址东北距瀑河支流约300米,西南侧紧依石山,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土质为黄褐色砂粘土,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地表可见少量陶片,分布范围东西约150米,南北约200米。采集标本有布纹瓦、泥质灰陶片、夹砂灰陶片、夹砂红褐陶片;主要纹饰有绳纹、弦纹、网格纹及素面;可辨器型有罐、瓦、缸、盆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年代应为辽金时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