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德波顿其人
作者:黄昱宁
“原则上我并不为他们写作,但是,你知道,他们就好像你们中国庙堂里供的那些神一样。只有他们发话说OK你才可以进来,我才有资格被纳入游戏规则。这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说这句话的时候,德波顿一定是想到了他在美国的遭遇:在《拥抱逝水年华》之前,他的作品反响一般,负责宣传这些书的职员又恰逢丧母之痛,根本无心工作。但《拥抱》很意外地得到了约翰·厄普代克的垂青,后者在《纽约客》上撰文称赏。于是,这本书的命运就此逆转。
在北大的演讲现场,德波顿再一次提起了这件往事:“厄普代克如果说这瓶水很棒,”他指指摆在讲台上的“农夫山泉”,笑着说,“它也一定能上下周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我的意思是,说到底,写书还得依靠自己的感觉,你首先得取悦自己,才有希望取悦别人。其它的因素——比如那个宣传员的母亲突然病逝,比如厄普代克突然喜欢上了我的书——都太不可预测了”
“让我采访你们吧!”
跟德波顿一起坐出租的时候,如果他有片刻沉默不语,那肯定是因为实在累得不行——除此之外,他总是神采飞扬、侃侃而谈。
他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大到中国出版业的运作、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筑风格的和谐(“黄,你觉得故宫里的星巴克怪不怪?”),小到我们每个随行者的家庭结构(“你跟爸妈住一起吗?”或者“你觉得只生一个孩子够不够”)、生活习惯,他都觉得好奇。我说记得以前念大学的时候,英文老师谆谆教导,强调不可以随便问外国人personal questions(私人问题),以至于在我的概念中,两个英国人见面,除了天气再不说别的。这话惹得他哈哈大笑,一叠连声说never mind never mind,“我自己就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反过来,你要是追问我的私事,我也不介意。”
他向我披露的私事包括:家住伦敦诺丁山附近;太太夏洛特是做网络的生意人,收入曾经比他高(“现在已经倒过来了!”他得意地宣称);九月份,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即将降生,他比较希望是个女孩;他最喜欢的花是黄水仙;整个伦敦,他最喜欢的地方是自己的卧室;他不喜欢足球,也没有其它什么特别的嗜好……
“但我真的很喜欢聊天,跟各种各样的人都聊得起来,我想知道他们到底和我有什么不一样。朋友们看到我过来,就会说,‘喏,这个人又要来采访了。’”
喜欢采访别人的德波顿在上海被记者围追堵截到半夜十二点,第二天下午见到我们的时候还是一脸的疲惫。“要不我来采访你们吧,”他嘴里嘟囔着,“我老觉得自己应该坐在那个发问的位置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