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宠爱”的N种定义

作者:温沁园




  德国人养狗很讲原则,讲究尊卑有序,既不视狗为畜生,也不会对狗溺爱无度。在德国,很少见到有主人被狗拉着到处乱跑的情景,这得益于针对狗的专门训导。如果狗对着路人狂吠,会被看作是狗主人的教育出了问题,这是非常丢面子的事情。
  德国街头,随处可见带狗散步的人,却感到很安静,几乎听不到狗吠。德国人养狗,尤其喜欢养大个头的狗,但即便是怕狗的人,在街上见到这些大狗都不必惊慌躲闪。这些狗儿除了自己的主人外,对陌生的路人都保持着友好的距离,除非你主动与之嬉戏,否则它们既不会对着你狂吠,也不会蹭你腿表示亲昵。德国狗的气质和教养的形成,归功于严格的训练和正规的教育。
  德国的狗学校非常多,媒体上经常见到狗学校的“招生”广告。广告按“学制”的课时多少明码标价。授课的内容主要有三种:一是服从训练(狗儿必须对主人言听计从,完全服从主人的管教),二是训练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是让狗对外界噪声不过于敏感,不会遇到刺激就狂吠),三是伴侣训练(即让狗懂得自己的“伴侣”角色,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德国人的严于律己,在狗的问题上也绝不含糊,如果谁家的狗儿不能从学校顺利毕业,就不能获得在街上自由出入的资格,非要出门,没有“毕业证书”的大狗就要带上嘴套。
  在德国,狗可以坐巴士、地铁和火车,也可以逛超市、住旅馆,甚至可以跟着主人去上班,充分享有德国“公民”的权利。若有人将狗养在笼子里,或将狗单独留于家中达8小时以上,就有可能因有虐狗嫌疑而吃官司,一经查实,重者可能被判拘役。若外出遛狗没有牵绳或狗儿挣脱,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物毁损,则由狗的主人负全责予以赔偿。所以,谨慎的德国养狗人,有不少为狗买了第三责任者保险,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总结:德国人的严谨作风是很有名的,总是给人规规矩矩。一丝不苟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德国狗自然成为世界上最懂事、最有教养的动物,它们懂得服从,训练有素,善于与主人和谐相处。正所谓“有限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严格要求避免了人狗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狗创造了宽松的生活环境。
  
  意大利人——自由第一 奔放热烈
  
  如今,在意大利的某些城市,如果用铁链限制动物行动自由,如果宠物们的窝盖得不够牢固或通风不畅,如果宠物的生活条件太差的话,宠物的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法规具体体现了主人和宠物之间的“社会合同”,对主人进行约束,同时保证了动物的权力,一旦侵犯了动物的权力,主人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从理论上说,这些法规适用于所有的动物,但是实际上主要是针对狗和猫这些宠物的,它们有权享受最基本的权力,包括定期与同类进行交流,还有繁殖后代。
  意大利人特别重视宠物的“特殊需要”。跟美国等国家提倡为宠物做节育不同,意大利人认为,宠物“合理的必需的”性生活一定要得到满足,该国法规特别指出,动物的主人有义务保证它们的健康和“福利”,其中包括动物繁衍后代的权力,主人必须保证动物有足够的食物,还必须定期带宠物到兽医那里做健康检查。
  意大利的动物法律还规定,宠物们的窝不得少于8平方米,应该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而且温度要合适,除非有必要,否则不允许用链子拴在动物的脖子上。在意大利的某些公园里,狗是不允许拴链子的。任何人不得训练狗进行打斗,不允许卖给实验室进行活体解剖,也不能作为奖赏把宠物送给别人,如果有人做出这种举动,任何人都可以举报,举报者可以得到政府的奖励。
  总结:看看国宝级影后索菲亚·罗兰60岁之后的活力,看看米兰时尚T台上浓烈的时装秀,看看恣意飞驰的著名跑车——意大利人的热情奔放总是期待着宣泄。意大利式的精细浪漫之上,总有一种豪情。这样的一个民族的宠物,怎么能没有自由?怎么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停留?怎么能失去恋爱结婚的权利?
  即便早已适应了封闭在钢铁丛林中的都市生活,我们多少还是在内心留有一份对自然的渴望。不能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不能远离现代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内心的渴望又无法压抑,于是,宠物成了人类最好的精神寄托,猫和狗——这些毛茸茸的小型哺乳动物,在抚慰孤独心灵的同时,也是存在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最后一座感性的桥梁,我们与它们亲近的那一刻,实际上也在填补我们作为生物界的一员,却不得不远离森林草原的空虚。
  没有什么景象比人和动物其乐融融的相处更为感人了,在现代社会,也没有什么事物比宠物更能温暖慰藉人类的心灵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