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羚羊挂角而去
作者:龚 静
哑
我还是喜欢《爱,回家》的原名——回家的路,是七岁孩子承佑从城市到乡村外婆家的回家之路,是他从一个娇纵霸道的城市小孩,找回朴素人情,体会爱心感恩的回家之路。或者还点醒了很多很久没有回老家的城市人的心。孩子的母亲,因为离婚,一时间找不到工作,才将孩子带到乡下老母家,简陋的山村老家,垂垂老矣的母亲,此时才浮出脑际,老母却全心接纳,丝毫不埋怨女儿的久未归家。
导演李廷香以女性的细腻敏感和内敛,以自己对外婆的情感,切入这样一个人性故事。故事的表现很简单,老人,小孩,村子里的两个孩子,和几位村人。叙事手法也线条细致,却不琐碎;简净,而让人回味。
承佑来到这没有电视,没有变形金刚,没有麦当劳,甚至买不到电池,惟有大山苍苍,山路弯弯,禾天草树的地方,仿佛跌入荒蛮。他吃携来的罐头,可乐,玩电子游戏机,与他的铁甲模型照片为伴,根本不理睬他驼背的老外婆,对老外婆的亲近分外厌弃,暗中咒骂。在他眼里,这老外婆就是一个智障低能。
变化总要发生。电池用完了,走遍村野也买不到,承佑只好与外婆过起乡村生活。不过他还是不怎么理会外婆的。吵着要吃鸡,外婆躬着背淋了一身雨去买来,做好,一看不是麦当劳式的鸡,却赌气不吃,不顾老外婆染了风寒。晚上起夜总嚷着外婆相陪。厌烦地推开外婆相求他穿针线的手。还是个不甘心环境,时不时使点性子惹外婆的孩子。虽然,他也勉强帮着外婆收衣服了,替生病的外婆盖被子了,跟着外婆去镇上。导演不使蛮力,是慢慢的,如溪水潺湲,让我们看到一个城市孩子的变化。
直到他遭受了一次少年内心挫折后。
小男孩在村里遇到了少年哲义和小女孩海妍,自以为是的、朦胧的早熟的城市小孩子嫉妒他俩的友谊,陷入了自寻烦恼的所谓三角恋中。他卖了机器人玩具,换回玩具熊,令人好笑地百般打扮,煞费苦心要送给海妍,不料却在路上跌伤了,再遇上疯牛追赶,幸好被他捉弄过两次的哲义救了他。小小男孩这下真是遭遇挫折了,大概这是城市生活所从未给予过他的感觉,当他拖着流血的腿回家,看到外婆等在路边关切的神情,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泪水中,无助里,小孩子原该有的纯真回家了。
外婆躬着腰,无言无语,领着这个城市孩子懂得了人间温暖亲情。然而,离开的时候到了。临行前夜,他穿好了外婆所有的针线;送上曾经心爱的机器人照片;画了一封封“图画信”——外婆躺在床上,说明生病了;画了自己,表示外婆想念了。
走了,留下外婆独自爬坡回茅屋。
这个长镜头,一路摇,随外婆从车站转到山路,再蜿蜒至草棚子的家。
那永远也直不起腰来的老外婆的背影,让人泪如泉涌。
结尾的长镜头是煽情了些,仿佛看着外婆依然独自一人的简陋生活,我们无法帮上一点忙的无奈和心痛,略略破坏这部电影的朴素深情,外婆的手势,外婆的背影,外婆缝了又缝的破鞋子,包了土产去换承佑的鞋子的蓝布,外婆那无语的慈爱,已然处处哽咽了我们。
可是,还是非常接受的,只为了这一腔难以释怀的感情,可以原谅美学上的稍稍耽溺。
公寓和公寓相连,却不识邻人的城市人;奔波生存,唯愿赚取更多的城市人;情愿给客户写生日卡片,也淡薄亲人相聚的城市人;实在太需要如此的耽溺冲刷心灵的枝蔓了。所以,缺乏明星阵容,缺乏大片戏剧冲突,对白几近于零的《爱,回家》2002年在韩国新片出笼,上映六个月,票房却骄人,获该年度票房亚军。
好的艺术的表达其实是简单的,简单里无限的丰涵,如沉默的苍翠山峦,一石一树总关情。哪怕冬之山色,也不见憔悴枯槁,苍茫间气象高迈。惟情深沉,无须编造冲突戏剧的情节,无须借助俊男倩女,一杯粗茶,也是甘露。
这年头,五湖四海的电影如过江之鲫,目不暇接。味蕾已经麻木,不要说满汉全席要挑剔,佛跳墙也未必称道,这时候一碗炖得酽醇、米粒如影却已无形的白粥,顿时馋人。香气澹然,如缕却是不散。仿佛一个人看过千山万水,到头来发现期盼的远方就是身边的至亲至爱。一颗心真正踏实下来。于是,随处即是喜,随处能明心。
虚室生白,寂山盎然,无语爱绵绵,好比中国画的写意,一山一石一水一桥写尽崇峦叠嶂,一草一竹抒发胸中丘壑。
此中真意,忘言不辩,唯会心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