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红军为什么过草地

作者:贾章旺




  沿着先头部队开辟的道路,右路军主力随后陆续进入草地。变幻无常的草原气候,时而晴空万里,暑气蒸腾;时而乌云翻滚,浓雾弥漫,风雨冰雹降临。每逢夜晚,战士们常常是裹着湿漉漉的单衣露营,背靠背以相互体温御寒。没有了粮食,开始吃树皮,吃草根,吃皮带。
  红军战土有的被泥潭吞噬,有的不敌严寒被冻死,有的因身体虚弱而病死,更多的是因饥饿而死。
  红军右路军务部队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大都经过了5—7天的行军,奇迹般地走出了沼泽草地,分别到达川甘边境的班佑、巴西地区。
  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是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地。红军到达之前,胡宗南已经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在包座南北的大戒寺、求吉寺据险防守。胡宗南最早知道红军已经越过草地,是在杨成武率先遣团到达班佑地区。他第一个反应是自己的听力出了毛病;第二个反应是急调第四十九师就近驰援包座。
  红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考虑到中央红军万里转战,减员甚大,特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建议,由四方面军所属部队攻打包座,开辟北进通道。8月 29日,徐向前指挥红30军全部和红4军一部发起包座战役。31日,歼灭了胡宗南纵队的第四十九师5000余人,且缴获甚多,打开了红军北进的通道。
  胡宗南得到第四十九师全军覆灭的消息,魂飞魄散,一时竟目瞪口呆,将自己反锁在屋子里,踱步徘徊,几成颠狂之状。
  至此,胡宗南坚守的川甘交界的松潘通道,形同虚设,对红军已经不起任何作用。
  蒋介石闻讯毛泽东横越草地,胜利北进之后,叹曰:“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
  随左路军行动的张国焘到阿坝后按兵不动。 9月3日,张国焘借口拒绝左路军向班佑地区开进,提出全军南下的主张。9月5日,张国焘命令左路军停止北上,就地筹粮待命。9月8日晚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陈昌浩、徐向前7人联合致电张国焘等: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因为地形利于敌封锁,不利于我攻击,经济条件绝对不能供养大军,阿坝南至冕宁均为少数民族,北面被封锁无战略退路;务望兄等熟思审虑,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目前红军行动处在最严重的关头,须要慎重而又迅速地考虑与决定这个问题;万望兄等当机立断,则革命之福。
  9月8日,张国焘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南下,企图分裂党中央。
  9月9日,毛泽东随即同张闻天、秦邦宪等紧急磋商,一致认为再继续说服张国焘,等待他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
  9月10日凌晨,党中央领导与所属红3军部队以上山找粮为借口,三更吃饭,五更出发,悄然离开驻地巴西。
  9月11日,党中央与红3军到达俄界地区,同先期到达的红1军会合后,再次致电张国焘,要他向班佑、巴西开进。
  9月12日,张国焘电红1军和3军:望速归来,北上战士无棉衣,不拖死也会冻死。
  向日,党中央在俄界高吉村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根据彭德怀的建议,将北上红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9月17日,红军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
  9月18日,红军陕甘支队及中共中央机关跨越岷山,占领宕昌县哈达铺,胜利进入甘南。
  
  四
  
  张国焘称党中央北上甘南为逃跑,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之第4军、第30军分别由阿坝、包座回师南下,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11月16日至22日,张国焘率领下的南下红军 15个团与川军十几个旅在争夺百丈关战斗中,血战7昼夜,毙伤川军1.5万人,红军伤亡近万人。南下红军自此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在敌人的跟踪追击、重兵压迫、堡垒封锁下,南下或东进已不叫能。
  1936年4月28日,红2军团和6军团渡过金沙江。6月3日,红6军团先头部队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川西地区呷洼会师。6月22日到达川西北甘孜玉隆。6月24日,红四方面军举行欢迎大会,一直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红军总司令朱德讲话说:坎迎两军会合,要求搞好团结,继续北上,穿过)《草地,向陕甘地区前进。6月25日,红4军先头部队经两倾寺出阿坝,为全军过草地做好物质准备。尔后,第5军一部分3个纵队由松潘、包座北上。7月2日,红四方面军大部队组成中央纵队从炉霍地区向毛儿盖前进。7月3日,红2军团和6军团任弼时、贺龙与红四方面军朱德、张国焘从甘孜出发,经东谷、两倾寺、阿坝向包座、班佑前进。 7月10日,董振堂军长率第5军、第31军的第91师组成的纵队,从甘孜出发,经东谷、两倾寺、阿坝向包座、班佑前进。
  8月1日,红四方面军经过艰苦跋涉,第三次通过了茫茫草地,到达班佑、包座地区。红二方面军(7月5日,中央批准由2军团和6军团成立)跟进。
  8月5日,红二、四方面军分3路纵队,分别从包座等地出发,挺进甘南。
  10月10日,红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10月18日,红二方面军先头部队在静宁西北的老君铺同红一方面军派来的部队会师。
  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主力向北转移,到打拉池举行庆祝会师大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