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沉默的歌者

作者:庞密香




  叙述者在最初的胜利的喜悦之后,更平静、客观地观察这来自水世界的生灵,逐渐认识到她面对的生灵的力量、经验以及美,尽管鱼不反抗,不挣扎,初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鱼象征着一种力量,叙述者和鱼的互动可以看作是人类和自然的互动,她最后放了那条鱼,表明叙述者有控制力,但那是因为鱼本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在毕晓普的眼里,鱼在最初是消极的,也许他对于这残酷的生存游戏感到了厌倦。在被捉住之前,鱼是自由的,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他象征自然因为他的神秘,鱼是古老的又是活生生的。他使读者对于自然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仔细地审视自然,就像叙述者所做的那样。
  当看到鱼嘴里的钓钩时,叙述者充满了钦佩,以及一种个人的胜利感。她意识到自己的成功。鱼嘴里的每一根鱼线都是一个故事,都诉说着过去,她大胆地拎起鱼来,对于鱼而言,氧气是可怕的,这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视氧气为生命的人所无法体验到的一种可怕,毕晓普在平静的叙述中提醒了读者。然而她放了他,船周围的油使她看到了彩虹。
  《鱼》的结尾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的庆祝:鱼被放回了水中。“彩虹”的重复强调了诗人的狂喜和语气的转变,揭示了自然中力量和美的复杂性以及其神秘之处。
  贯穿全诗的始终是一种克制的、内敛的、全神贯注又不剑拔弩张的写作风格,引起我们对这个司空见惯的世界的兴趣,引起我们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调子是口语体的,但是没有口语的芜杂和零乱。通过抽丝剥茧式的逐层观察,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有条不紊的审视,毕晓普并不迫使读者去关注什么,而是直接触及情感。她擅长捕捉寻常事物中的不平常状态,传达最奇特的感觉,同时又庄严、平静、温柔。她在诗中描绘出一个机智、写实的真实世界。毕晓普的诗不具有强迫性,她克制、平静,剪裁得当而又不露声色。她的诗传递着一种信息:尽管生活充满了困惑和不公正,这个世界在毕晓普的眼里还是丰富多彩的。
  毕晓普能够真实地、独特地表达现代生活,更能够把自己从惯常的阐释模式中解放出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她是现实的,但是她总能看到奇迹,在接受生活的同时又和生活保持着距离。从这个角度来讲,她是古典的,而不是浪漫的。毕晓普关注自然的真实性,具有杰出的感知能力。她的诗歌表明人类和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摆脱不了粗暴、神秘的力量。倾听毕晓普,如同倾听一个朋友,一个具有非凡智慧和诚实的让人尊敬的朋友。她的文字准确,恰到好处,特别是细节描写的艺术令人叹服,有人批评她的诗里一点都没有哲学,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毕晓普从来没有致力于为某种哲学作注脚或者发现一种哲学,她只是遵从一种生命的自然发展。在一次访谈中,毕晓普提到,“在写作时,可能要把成百上千件事综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一首诗,从来也没有人能够将它们分离,说这是这,那是那。”她还说,“你永远也不会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对你而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两句话可以解释她的写作思想,也可以解释人们何以不能在她的诗里发现哲学。因为毕晓普拒绝把生活理论化、格式化,她的诗纯粹、质朴,有着自身的完美韵律。
  毕晓普的诗是沉静的,她的诗歌中道德上的那份冷静令人钦佩,她从气质上和理智上都倾向于离群索居,她关注不为常人所注意的、显然是琐碎而繁复的事物,然而,其目的不是为了使读者震惊。她平静、不露声色的叙述风格,在对普通事物的观察和哲学思考中间的自如转换也备受人们推崇。正因为如此,罗伯特•洛威尔把毕晓普比作“使庸常事物变得美好的完美的缪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