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在华日人反战始末

作者:赵松茂 梁 缜




  由于中共坚持以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对日本俘虏进行争取感化,才促使战俘的思想立场得到迅速地转变,才使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建立反战组织并开展空前的反战活动成为可能。
  
  二、反战组织沿革
  
  在华日本士兵的反战运动,形成了自己坚不可摧的反战组织,并且有领导、有纲领宗旨地开展工作。反战组织经过了3个阶段的沿革与发展,最终走向了成熟。
  1.1939年10月至1942年8月树起反战旗帜
  1939年1月2日,日军俘虏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3人,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在由八路军前方指挥部、政治部和警备部队等千余指战员举行的新年联欢晚会上,宣布参加八路军,受到朱德等八路军指战员的热烈欢迎。这是抗日战场上的第一批“日本八路”。同年11月7日,以他们3人为核心,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八路军野战总部,召开了“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成立大会,这是敌后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个日人反战组织。觉醒联盟的宗旨是:呼唤广大日军士兵觉醒,反对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揭露日本法西斯破坏和平与侵略中国的本质与罪恶。号召中日两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并创办了机关刊物《觉醒》。
  1939年12月23日,在国统区桂林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支部,以坂本秀夫为支部长。它是由在华日本革命志士、日本共产党员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和绿川英子女士,在周恩来的关怀和时任国民党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这是国统区的第一个日人反战组织,西南支部创办了机关刊物《人民之友》。1940年7月20日,经过长期的准备,鹿地亘等人又建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总部设在重庆,由鹿地亘担任总部书记长,创办了机关刊物《为真理斗争》。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阻挠,在国统区建立的重庆总部与华北敌后战场上建立的反战组织联系很少,互不领属。国统区的反战组织成立以后,在云南、广西、广东前线开展工作,成绩卓著,社会评价很高。但在1941年8月26日,该反战同盟被迫解散。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政府才重新承认国统区的口人反战组织。
  1940年7月7门,在延安的日本反战士兵森健、高山进、市川春夫,在日本共产党代表野坂参三的领导和八路军的直接帮助下,成:立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宗旨是:高举反战旗帜,与中国人民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解放中华民族和日本人民而奋斗到底。创办了机关刊物《士兵之友》。延安支部实际上起到了整个敌后战场日人反战组织总部的作用。
  这时,敌后战场上日人反战组织的名称、形式等还不统一,在晋西南成立的“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和在延安成立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分别发展自己的组织。到1942年8月以前,觉醒联盟发展到6个支部,盟员 60人。日人反战同盟方面,至1942年8月以前,也发展了3个支部。
  在在华日人反战组织发展的同时,还有两个与他们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组织,一个是被称为反战士兵熔炉的“日本工农学校”,另一个是被称为反战组织核心的“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
  “日本工农学校”于1941年5月15日在延安创办,是一所教育改造日本士兵、日本俘虏的完全新型政治学校,以解决“百团大战”以后日军俘虏逐渐增多和敌后战场缺乏安定的改造环境的不足。《日本工农学校总则》明确规定:“本校以对日本士兵施行政治教育为主要目的。”学制为1年,学习科目有政治学、经济学、日本问题、时事问题等。校长由野坂参三担任,教员有野坂参三和熟悉日语的八路军敌工干部。日本工农学校的创办,标志着八路军、新四军的日俘改造工作进入了正规化、系统化的崭新阶段。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开学以后,各根据地开办的日本工农学校分校和日俘培训班也逐渐办了起来。在晋西北、山东、华中等地建立了分校。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烷江、浙东等地区,1944年前后均举办了日本俘虏学习班。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开办以后,培养了大批合格学员,他们中大多数成为日本人民反战运动的骨干力量和各分校、各反战团体的领导。
  日本工农学校的教育,使一批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迅速地成长起来。为了适应战后重建日本共产党的需要,野坂参三决定建立一个比反战组织更高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预备组织,这就是“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
  1942年6月23日,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和向毛泽东的致敬电。由于当时野坂参三还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森健当选为同盟总书记,高山进当选为副书记。
  2.1942年8月至1944年1月日人反战组织的统一与发展
  1942年8月至1944年1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时期,也是东方各国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转折时期。日本在军事上开始不断遭受失败的同时,国内各种矛盾冲突逐渐加剧,日本人民反战斗争日益高涨;在中国战、场日本法西斯已深深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侵华日军士兵陷入极度的苦闷、悲观与绝望之中,厌战反战、逃亡甚至自杀事件,愈演愈烈。
  至1942年8月,日人反战团体的反战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着缺乏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等不足,制约着反战运动的发展;因而由反战同盟延安支部倡仪,于1942年8月20日成立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代表大会是由华北敌后根据地的8个反战组织(4个反战同盟、4个觉醒联盟)联合召开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华北日人反战力量。
  代表们认真总结了过去的工作经验,制定了新的适应反战斗争形势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工作方针书》,指出:加强反战同盟内部的统一团结,同时不断地向日军进行宣传工作,和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并肩战斗,以达到粉碎日本军国主义的目的。并对反战同盟的中心任务作了新的明确规定:同盟的第一个任务是对华北日本军队内的士兵进行政治宣传,从而加速日本军队的瓦解。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开展对日本侨民和居留民的宣传争取工作。大会选举杉本一夫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会长,森健、松井敏夫为副会长。规定1942年8月以后,觉醒联盟各支部均改称反战同盟。“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的成立,使华北抗日根据地内各个日人反战团体,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得到了空前的统一,标志着反战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同时闭幕的,还有另一个意义重大、盛况空前的大会,即“华北日本士兵代表大会”。该代表大会和它所制定的《日本士兵要求书》被称为使对敌工作走向成功的钥匙。
  华中敌后的日人反战组织,比华北起步略晚,但到 1943年底,在新四军括动比较稳定的根据地,均建立了日人反战组织,如苏中、苏北、淮北等支部。
  1942年8月至1944年1月,统一反战组织以后的两年,反战同盟组织不断扩大,盟员成倍增加,成绩十分显著。代表大会以后,主动投降八路军的人数逐渐增多。1940年主动投降占投降总人数的7%,4年后,增加了 40多个百分点。放回去的俘虏,99%都说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好。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少有的。
  3.1944年春——1945年8月反战组织壮大与成熟
  1944年春季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日本军队败局已定。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人民反战运动空前高涨。日共代表野坂参三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日本人民阵线”方针,提出反战组织要努力促进日本各阶层人民,成立反对战争、反对军部、反对日本反动统治阶级的广泛的人民联合战线组织。为此,“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扩大执委会决定成立“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取代“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这是日人反战组织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变。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