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南水北调新郑铁岭墓地发掘简报

作者: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办公室




  泥舟1件。标本M285∶13,椭圆形,平底,实心,两侧各捏一耳。长径2.7厘米,高1.8厘米(图六,8)。
  泥梯形器2件,碑形。标本M285∶14,长5.8厘米,宽1.9~2.9厘米,厚1.2~1.9厘米(图六,9)。
  海贝8枚,出于死者口中,均残,大者长2.3厘米,宽1.7厘米;小者长1.8厘米,宽1.3厘米。
  
  三、M6
  
  1、墓葬形制
  M6位于发掘区东南缘,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方向8°。墓口原始层位已失,现开口于耕土层下。墓口南北长3.1米,宽2.6米,墓底南北长2.5米,宽1. 8米,墓深5米。墓壁上部修整光滑,靠近西北角的北壁与西壁上建有不对称脚窝9个,半圆形,宽0. 2米,高0.18米,进深0.18米。北壁距墓底1.1米处建壁龛一个,长方形,拱顶,宽1米,高0.75米,进深0.32米,内放置陶器,自西向东有鼎、盖豆、豆、盘、、壶各1。墓下部1米高的四壁内收0.04米,留有密集的工具痕,工具痕宽0.04米,深0.01~0.03米,长0.1~0.2米。墓底放置一椁一棺。椁长2.4米,宽1.56米,厚0. 08米,高1米。棺居于椁内稍偏西处,长2米,宽0.9米,厚0.08米,存高0.3米。棺内仰身直肢躺着墓主,头向北,尸骨保存不好,经鉴定,墓主为老年女性。墓内上部填土经过平夯,夯层厚0.18~0.25米,发现7层(图七)。
  2、出土器物
  墓内共出陶器6件,均出于壁龛内,陶器皆灰胎褐衣。
  鼎1件。标本M6∶1,敛口,方唇,唇外凹槽承盖,宽附耳外撇,深弧腹略垂,圜底,蹄足中空。腹饰两道凸弦纹,弦纹以上饰列齿暗纹间交叉反“S”暗纹。盖为弧平顶,斜方唇,顶置3桥钮,钮内饰2道凸弦纹,外饰2道凹弦纹,弦纹间自内向外分饰反“S”暗纹、列齿间“S”暗纹、三角横齿暗纹。口径17厘米,腹径22.8厘米,通高22.8厘米(图八,1)。
  盖豆1件。标本M6∶2,敛口,方圆唇,唇外凹槽承盖,深弧腹,圜底,细矮柄,大喇叭圈足,中、下腹饰2道凹弦纹。盖弧顶,斜方唇,上有圆柄捉手,捉手外饰4道凹弦纹,弦纹间反“S”暗纹多已不显。捉手中空,平顶,沿下倾,方唇。口径15.8厘米,柄径3.6厘米,座径13.5厘米,通高25.4厘米(图八,4)。
  豆1件,标本M6∶3,敞口,方唇,浅折腹,圜底,细高柄,喇叭足。盘内饰2道凹弦纹,弦纹间饰连齿暗纹。口径12.6厘米,柄径3.6厘米,足径9.6厘米,高19厘米(图八,6)。
  壶1件。标本M6∶6,侈口,方唇,束颈,弧肩,鼓腹,假圈足底。颈上部施8道暗纹,颈下部及肩饰6道凹弦纹。盖为子口,方唇,弧顶,顶饰瓦纹。口径8.4厘米,腹径17.2厘米,底径9.2厘米,通高27.2厘米(图八,2)。
  盘1件。标本M6∶5,直口微敛,弧平沿,方唇,折腹,底略内凹。口径22.4厘米,底径12.6厘米,高6.4厘米(图八,3)。
  1件。标本M6∶4,椭圆形,敞口,平底,管状流略扬,尖尾内收,略高于器口沿,内底饰反“S”纹,内腹饰连齿纹。口径15厘米,底径8.4厘米,高7厘米(图八,5)。
  
  四、M252
  
  1、墓葬形制
  M252位于发掘区东北缘,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方向18°。此处地层已失去2米左右,现开口于耕土层下。墓口南北长3.1米,南宽1.9米,北宽2.1米,墓底南北长2.7米,南宽1.65米,北宽1.9米,墓现深4.7米。墓壁修整光滑,靠近西北角的西壁与北壁上各存脚窝9个,近方形,宽0.16米,高0.15米,进深0.1米,间距0.3~0.4米。墓底置棺,棺长1.96米,宽0.84米,厚0.06米,存高0.2米。棺与北壁间放置随葬品,自西向东有:、鼎、盏、、舟、盘、盏盖、,其中放在舟内,最东边的内放有陶鸟1、陶匕2。棺内尸骨一具,仰身直肢,头向北,已成粉状,经鉴定牙齿,墓主为老年女性。墓主口中放置有玉,盆骨处放置1件铜带钩(图九)。
  
  2、 出土器物
  墓中共出土陶器10件,玉器3件,铜器1件。陶器皆为褐红胎褐衣,器外壁多裹银白色浆衣。
  鼎1件。标本M252∶2,敛口,方唇,双附耳外撇且高,深腹近直,圜底,三兽足细高,内侧中空。盖为侈口,方唇,弧顶,顶置中空短柄圆捉手。腹饰2道凸弦纹,弦纹间饰红色相对重三角纹,三角纹间点白彩,耳、足饰红、白相间条彩。口径15厘米,腹径19.2厘米,通高20.4厘米(图一○,1;封二,1)。
  2件。侈口,弧平沿,外侧下倾,方唇,束颈,弧肩,鼓腹,平底,三兽足较矮。肩对置2回首兽耳、2鼻状钮。颈、下腹饰红色相对重三角纹,三角纹间点白彩,耳及足饰红、白相间条彩。标本M252∶1,口径9.4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12厘米,高20厘米(图一○,2;封二,2)。
  盏1件。标本M252∶3,敛口,方唇,上腹短直,下腹弧收,圜底,三兽足较矮,腹上部对饰2牛首耳、2鼻状钮。下腹饰红色相对重三角纹,三角纹间点白彩,耳、足饰红、白相间条彩。盖为侈口,方唇,弧顶,顶置中空短柄圆捉手。口径13.4厘米,腹径16厘米,通高14.4厘米(图一○,3;封二,3)。
  舟1件。标本M252∶5,椭圆形,侈口,窄卷沿,细圆唇,微束颈,浅腹,圜平底,三短足,沿外对置牛首耳。舟内壁涂银白色浆衣,外腹部饰红色相对重三角纹,三角纹间点白彩,耳、足饰红、白相间条彩。长径12.7厘米,短径10.5厘米,高7.6厘米(图一○,6;封二,4)。
  盘1件。标本M252∶6,侈口,弧平沿外侧略下倾,方唇,双附耳外撇,浅折腹,圜底,三柱足较细。盘内壁及耳内壁涂银白色浆衣。口径19厘米,高8.8厘米(图一○,4;封二,5)。
  1件。标本M252∶4,整体造型如牛,管状流上扬,上置两耳如牛首,腹浅,前窄后宽如牛腹,短尾似钮,下附三柱足,前二后一。内壁及管状流顶涂银白色浆衣,外腹及流两侧饰红色相对重三角纹,三角纹间点白彩,足饰红、白相间条彩。体长15.8厘米,高8厘米(图一○,5;封二,6)。
  
  陶匕2件。标本M252∶13,曲叶形,柄失,残长5厘米,宽3.5厘米,厚0.3厘米。标本M252∶14,柄、匕体残,体背饰重三角纹点白彩,残长4.2厘米。
  陶鸟1件。标本M252∶8,立姿,昂首,引颈,展尾,尾宽,高柱足。鸟身及足饰红条彩,红彩间点白彩。高7.2厘米(图一○,7)。
  玉1件。标本M252∶12,钙白色,共7片,其一上有两穿孔,孔径1毫米,厚0.6毫米。玉原许为长方形。
  玉柱2件,出于墓主牙齿附近,也许是玉的组成部分。青玉质,方圆柱体,一端稍细。标本M252∶10,粗端径0.95厘米,细端径0.9厘米,高2厘米(图一○,8)。
  铜带钩1件。标本M252∶9,鸭首,长颈,扁圆腹,平背,宽圆尾,尾背置一钮,腹饰重环纹及变形云纹。长9.5厘米,尾宽1.5厘米(图一○,9)。
  
  五、墓葬年代
  
  M229、M285位于发掘区中部,二者相距26米,均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椁一棺,随葬品置于棺椁之间。随葬品主要有罐、鬲、盂,M285还随葬有泥制明器。虽然两墓出土的罐、鬲、盂细微处有差别,但均具有折肩、折腹的特征,它们同郑州碧沙岗甲组
  墓[1]出土的同类器完全一样,同郑州纺织机械厂M43、M44[2]所出罐、鬲、盂也十分相似,同郑韩故城兴弘花园与热电厂[3]五、六期同类器风格接近。鉴于郑州地区出此类器物的墓葬少数仍存腰坑,同时铁岭墓地东西向墓尚能见到晚于上述器型Ⅱ、Ⅲ式之罐、鬲、盂,宜将M229、M285的年代定在春秋晚期。
  M6位于发掘区东南缘,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器物放在壁龛中,器物组合为鼎、豆、壶、盘、。其中鼎足为蹄足,高柄豆盘壁斜直,壶为薄方唇,壶盖饰瓦纹,这些都是战国早期器物的特点。在洛阳烧沟[4]、郑州二里岗[5]都见到器物相类或相同的墓葬,时代应为战国早期。
  
  M252位于发掘区东北缘,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器物放在棺与北壁间,器物组合为鼎、、盏、舟、盘、,应是郑国仿铜陶器。它的鼎耳有横沿,鼎足瘦高而足端外撇,为爪足,、盏的矮足也具这个特征,在郑州碧沙岗[6]、禹县白沙镇[7]、新郑唐户[8]都见到出土这类器物的墓葬。郑韩故城兴弘花园与热电厂出土的、盏,从型式看应比M252晚,故将M252的年代定在春秋中晚期之际。
   领队:郝红星
   发掘:董建国、袁国林、郭朝杰、
   李浩、孟庆钢等
   绘图:朱淑景
   执笔:郝红星、黄俊、王丽
  ————————
  [1][6]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一队:《郑州碧沙岗发掘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3期。
  [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纺织机械厂东周墓葬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0年3期。
  [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韩故城兴弘花园与热电厂墓地》,文物出版社,2007年。
  [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烧沟附近的战国墓葬》,《考古学报》1954年,总第8期。
  [5]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科学出版社,1959年。
  [7]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禹县白沙的战国墓葬》,《考古学报》1954年,总第7期。
  [8]开封地区文管会、新郑县文管会、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河南省新郑县唐户两周墓葬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2辑,1978年。
  〔责任编辑:张金栋〕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