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在华日人反战始末

作者:赵松茂 梁 缜




  1944年2月16日,在延安举行的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扩大执行会闭幕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创立准备委员会”。大会通过了《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纲领草案》和《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章程草案》,选举野坂参三、森健、杉本一夫为解放联盟创立准备委员会华北委员。1944年4月9日,“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宣布解散,“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正式成立。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纲领草案》明确要求,立刻结束战争,严惩战犯;实行彻底的日本对外和平政策,与各民族确定独立、平等、共存共荣的友好关系;肃清日本军部在日本政治上的势力,确立民主的政治制度等。这个联盟所肩负的责任,已远远超出了“反战”的范围,负有组织反战、反军部的人民阵线的重大任务,为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日本而奋斗。显示斗争已在新的范围、新的高度上展开。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建立,华北、华中两大解放区的日人反战组织实现了统一,使日人反战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1945年8月31日,解放联盟已建立了两个地方协议会,4个地区协议会,20个支部遍及各抗日根据地,盟员达到1200余人。
  
  三、反战活动概况
  
  在华日人的反战活动,在在华反战组织的领导下,健康有序地开展着。主要活动是对日军的反战宣传,瓦解日军士气,唤醒日兵觉悟,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实际工作中,反战盟员结合日本民族习惯和日兵思乡厌战心理,竭尽自己的才智,创造出几十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与方法。
  1.几种主要的宣传形式
  书写日文反战标语,是主要宣传形式之一。他们写在日军可能看到的一切地方,如捌‘干、电杆、桥梁、岩石、残垣断壁上。内容广泛深入。比如“亲人们望眼欲穿等着你回去!”“战争延长寿命缩短!”“中日人民没有仇恨!”“杀戮无辜的中国平民,如同屠杀自己的父母兄弟!”“八路军不杀俘虏,会兄弟般地接待你们!”“我们在八路军中过着轻松愉快的生活!”
  节日慰问袋是最温馨的一种形式。慰问袋是日本战时流行的一种风气。当出征的士兵在前线作战时,国内民众在战争热烈气氛影响下,将日用品或食品、慰问信等,装在一个一尺见方的布袋子里,赠送给前方士兵,以示慰劳和鼓励。在日军侵华初期,日本士兵每人平均年收8至12只,里面装的食品物品也比较精致高档。到1940年,慰问袋降至6只, 1941年为3只,所装物品质量也大大降低。针对这种情况,从1941年开始,觉醒联盟和反战同盟的一些支部,在根据地军民的支持下,动手制作慰问袋,里面装上烟、酒、毛巾等日用品或当地特产和慰问信,信的落款署名“XX反战同盟”或“觉醒联盟”。每逢春节、樱花节、盂兰节等日本传统节日,向各日军据点分送。开始,日军长官以有毒为借口,不许士兵拿。后来,不但无法控制,士兵或下级军官还友好地回赠礼物或回信。河北平山县的日军分遣队队长高本,在接到慰问袋与宣传品以后,就友好地回赠了礼品,并写了一封感谢信。 1942年初,河北井陉矿日本工人接到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的慰问袋后,失声痛哭。
  开办日语广播受众面是宽泛的。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以后,即筹办了对华北日军的日语无线广播,从 1940年11月开始、每周播音两次。主要内容有时事解说、日本政治经济状况、日本士兵在八路军中的生活。日语广播打破了月军对广大士兵和下级军官的信息封锁,使他们及时了解战况和处境。
  喊话是反战士兵与日军士兵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事例很多,如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觉醒联盟太行支部全体出动,协助八路军行动,向日本士兵进行宣传喊话,给日本军队非常大的影响。1942年11月,反战同盟太行支部对山西省潞安县老顶山分遣队进行喊话。喊话在敌人的碉堡下面进行,危险很大,碉堡上面常常飞过冷冷的子弹。这是一次成功的喊话,盟员镰田小西先以凄凉悲切的男高音,唱了一首用日本流行歌谱谱成的反战歌曲,一下子吸引住了碉堡里的日军官兵,他们好奇地问了镰田小西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日军士兵对八路军和反战盟员的敌对情绪。
  印发宣传品和反战报刊易于让士兵带走和传阅。反战同盟延安支部编写的《告日军士兵书》和各支部的机关刊物,如《觉醒》、《士兵之友》、《日军之友》、《士兵的呼声》、《同胞新闻》、《黎明》、《反战》等等。把它们散发在阵地或战壕里、日军经过的路途上,张贴在汽车、卡车、火车上和电话线路、阵亡的日军尸体上,或通过敌占区邮局邮寄等等方式。这方面的能手是觉醒联盟太行支部的秋山良照,他不但能写善画,能制作很精美的读物,而且能抓住日军士兵的心理,与他们通信谈心。渐渐地,秋山良照在冀南日军中有了名气。每当在敌人碉堡前喊话,.8本士兵总会问“秋山君来了没有?”到 1942年8月,秋山良照收到的日兵回信,累积起来有一尺多高。传单、报刊和通信对日军是稳妥而又无声的渗透。
  电话反战,是最安全而又近距离接触的方式。1942年冀中“五一”反?扫荡”之中,反战同盟冀中支部的松山一郎舌战大城至任丘公路上的吕公堡据点军曹佐佐木,带有很大的戏剧性。当松山摇响了吕公堡据点的电话并点名找军曹佐佐木的时候,睡意正浓的佐佐木做梦也想不到是反战同盟给他打电话,立即命令开枪,又不知射向哪里。松山抓住佐佐木再拿起电话筒的机会,向他介绍了自己,介绍了反战同盟,介绍了在八路军的生活。佐佐木闻所未闻,也不再打断松山,似乎忘了在和谁谈话。最后,双方都十分客气地互道谢谢和再见。留在线头那面的是佐佐木的惊异和日兵们的热烈讨论。1943年深秋,反战同盟鄂豫支,部盟员森增太郎等3人,一整夜窃听敌人的电话,得知敌军的一个小队将于次日上午10时押运军用物资,新四军5师立即组织力量,在姚家集一带截击敌人,大获全胜。5师师长季先念派人送来了一封简短的信表扬了他们。认,日人反战的宣传几个师团的兵力也抵挡不住。尽管军部竭力掩盖真相,甚至恶毒攻击反战同盟,但反战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日本士兵,当他们得知八路军不杀俘虏和有日人反战组织以后,日军内部的自杀之风,逐渐被逃亡和投诚八路军所代替。1941年3月20日,山西汾阳城日兵8人集体逃亡;7月,晋中地区先后发生数起投诚事件。该月27日,太谷日兵19人携枪逃出据点。山东肥城县日军,先后有3人投奔八路军。
  2.《日本士兵要求书》成为瓦解敌军的锐利武
  1942年8月至1944年1月,抗日战争逐渐转入了战略反攻阶段。日军思乡厌战、反正投诚、集体自杀之风在军队内部弥漫开来。日本国内人民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期反战组织改变了斗争策略。以《日本士兵要求书》为武器,从内部瓦解日军。与第一阶段的从正面提出的政治口号不同,《日本士兵要求书》从日军士兵的切身利益出发,提出228条需要改善和争取的自身利益,并教给他们合理斗争的方法。在士兵为自身利益斗争的同时,也收到了暴露矛盾、揭露战争本质和瓦解军心的政治效果。
  华北各地的日人反战组织统一以后,各地组织制定了本地区的工作计划,加强日军内部情况调查,有针对地行动。1942年12月初,晋察冀边区日军准备庆祝“大东亚战争周年会”,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立即开展闪电式宣传突击周,在日军占据的村镇、城市外围散发了许多宣传太平洋战争真相的宣传品,连天津附近、保定城里都散发了大批反战宣传品。甚至在敌举办的周年大会现场,也出现了许多反战传单和《日本士兵要求书》,使日军如临大敌。1943年5月,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长官合伙贪污,致使士兵吃不饱饭,而士兵不知所措。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了解情况后,向他们散发了《日本士兵要求书》和“让我们吃饱饭”的传单,并向他们讲明如何进行斗争,第4旅团的士兵一试,果然奏效。他们非常感谢反战同盟。井陉县城日军警备队长黑田乎日惯于殴打士兵,反战同盟就向该警备队散发了很多“不准打耳光”的宣传品,并鼓动士兵起来斗争。与此同时,反战同盟还利用电话,直接向黑田提出抗议,平日挨打受气的士兵露出了笑容。晋冀鲁豫各支部斗争开展得也很活跃。1942年9月至12月底的4个月中,反战同盟冀南支部对5286名日本士兵作了多种途径的调查,掌握了日军内部的大量情况,然后对症宣传,促使22名日军士兵逃亡。冀南支部规定每位盟员负责联络10个日军据点。反战同盟太行、太岳支部,仅在1943年初就散发了70余万份日文宣传品,书写标语5万余条。反战同盟冀鲁豫支部,从1942年9月至1943年夏,共发行各类宣传晶200余种,总数达20多万份。晋西北某偏远日军据点的士兵,常年主要以黑豆为食。反战同盟晋西北支部编出了“不要让我们吃黑豆”等传单发给日军士兵,并将日本歌谱谱上反对吃黑豆的新词,写在长长的木牌上,夜晚插到了该日军据点旁边。第二天,被该据点士兵扛回了据点。在山东地区,反战同S8胶东支部盟员渡边三郎,分别给他熟悉的下级军官直接写信,言词恳切,打动了对方的心。胶东支部盟员小林清等将《日本士兵要求书》等宣传品设法送进文登县城。日军士兵收到后,躲在马厩或厕所里阅读。1943年4月18日是日本樱花节,反战同盟滨海支部在八路军的掩护下,分散到各个据点附近,对日军士兵进行长达数小时的“樱花广播”,据点内的日军寂静无声。在莱芜某据点,清晨出操的日军,见操场中央放着一束鲜艳的樱花,士兵们立即苦闷叹息,有的失声哭泣。下操以后,士兵们争着将樱花拿回去供养起来。在华中敌后,反战同盟的工作也有很大发展。1943年春,苏中支部制作的精美的宣传画,被日军据点哨兵看到,竟忍不住嚎啕大哭。原来上面画着一轮明月,月亮里站着一名妇女,月亮下是一座孤零零的碉堡,形单影只的士兵在站岗。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