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我的幸福:写出优秀的一页作品

作者:罗 斯/译




  2004年,奥尔罕·帕慕克应乌克兰作家安·库尔科夫的邀请首次访问乌克兰。乌克兰的《每周之镜》报对帕慕克进行了采访。
  
  《每周之镜》:奥罕汉,第一个问题纯粹是单调的,您对自己的作品的翻译做过检查吗?
  帕慕克:我只有可能对英语翻译进行仔细审核。我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与译者们进行讨论。英语译文——可以这样说是唯一可以信服的“译文”,但在这些译文中也有些疏漏。《黑书》多年前被译成英文,现在,另外的译者将重新翻译,我接受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因为不满意译文。在该书出版之后,我曾说过:“谢谢,这优美的译文。”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对我说,译文的语言对英语读者来说简直可笑。这时我才明白,这书被译成了在中西欧的美国风格,问题还在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的区别不断增加。
  
  《每周之镜》:在众多的访谈之一中您讲过,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意识地关注土耳其历史上的衰落时期,被官方的历史所取代。您对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
  帕慕克:是的,并不是个别历史时期,而是所有的土耳其历史都被“取代”了。因此我的回答将会很长。土耳其之父基马尔提出建立当代土耳其共和国的方案在于无视伊斯兰的,实际上是奥斯曼文化的阿拉伯历史。人们说,干脆把那些影响我们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赶走吧。让我们西方化吧。
  当然了,他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持此主张的人。当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被欧洲人打败时,土耳其苏丹推动了西方化。当时他问,为什么欧洲人军队如此强大,奥斯曼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的是了解欧洲人。开始了延续至今的文明方案,当然了,这指的是文明心理构成的改变。所有的都始于战争科学、医学、教育及其他。但是这种庞大的改变文化文明的方案,总是有它的反对者,他们用各种方式加以阻挡,西方化的敌人是反动分子、传统主义者、保守主义者。他们直至今天还在鼓噪。而国家的文化精神取决于这场斗争。八十年前土耳其之父基马尔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当时是有建国大纲的。实际上,他创立了土耳其民族(可以注意到,甚至在二十世纪初,“土耳其人”这个词都不是很流行)这一事实是由于奥斯曼统治者把土耳其语中“土耳其人”叫做“庶民”,让我们回归土耳其人吧!他甚至试图把土耳其的过去与阿拉伯划分界线。换言之,他让我们忘记奥斯曼历史的一百年。因为我们的“土耳其性”,曾在伊斯兰时代之前就存在。他建立了土耳其民族,是在中亚的土耳其人、在庶民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我的童年时代,一切与奥斯曼人的历史有关的都认为是不好的,是反动的,是不现代的,非欧洲式的。所有这一切我都在《黑书》中讲出来了。
  
  《每周之镜》:但在《黑书》中有许多地方是自传……
  帕慕克:噢!是的,自传体的组成部分非常之多。用几句话讲我的过去。1985年时我到美国待了三年,当时我夫人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者提供给我研究土耳其及其自身历史的关系问题,在阅读了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后我明白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不当“反对派”,不落入意识形态的历史陷阱中,我怎么评论奥斯曼历史呢!那时我开始阅读苏菲派的诗歌并且对伊斯兰的神秘主义感兴趣。很幸运,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有关于土耳其部分的丰富馆藏。那时我重新发现了伊斯兰的世俗文学。我阅读苏菲派的诗歌是作为非宗教的人士来读的,并感觉到,这是宗教文本的初次阅读……我开始注意到的并不是宗教的奥秘,而是情节题材,是寓意,几乎是博尔赫斯式的历史。那时我也注意到了欧洲和伊斯兰中世纪的文学的结构非常相象。寓意就其实质上是一样的。《黑书》建立在两三个经典主义苏菲派的文本上。比如说《鸟群》也就是关于鸟的种群的历史。这是寻找自己上帝的历史,并最终明白,上帝就在他们中间。我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这就是土耳其老一代作家已不复出现,我把我们经典作家所作的一切,我把传统与直接现实结合起来,由此写了这本书。《黑书》的结构使人想起了伊斯坦布尔,当我在创作小说时,我感觉到了城市的巨大——在其中有充满民族主义精神的诱惑,创作了有些相似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他面前也耸立着无人注意的城市。乔伊斯相当勇敢,他把这个城市看作是宇宙的中心,把这个城市写的让读者明白:西方文明的最经典文本可以通过生活细节的描述中读到。在一定的意义上小说是以在作者意识中与《尤利西斯》无言的对话形式下写成的。
  
  《每周之镜》:乔伊斯或者创作《黑书》构思之间什么是第一位的?
  帕慕克:凭心而论,我不记得,我只知道,在我的意识中经常萦绕着若干文学构思。我要表现注意的中心。而由这些构思组成了书。除了《尤利西斯》之外,我还深深地思考博尔赫斯的寓意。但我想写的并不是阿菲娜或者季安娜,而是经典的阿拉伯,伊斯兰的人物,博尔赫斯帮助我找到了叙述方式,乔伊斯指点我集中在伊斯坦布尔上以及把这个小说写成长篇形式的对话。在这本书里还会感觉到埃柯和卡尔维诺的影响,毫无疑问,也会感到普鲁斯特的存在。
  
  《每周之镜》:评论界把你与他们做了比较是对的吗?
  帕慕克:是的,尽管在最近时期已不再比较。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批评家大约指出了二十个不同的名字,有时候夸大了影响。事情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是西方人——总是会对你像对奇异的东西一样看待。仿佛你是新的水果——在橙子与桃子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的东西,在我的意义上橙子是博尔赫斯,而桃子通常则是——埃柯。二十年前当我的第一本书在英国的一个小出版社出版时,出版商曾问过我;我们在封面上写什么?给我提出几个名字,当时我还年轻,对自己相当严格,因此写了一些名字,霍夫曼、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卡尔维诺,而我的出版商只留下了卡尔维诺的名字。是的,后来所有的评论都如法炮制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我曾这般写过。
  
  《每周之镜》:没有这样的比较批评家们怎样生存下去呢?
  帕慕克:呵,当然了,这是商业……在其中有一些可怕的东西,告诉你们吧,我为写文章收集一些资料,我的每篇文章都有个例。比如说,其中一篇是关于把我的名字写错的文章。我的名字相当简单,但是却有难以置信的一些错误写法。另一篇文章——是关于书的封底介绍文章。比如说关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名故事,在美国的第一版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上曾写过“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略萨之后——拉丁美洲最大的作家。”十年后略萨的书也到了我手里——在封底上写着“在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略萨——拉丁美洲第二大作家。”对出版家们来说,你是一个奇异的鸟儿,把你与某些个更著名的人士相比较,因为读者不知道你是谁。现在已经没有人把我与谁进行比较了,而是写成:《我的名字叫红》一书的作者了。
  
  《每周之镜》:您的读者是一些什么人?您怎样体现他们的愿望?
  帕慕克:当然了,我有读者的。小说艺术需要读者,诗歌可以为自己而写,因为诗歌文本“出自”自我——就像在浪漫主义的时代流行的那样。小说艺术来自某种技艺。有时这与高尚艺术没有共同之处,你有有趣的故事就有读者,必须考虑到读者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是非常谦逊的艺术,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会变成相当伟大的艺术。小说家总是“服务”于读者。在这个视点上我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并不是现代主义的。当然了,经常与我在一起的有假想的读者。当我创作《黑书》时,假想的读者是这样的,他生活在那个复杂,无序的伊斯坦布尔,但他却不能想象关于这个城市被写得如此精彩。最主要的是这个文本对他们产生魅力。那时的土耳其文学更多地倾向于社会题材。当然了,也有不少作者写伊斯坦布尔,但是没写这个城市之谜。我为读者提供城市游览,不谈社会政治问题。我讲的完全是另外的事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