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旧事重提为哪般

作者:曹 明




  像长江冲出峡谷
  闸门打开了
  无数的眼睛 只有那一双最柔软最明亮
  无数的注视 只有这一次不是受骗上当
  没有埋怨 迟开的历史走得太迟缓
  没有花朵 伸出的却是刻满爱情的手掌
  迟开的蔷薇仍是蔷薇
  晚到的邮班 满载着勇气与正义的勇敢。
  二十年过去了,耿庸与路莘结合后,度过了他美好的生命的晚年,化铁的祝贺没有落空。耿庸的朋友们后来欣喜地发现,路莘不仅是耿庸忠实的生活伴侣,而且还是文学事业方面的称职助手。路莘从耿庸那里知道了很多有关胡风事件以及受到株连的人,尤其是这些人的妻子的悲惨遭遇,使她深受感动,她因此写出了《受难者的妻子们》一书(1990年出版,后收入《爱与执着》)。这本书是路莘采访了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南京等地的数十名受难者的妻子,然后撰写而成,书中披露了许多关于胡风冤案的第一手材料。路莘以其独特的角度记录的历史灾难和时代悲剧之下的家庭苦难,以其真实的力量,撼动了善良人们的心灵。
  此外,由路莘整理出版的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也是人们为之称道的一件事。《无梦楼随笔》,只是张中晓在遭受胡风事件牵连之后,断断续续写在贫病交加之中的读书笔记,体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原先由张中晓家人将一包散乱的纸张交给梅志处理。由于这仅是个笔记,零星散乱,毫无系统,如不经过很好整理,是很难发现其中闪烁着的智慧光芒。这些笔记经过多人之手,终未能完成。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由路莘发下大愿终于出书,正如何满子在其《〈无梦楼随笔〉的诞生》一文中所述:“以她对一个未曾见过面的间接朋友的责任感,以她对一个早夭的天才的哀怜和对他的遗札的喜欢,以她的识力和她女性的细致,将这些零星散乱的文字整理了这册《无梦楼随笔》,这工程就像将一大把断烂朝报编成了一本历史。”
  又据我所知,路莘近年来还著有《耿庸传》以及《三十年“三十万言书”》,惜均未见到,不知其详,引为憾事。
  过去了这么多年,王春瑜竟然还借他人的对话,对耿庸提出毫无道理的责难。他到底有什么目的呢?这对路莘是难以忍受的。一来王元化、贾植芳均已故世,两人是否有过如此的对话,难以核对。当事人之一耿庸也于今年逝世,不能再对此作出回应。那么作为另一位当事人的路莘,就不能听之任之置之不理。于是她在同一报纸发表了《真实的耿庸 真实的爱情》一文,用以澄清事实,说明真相。她这篇文章写得有理有节,富有说服力。此外,今年六月号《厦门文学》开辟了耿庸专辑,除刊出耿庸、路莘文章外,还发表了何满子、林贤治的有关耿庸的文字。相信这些也有助于广大读者对耿庸、路莘的认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