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河北内丘扁鹊庙考述
作者:贾成惠
【摘要】内丘扁鹊庙是国内现存最大的祭祀扁鹊的庙宇。本文由扁鹊其人与内丘鹊山的关系展开讨论,引证相关历史文献和碑刻,考述了内丘扁鹊庙的创建年代、历史演变、建筑布局及特点,综论了其所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邢台市内丘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位居太行山东麓中低山峰经岗丘向平原过渡地带。内丘扁鹊庙就坐落在鹊山脚下,属浅山区,东距县城21.8公里。整个庙区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64.39平方米,保护范围28600平方米。1982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的碑刻证实,内丘扁鹊庙具有始建年代早、历史悠久、规模大等特点,是国内现存最大的祭祀扁鹊的庙宇(图一)。
一、扁鹊其人与内丘鹊山
据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顺德府志》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扁鹊,姓秦,名越人,尊称扁鹊,战国时期勃海郡州(今河北任丘)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家。其生平事迹在《韩非子》、《韩诗外传》、《战国策》、《史记》、《说苑》等典籍中均有记载:他得长桑君真传,周游列国,随俗为变,悬壶济世,上医国君,下诊庶民,闯“望、闻、问、切”四诊,传“六不治医论”,著八十一《难经》,巧治驱瘟汤,光大针灸疗法,汇集中医药学之大成,拯救百姓疾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记:“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夫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扁鹊过晋国,得知晋国大夫赵简子疾五日,不省人事,他仔细切脉诊断,用药后“不出三日”病痊愈。赵简子感其恩,特在中丘(今河北内丘)之蓬山赐田四万亩,作为他的封域。从此扁鹊定居蓬山,广采本草,发明医术。
扁鹊过虢国,闻虢太子“暴厥而死”,觉得可疑,入宫查看太子“尸体”,“当闻其耳鸣而鼻张,熏其两股以阴,当尚温也”,于是断为“尸厥”。经药、针、灸并用,太子苏醒,遂拜师于扁鹊,在蓬山一带采药行医。今内丘扁鹊庙西侧的山峰称太子岩,尚留有太子楼等遗迹。
扁鹊医术高超,起死回生,术倾各国,声动侯王,名声越来越大,致使一贯骄傲自大、妒贤嫉能的秦国太医令李醯怀恨在心,他“自知伎不如扁鹊也”,就秘密收买两个亡命徒杀害了扁鹊。据传说当扁鹊被害的噩耗传至蓬山一带,当地百姓悲愤欲绝,就选派出几个精明能干的人,千里迢迢连夜跑到秦都咸阳一带,将扁鹊的头颅偷偷抱回,葬于蓬山脚下,并在九龙河畔修盖了庙宇。从此,焦家庄、狼家庄合二为一,改村名为“神头”,又将扁鹊和弟子采药的蓬山命名为鹊山,并一直沿用至今。
据史载,鹊山原名蓬山,自赵简子赐田四万亩于蓬山后,扁鹊即长期居住此地,山名遂曰蓬鹊,后简称鹊山。《元和郡县图志》记:“鹊山在内丘县西六十三里,昔扁鹊捋虢太子游采药,因名。”
从以上史料可知,鹊山养育了扁鹊,扁鹊又使鹊山有了名望,所以神医扁鹊与内丘鹊山可谓是相得益彰。扁鹊在受封之地居住、采药、行医,度过了他的大半生,故称内丘是中医始祖扁鹊的故里一点也不过分。
二、扁鹊庙的创建
内丘扁鹊庙素以历史悠久、创建年代早、规模大而著称。追溯该庙的建筑年代,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研究和考证。
1、传世文献的记载。《魏书·地形志》(地形志二上第五)载:“中丘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太和是北魏孝文帝年号,二十一年即497年,中丘即今内丘县。这是迄今发现的有关扁鹊庙的最早文献记载。又据清康熙七年(1688年)《内丘县志》记:“鹊山庙在鹊山下,汉唐已有之,不详始建,宋仁宗玺封神应王,元学士王鹗、明谕德谢迁有记,三月初旬,来祀者方千里,历代诗文不可胜记。”从以上文献记载可知,扁鹊庙至少在汉、北魏时期就有,那么其始建年代应更早,且该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才会被编入志书。
2、历代有关碑刻。除收藏于北京中医药学会的五代后周残碑拓片外[1],现保存于扁鹊庙内的碑刻多为宋、金、元、明、清各代的重修碑,未见始建碑。忽必烈至元五年(1268年)《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记曰:“ 汉唐以来,像而祀之旧矣,五季之末,数经残圯。周显德中,安国军节度使陈思让为重修之,是时碑刻已有王称,未知封自何代。……熙宁二年,李光禄者知邢州,……委内丘令张仲孙、龙岗令杨守道董其役,……金明昌元年,内丘令赵实亦尝修之。”此碑详细记述了历史上后周、宋、金、元的几次重修之举,并为后周残碑做了旁证,但未提及前朝的修葺情况。自汉唐以来,历朝历代都应对该庙宇有所修缮,一般每次大修竣工后也都会留下碑刻,以记其事,为何早期碑刻一方无存呢?笔者认为事出有因,应从以下四点考虑:(1)如元碑中所记,数经战乱,残圯被毁坏;(2)历史上几次灭佛禁道,在焚毁经像中遭受破坏;(3)自然灾害或其他人为因素所毁坏;(4)由于年代久远而被湮没。
尽管早期碑刻已不复存在,但根据现存的有关碑刻记载认真分析,再与其他可资证明的迹象加以对照,对推断建庙时间及其下限年代还是有益处的。
宋熙宁二年(1069年)《重修神应侯庙记》:“因赐田于赵而多游焉,既没,民思其功,乃立宇以祀,因号其山为鹊山。”
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修鹊山神应王庙记》:“由周而来,历二千载矣,人之骏奔而俎豆者……”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修鹊山神应王庙记》:“后人德其功肖像祀之,溯战国至今累封王爵,盖由来远矣……”
从以上碑记中可考扁鹊庙的沧桑历史和祭祀的由来。早期既然有祭祀活动,那么起码要有祭祀的场所,也许是在墓地,也许是在墓地旁临时搭建的小庙,庙的原始建筑或许开始时并不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扁鹊崇敬程度的升级,其庙逐渐拓展扩大。从我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来看,西汉以前以高台建筑为主,主要是宫殿、都城及礼制建筑,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高台建筑开始衰落,直至消失,木结构建筑兴起,出现寺庙等建筑。可见,原来即使有小庙,但也不过是现存扁鹊庙的雏形而已。
3、由扁鹊墓联想到鹊山庙会。扁鹊墓坐落在鹊山脚下,位于扁鹊殿的西侧。古时人们思其功,念其德,积冢于兹,冢前立祠,以示纪念。由冢到祠,到祭祀,随着祭祀活动的不断升华,人越来越多,经过发展演变,最后才有了庙会之说。现在的扁鹊庙每年有两次传统庙会,主会期分别是农历三月初一和十月初一。这两个时节在我国北方地区恰好都是祭祀先人的习俗,这应该不只是时间上的巧合。由以上推理,在墓地旁建立祠堂来祭祀是成立的,这样看来,扁鹊庙很可能是在扁鹊过世后不久就建立起来了。现在的扁鹊庙就是原来的鹊山祠(扁鹊祠),那么它的创建年代则要更早了。
4、庙区古柏。庙区内现存有古柏树11棵,郁郁葱葱,枝叶并茂,经省园林专家鉴定为汉柏。这些汉柏的存在亦为判断扁鹊庙的创建提供了时代旁证。柏树是因庙而植,庙自然要早于柏树,由此可知,建庙的历史极有可能上溯到战国时期,可见碑刻上所说的“由周而来,历二千载矣”并不是无据之谈了。
基于以上分析,扁鹊庙的建筑年代之悠久已成事实。从中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扁鹊庙创建年代可追溯到战国,成型建筑年代可在汉或早于汉。
鹊山祠的祭祀活动,根据碑刻记载也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由于扁鹊累受朝封,祭奠的规格也逐渐升级。忽必烈中统三年(1262年)《祭祀碑》记载:“宣差太医提点许国桢奉皇帝圣旨里致祭五岳四渎,敬谒鹊山神应王祠。”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重修鹊山庙记》碑载:“迄今季春三月,有司岁以典礼从事,远近士女执香币奉牲醴,以致诚悃者争先而趋。”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重修鹊山后土诸殿碑记》亦载:“至今二千余年,历代褒封,太府岁祭王之……”来祭祀、朝拜扁鹊的人员层次上至朝廷,下至平民,无所不有。清内丘县令施彦士曾赋诗记载扁鹊庙会之盛况:“夙闻上池水,今谒鹊王神。榱桷千年寺,牲牢九县人。是真风俗地,况值袱除辰。盛会年年有,何妨听我民。”岂是仅为九县人,当地人说是三府(保定府、顺德府、邯郸府)十八县。庙会期间,还常常要举行内容丰富的宗教仪式和娱乐活动,为鹊山庙会助兴。历史上规模不凡,现在辐射的范围更大了,包括山东、河南、北京等地,每年农历三月庙会期间更是人山人海,场面盛大壮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