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涿州云居寺初考

作者:杨卫东




  云居寺塔是国内少数几座楼阁式辽塔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其规格隆崇,以偶称奇(六层檐),形制罕见,多年来为研究者所关注。但由于没进行过清理发掘,也未见相关史料,所以对于建塔的缘起、塔内奉祀的内容、物品等了解甚少。最近,笔者见到了刊制于辽乾统十年的一方佛教刻石拓本,详审记文,知此石原立于云居寺塔下一侧,今已不存,唯拓本(清中晚期拓印)藏国家图书馆。拓本做一纸,据此可知该碑的碑身高178厘米,碑阳刊记文,碑阴镌邑会题名,阴失拓。可喜的是,记文不仅对云居寺的历史、规模和兴盛状况有记述,而且对塔的兴建缘起、供奉的情形也有细致的描述,这对于我们今天了解、研究这座历尽沧桑的古代建筑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此碑记题为《大辽涿州云居寺供塔灯邑记》,撰述者为崇教寺沙门行鲜,沙门圆融书丹,吴志温刻石。记文如下:
  昔我释迦氏出世也,声教被于大千之界。垂方便门,饶益众生,天上天下,世出世间,罔不受赐。灭度之后,迨今二千余载,惟堵波以舍利。俾见闻之种,能殖梵福,永出迷津,臻觉岸。其大抵也,自炎汉而下,迄于我朝,城邑繁富之地,山林爽垲之所,莫不建于塔庙,兴于佛像。欲令居人率奉常享,实古今大务也。涿州云居寺乃神州之巨刹也,佛事严饰,僧徒骈罗,轮焉奂焉,郁为道场,爰降圣迹,兴于是处。昔有高僧从西土来,之于此地,遂开左臂,取出舍利二粒,乃释迦如来之顶骨也。传授数人,椟而藏之,积有年矣。厥后有百法上人得而秘之,外无知者,临逝之日方付与众,接响传声,达于四方。遂使远近瞻礼,高低仰慕,如辐辏毂,不可胜数。其间灵异,何可殚言。是时有寺僧文密与众谋议,化钱三万余缗,建塔一坐,砻砖以成。中设容,下葬舍利,上下六檐,高低二百余尺,以为礼供之所。是以灯邑高文用等与众誓志,岁上元,各揆己财,广设灯烛,环于塔上,三夜不息,从昔至今,殆无阙焉。而后有供塔邑僧义咸等,于佛诞之辰,炉香盘食,以供其所。花果并陈,螺梵交响,若缁若素,无不响应,郁郁纷纷,若斯之盛也。然而为善虽异,于治亦同,盖从人之所欲,固无定矣。噫!末法之代,去圣愈远。沙门则道眼错昧,檀越则信心寡薄,往往陷于饕餮之者众矣!苟孰能与于此乎?所愿邑众等承是胜缘,俾资遐福,世世生生,恒跻圣处。今具姓名于碑阴,传之无穷,永垂不朽,以俟来哲见而迁矣。
  维乾统十年岁次庚寅朔七日壬申辛时建[5]
  按记文所述,建塔缘起于该寺昔年(大约应是隋唐时期)来了位西土(印度)的高僧,授众僧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二粒。寺僧们将舍利藏于木匣之内供奉多年,其后传于百法上人秘藏,上人临逝之日又传付众僧,遂达于四方,引来远近信众瞻拜。到辽道宗年间,寺僧文密[6]与众谋议后,集钱三万余缗建成此塔。记文中所述塔“上下六檐,高低二百余尺”的形制,与今存塔之形制完全相符;又言“中设容”——释迦之像,“下葬舍利”——即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这就使人们明确了这座佛塔供奉的内容,其塔名则应为释迦佛舍利塔。
  
  四、絮语
  
  “神州巨刹”云居寺虽然废弃已久,仅余一塔,但历史上其处于辽代佛教活动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它曾对当时中国北方,特别是今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过特殊的作用。限于史料的不足,我们对这座名刹的了解和认识还有许多盲点,尚待今后深入研考。不过,仅就已知的释迦佛舍利塔和镌造秘藏石经的信息,就足以令人欣喜不已:如果这些珍贵的佛教文物,确如文献所记,今日尚存于塔内或地下,那无疑将会给世界和中华文明的宝库再添一段琳琅。
  ————————
  [1]向南:《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2]清光绪《顺天府志·金石志三》。
  [3]见《云居寺重修释迦佛舍利塔记碑》。
  [4]见《云居禅寺无住大宗师道公碑》,载杨少山主编《涿州碑铭墓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1页。
  [5]此记文著录于向南先生编《辽代石刻文编》一书,但此书误注碑石原存房山(即古范阳)云居寺,致使许多研究者也因袭误引。
  [6]僧文密,金天会五年《云居寺重修舍利塔记碑》中记:“当重熙中,有郡守刘公六符,与寺僧可信、智通、文密等,相谋踵兴,至大安八年,屡有兴建。”
  〔责任编辑:许潞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