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向毛泽东“告御状”的小学教师

作者:黄禹康




  他“发迹”伊始,即被地方上的极左势力大肆吹捧,认为他与中央首长(江青当时接见过李庆霖)声息相通,有很大社会影响,故极力结交他以壮大声势。这时的李庆霖被眩目的荣誉所陶醉,在当时揪党内“走资派”、“投降派”的狂潮中,他到处表态、作报告,成了红得发紫的人,这样便为他后来身陷囹圄埋下了伏笔。
  这位迂阔的书生,此时正担任福建省高校招生办副主任,他在高考招生工作中严格把关,抵制任何企图利用职权为子女上大学“开后门”的不正之风。1974年大学招生,省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向他汇报说,某大军区几位将军打了招呼,要为他们的子女留几个大学招生名额。李庆霖断然拒绝,不能开这个后门。那几位老将军愤然道:”江山是老子打的,留几个招生名额怎么不行?”李庆霖理直气壮,认为自己是在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教育路线。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四人帮”在各地的亲信纷纷倒台,李庆霖当时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视为“小爬虫”在当年11月份被隔离审查,关押在荔城原28军军部。1977年11月1日,李庆霖被宣布正式逮捕,又隔了一年多,莆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对他进行宣判,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处他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这个判决,李庆霖一直不服,他承认自己犯有严重的错误,说了一些错话,干了一些错事,但决没有犯被判无期徒刑的重罪。
  1979年底,在离武夷山风景区不远的福建省劳改总队祟安县支队农场里,来了一位年近5旬的犯人,与周围那此蓬头垢面的刑事犯似乎有点格格不入。犯人们很快知道这位慈眉善目的犯人,就是几年前名扬全国向毛主席告“御状”的李庆霖。管教人员让他干些烧开水,办大批判专栏的轻活。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些去武夷山旅游的北京、上海知青听说李庆霖就在附近的祟安劳改农场服刑,纷纷买了水果、糕点,走了十几山里路专程去劳改支队探望他。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青们的一片真诚感动了劳改监管人员,他们便让李庆霖来见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青们。这些不同年龄、职业的老知青像亲人般围住他,一一说起当年因为李庆霖给毛主席的那封信,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他们希望李庆霖保重身体,早日恢复自由。
  1990年12月24日,福建省南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李庆霖的劳动改造表现准予减刑,他将于1994午8月获得自由。1994年3月李庆霖提前出狱。回到莆田县城厢镇居仁巷15号世代居住的老屋,他无限感叹道:“自失去自由,直到获释回家。历时17个春秋,如此漫长的坐井观天,真是不堪回首!”
  
  晚年孤独又清贫 心中有怨却无悔
  
  李庆霖回到阔别17年的莆田县居仁巷15号老屋后,他和老伴没有任何生活来源。他曾先后给福建省委、莆田县委写信,反映自己的困难。县里很快通知他,每月到县民政局领取210元生活困难救济费,两位老人靠着这点钱勉强度日。
  在李庆霖的陋室里,只有一台陈旧的黑白电视机,—张古董似的旧竹桌摆在墙角,当年他就是伏在这张桌子上给毛主席写信的。现在这张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瓶,他和老伴都是老病号。在劳改期间,他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常常要服安眠药才能入睡。1997年8月他老伴张秀珍因严重的肺气肿去世。张秀珍因他的牵连受了不少罪,他入狱不久张秀珍也被开除公职,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后来虽然停止了对张秀珍的“监督改造”,但一直没有恢复其公职。现在老伴撒手西去,令李庆霖悲痛不已。莆田不少老百姓自发为李庆霖捐款,总数额达万元之多,使得他还清了医药费欠账,并为老伴发丧。
  今年已75岁高龄的李庆霖经常拄着拐杖到离家不远的莆田市政府信防局看报聊天,向有关部门申诉要求复查他和他老伴的案子,推倒一些不实之词。信访局的人对他很客气,茶礼相待,但对他案子的申诉,杳无音讯。
  但是,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千百万老知青没有忘记他。在广大知青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广大知青们在寻找他,关注他的命运。当李庆霖还在武夷山下劳改时,198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化大革命“上书”集》,收进了李庆霖给毛主席的告状信。1991年后,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个知青文化热潮,一篇篇知青生活纪实文学和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研究的调研理论文章纷纷问世。不少人在文章中高度评价了李庆霖当年给毛主席上书之壮举,认为这封信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般的事件,使中央高层决策即时调整知青上山下乡政策,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许多互不相识的人都在关注这个命途多舛的老人的近况,纷纷给他写信问候,寄钱给他治病,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当年的老知青,有作家、记者和虔诚的基督徒;信和钱多半是寄到莆田市信访局转交的。1998年2月,老知青作家卢荻专程去莆田采访李庆霖3天,写出报告文学《李庆霖——一个改变知青命运的小人物》,曾一度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卢荻在莆田采访期间,以一个老知青的真情实意打开了李庆霖尘封多年的情感大门,李庆霖当时心血来潮还挥毫赠送卢荻两帧墨宝,其中—帧就是坦陈拳拳赤子心迹的——“位卑未敢忘忧国”。
   李庆霖共有3个儿女,大儿子在当地镇政府机关工作,二儿子在某中学教书,一个女儿在福建省体工队工作,均已成家立业。子女们为他添了两个孙女和1个外孙,给李家带来了温馨。近几年,经常有些媒体记者欲登门采访,大多被他婉言谢绝。有人问他,是否后悔当年给毛主席写告状信。他说:“不后悔,毛主席要求我们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我当年反映的都是实际情况,没有夸大。至于我个人,一生坦诚,问心无愧,功过任由评说”。
  2004年2月19日,李庆霖因病逝世,享年76岁。
   责任编辑 谢凤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