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私奔伊萨河

作者:黑 马




  他们在布尔堡度过了激情燃烧的一周,然后北上到不远处的伊金小村住下,住的是阿·韦伯教授的房子,看在艾尔丝的面子上,房费全免。激情和怒火继续在这里燃烧。
  从布尔堡到沃尔夫拉茨豪森后,坐城铁,只一站地就到了伊金。这里是伊萨河与洛伊萨珂河交汇的地方。伊萨河从这里开始变得更加宽阔湍急,波涛滚滚直奔慕尼黑而去。19世纪的伊金自然就成了木材的集散地,人们从这里放木排到下游,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热火朝天的景象。现在的伊萨河上已经没了百舸争流、万排齐发的壮观景色了,伊萨已经成了一条旅游者漂流的风景河。但当地的书摊上仍在出售着记录伊萨河历史的图文画册,看那些发黄的老照片,隐约还能看到当年伊萨河粗砺阳刚之美,当然那时的伊萨也是危险的,时常会发洪水。
  火车临近伊金时能闻到难得的马粪味,说明这里是真正的乡村。下了火车,出了小站,下坡地上就是伊金小村。这面坡有几里地长,一直向伊萨河倾斜下去,村民告诉我要走一个小时才能看到伊萨河,这中间的坡地全是牧场、农田和森林,葱茏蓊郁,一望无边。我试图找到当年劳伦斯居住的那座房子,据书上说就在下坡上通往伊萨河的招角处,一座三层小楼,典型的巴伐利亚农家砖木三层小楼,两个狭长的木制阳台。可惜当我发现那座可能是劳伦斯故居的小楼时,天色已晚,无法拍照了。坡下的森林牧场也已经笼罩在黛紫的暮色中。一座座农舍里已经亮起灯光,空气中马粪味与晚饭的奶酪味已经难解难分了。这才意识到,仲秋的阿尔卑斯山下,夜幕降临得比北京要早得多,我来晚了。而我第二天一早必须飞去法兰克福,所以只能遗憾万分地在夜色中离开伊金了。万幸的是劳伦斯传记里有一张这座房子的照片。
  劳伦斯曾描述过这里的景色:“房子下面的路上老牛缓步走过,路那边,农家妇女在麦地里干着活儿。远处是流淌在森林和平原之间淡绿色的河水。再远处,是层峦叠嶂的山峰,山顶上白雪熠熠闪光。”
  人们来到这里会很幸运地看到劳伦斯看到的一切,时光似乎在这里凝固了。于是我似乎能够在这个没有改变的背景上幻化出劳伦斯和弗里达当年的身影来,那似乎是一个个蒙太奇镜头的不断组接。
  劳伦斯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创作,除了修改《儿子与情人》,他还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后来结集为《看,我们闯过难关!》。这些诗歌大多是劳伦斯表现他们结合后的爱情生活的,表达了劳伦斯解除了性的禁忌,初尝色果的狂喜与欣然。不少诗句赤裸裸地记录下了他们的私秘生活。劳伦斯情不自禁地写道:“弗里达实在美……身材像鲁本斯画中的女人,而脸像希腊人。”
  情欲的激烈释放是和不断的争吵同时进行的,问题的关键是弗里达的丈夫威克利教授仍然在接二连三地发信来奉劝弗里达回心转意,威胁说如果弗里达一意孤行,她将被剥夺来探视孩子的权利,这一点最令弗里达难以割舍,她必须在劳伦斯和孩子们之间做选择。威克利甚至提出在伦敦专门为弗里达租公寓,让她与孩子们单住,以期挽回这个家庭。这个主意一时得到了弗里达全家的支持,弗里达似乎也被说动了心,她准备与威克利分居,与孩子们在一起,仍然与劳伦斯作为情人来往。劳伦斯为此难过、痛苦甚至大发雷霆。他认定弗里达是他的缪斯和归宿,必须要与弗里达结为秦晋,决不只做情人。他已经离不开弗里达。另外,他深知,如果不与弗里达朝夕相伴,泛爱的弗里达一人独居伦敦肯定会红杏出墙甚至与自己断情。
  最终劳伦斯胜利了,他以自己的文学天才征服了弗里达,以自己的柔情和对弗里达的至爱感动了弗里达,使弗里达认识到劳伦斯真正爱着她、需要她——需要她的性爱,需要她精神的启迪。而她不仅在给予劳伦斯别的女人所无法给予的,还在与劳伦斯的共同生活中找到了与别的男人在一起时不曾有的满足感——与多个男人在一起的经验告诉弗里达:劳伦斯是她最难得的伴侣。
  8月的一天清晨,阿·韦伯教授突然出现在房门外,他需要住进来。于是劳伦斯和弗里达不无遗憾地离开伊金。他们选择了南下意大利嘎达湖生活,因为那里生活费用低廉。
  我也在遗憾中要离开伊金了,我无法拍下一张劳伦斯故居的照片。我要北上法兰克福。
  火车在山林中疾行,伊萨河水就在铁路边奔腾,夜色中伊萨河波光粼粼,如星汉灿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