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南水北调新郑铁岭墓地发掘简报
作者: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办公室
【摘要】铁岭墓地是郑韩故城外围一处新发现的墓地,面积巨大,墓葬排列密集而有规律,不同区域的墓葬,其方向、形制、出土物均不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其中众多的东西向墓随葬小型陶制明器是郑州地区东周墓的地方特色。
铁岭墓地系郑韩故城外围一处比较重要的东周墓地,东南2.5公里即为巍峨高大的郑韩故城北城墙。墓地地处双洎河北岸及其两条支流所形成的三河间台地上,南北长650米,东西宽600米,面积近40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通过墓地的西部、北部,占压面积15万平方米(图一)。
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安排指导下,组织精干力量对铁岭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我们将铁岭墓地按象限法分为4区,总基点位于铁岭村东水塔上,在III区西南部干渠占压地段开方66个,发掘面积7000平方米,清理龙山文化、西周、唐代灰坑46个,西周房址5座、陶窑1座,东周墓葬301座,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这里仅对墓葬部分予以简介。
发掘区墓葬分布密集,其西部、中部、东部之西半部绝大部分墓葬为东西向,东部之东半部均为南北向,是知墓地墓葬是按一定规划来进行的。东西向墓葬年代稍早,随葬品主要是体形较小的陶制明器,有的除此外也随葬体形极小的泥制器;南北向墓葬大部分年代略晚,主要随葬体形较大的陶器或彩绘陶器。兹介绍其中的4座墓葬,大体代表铁岭墓地的墓葬类型,读者自此可窥知铁岭墓地面貌。
一、M229
1、墓葬形制
M229位于发掘区中部,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284°。墓葬开口于耕土层下,打破商周文化层和生土层。墓口东西长3.65米,南北宽3米,墓底东西长2.9米,南北宽2.2米,深7.7米。墓室四壁经过修整,东北角东壁和北壁上各有10个方形脚窝,宽0.14米,高0.14米,进深0.1米,脚窝间距0.35~0.4米。墓底放置单椁单棺。椁长2.3米,宽1.5米,厚0.04米,存高0.3米。棺长2.12米,宽1.18米,厚0.06米,存高0.3米。椁、棺东挡板紧挨在一起,西挡板间放置随葬品。因空间狭窄,多数随葬品重叠放置在一起,自南向北有:陶鬲内放残陶罐1个,陶鬲下压羊骨;稍北2个陶罐相叠;再北2个陶鬲相叠;再北3个陶盂相叠;次北2个陶鬲相叠;最北为1陶罐。棺内尸骨一具,头西脚东,保存良好。墓主仰身直肢,左手压住右手置于腹部,口中含海贝12枚,脖子两边各3枚,左手握海贝3枚。棺内别无它物。经鉴定,墓主为中年男性(图二)。
2、出土器物
墓中共出陶器12件,海贝21枚,羊骨3副。
罐4件。根据口、颈、腹部特征可分为2型。
A型3件,根据颈部特征可分为2式。
Ⅰ式1件。标本M229∶5,灰胎,直口,方唇,微束颈,弧折肩,腹部略弧内收,平底。口径7.4厘米,腹径12.4厘米,底径6.4厘米,高8.8厘米(图三,1)。
Ⅱ式2件。灰胎,直口微敛,窄平沿,细圆唇,束颈,弧折肩,腹部斜直收或略弧内收,平底。标本M229∶6,口径6厘米,腹径11.4厘米,底径6.4厘米,高7.2厘米(图三,2)。
B型1件。标本M229∶7,褐红胎,褐衣,直口,窄方唇,微束颈,弧肩,鼓腹,平底。口径6.4厘米,腹径12厘米,底径6.2厘米,高7.2厘米(图三,3)。
鬲5件。皆灰陶。根据口、肩、腹特征可分3式。
Ⅰ式2件。敛口,弧平沿外侧下倾,尖圆唇,短束颈,弧折肩,三浅袋足,鼓腹,窄平裆。肩部饰4周凹弦纹,腹、裆、足饰细绳纹。标本M229∶3,口径9.4厘米,腹径13.2厘米,高7.4厘米(图四,1)。标本M229∶11,口径9厘米,腹径13厘米,高7.4厘米(图三,6)。
Ⅱ式2件。敛口,方唇,直领,斜折肩较窄,鼓腹,下腹斜收,三袋足分离较窄,裆稍高。标本M229∶1,肩部饰2周凹弦纹,腹、裆、足饰细绳纹。口径8厘米,腹径11.2厘米,高7.2厘米(图四,2)。标本M229∶4,斜直领与极短折肩连接自然,弧平裆。口径8.4厘米,腹径11.8厘米,高7厘米(图四,4)。
Ⅲ式1件。标本M229∶2,直口微敛,窄平沿,方唇,微束颈,上腹直,下腹内收,三浅袋足稍分离,窄平裆略高。腹、裆、足略见绳纹。口径10厘米,腹径11.2厘米,高6.8厘米(图四,3)。
盂3件。灰胎,敛口,弧平沿外侧下倾,斜方唇或方圆唇,上腹直,下腹斜内收,平底,附三乳足。标本M229∶8,斜方唇,口径10.6厘米,腹径12厘米,高8厘米(图三,4)。标本M229∶10,方圆唇,口径9.5厘米,腹径10.4厘米,高7.4厘米(图三,5)。
海贝21枚,均为中型贝,长2.5~2.8厘米,宽1.8~2厘米,背面均有穿孔。
羊骨羊右侧掌骨1段,右侧肱骨3段,骨长10~11厘米。肩胛骨1块,长11.5厘米,宽6.5厘米。鉴定为3个幼羊个体。
二、M285
1、墓葬形制
M285位于发掘区中北部,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298°。墓葬所处地段地层已被挖走3米厚,墓葬现开口于耕土层下,打破生土层。墓口东西长3.5米,南北宽2.6米,墓底东西长3米,南北宽2米,现深3.5米。墓室四壁经过修整,西北角西壁和北壁上各存5个近方形脚窝,宽0.16米,高0.16米,进深0.1米,脚窝间距0.3米。墓底放置单椁单棺。椁长2.48米,宽1.68米,厚0.04米,高1.1米。棺长2米,宽1.1米,厚0.06米,高0.64米。棺位于椁内正中,棺、椁西挡板间放置随葬品,自南向北有:兽骨、盂、罐、鬲,最北为泥制器。棺内尸骨一具,头西脚东,盆骨以上残为粉状。墓主口中含8枚海贝,仰身直肢,经鉴定牙齿,为中年女性。墓底中部建腰坑,东西长0.46米,南北宽0.24米,深0.2米,内中见零星狗骨(图五)。
2、出土器物
墓内共出土陶器8件,泥制器7件,海贝8枚。
罐2件。灰胎褐衣,口微敛,方唇,直领微束,弧折肩,腹部斜直内收,平底略内凹,留绳切旋痕,内底亦有凸起的旋痕。标本M285∶2,斜直领微束。口径6厘米,腹径11.7厘米,底6.4厘米,高9厘米(图六,2)。标本M285∶4,直领微束,肩腹部沾一块红彩。口径6.4厘米,腹径11厘米,底径6.4厘米,高9厘米(图六,3)。
鬲2件。红胎,敛口,平折沿,尖圆唇,束颈,弧肩,鼓腹,下腹内收,三袋足宽矮,极低裆。肩、腹、足施中绳纹,肩部绳纹被抹去,略成凹弦纹。标本M285∶3,口径7.4厘米,腹径11.6厘米,高 6.8厘米(图六,1)。
盂4件。其中2件灰胎褐衣,敛口,弧平沿,圆方唇,上腹微鼓,下腹弧内收,腹间有棱线,平底,留绳切旋痕。标本M285∶7,口径10.6厘米,腹径11.7厘米,底径5.2厘米,高6.3厘米(图六,4)。标本M285∶8,腹部有6周轮制时留下的细凹弦纹。口径10.8厘米,腹径12厘米,底径5.4厘米,高6厘米(图六,5)。另2件灰胎,褐衣多脱色,敞口,平折沿下倾,方唇,腹部弧内收,平底。标本M285∶1,口沿、内外腹壁沾些许红彩。口径12厘米,底径6.4厘米,高5.2厘米(图六,6)。标本M285∶5,口径12厘米,底径6.4厘米,高5.4厘米(图六,7)。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