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闻话
作者:夏睿睿
It was a very emotional journey for me to make the film in China, as it's very difficult to open oneself up to inner feelings。
——Ruby Yang
在中国拍摄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一段充斥着各种情感的旅程,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总是非常困难的。
——杨紫烨
当大多数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张艺谋再次冲击奥斯卡的前景时,也许很少人会想到一部来自中国的记录片将在柯达剧院捧起那座小金人。这部片长仅三十九分钟的影片《颍州的孩子》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地区,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的真实生活。导演用了三年的时间追踪采访了这一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对当地艾滋孤儿的生活做了详实的记录。凭借真实并且富有关怀和震撼力的讲述,该片摘取了第七十九届奥斯卡最佳记录短片奖。
媒体们纷纷把视线转向华人女导演杨紫烨,而她和记录片的制片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是,得奖不是我们的初衷,能够让更多的人不再歧视艾滋病群体,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在得知这部记录片获得了奥斯卡以后,阜阳的负责艾滋病防治的官员和当地的民间组织成员都表示希望这部短片能让更多的人来关心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状态。故事的主角高俊是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帮助的对象之一,正是在该协会会长张颖的帮助下,摄制组深入探访拍摄了多个村庄和家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摄影师曾经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道:“我们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完成拍摄的。”
杨紫烨也承认作为一名记录片的导演,必须保持冷静和客观。而如何平衡理智与情感,成为她制作影片中最大的挑战。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三个月前,艾滋病夺走了黄家夫妇的生命,留下尚未成年的三姐弟。孩子的大伯领着我穿过他们破旧的房间,残留的空药瓶,破旧的玩具,孩子们贴在墙上写字,老人依在窗边哀叹,死亡的阴霾仍深深笼罩着这个家庭。我清晰地闻到了一种味道——死亡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如此的刻骨铭心,那是任何镜头都无法捕捉和传递的震撼感受。逝者已矣。我能做的,就是用镜头记录那些无助的孩子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伤痛,他们的愤怒,他们所受到的歧视,他们的无助和困窘,还有他们强烈的生存愿望。”
I've been taking photographs of old Shanghai for 20 years, and I've continually seen these things torn down。But I still have hope. Even today, Shanghai has more Art Deco buildings than any other city in the world. If I didn't have hope, I'd have to give up。
——Deke Erh
在我二十多年拍摄老上海的过程中,我目睹了许多老建筑被拆除。但我仍然抱有希望。即便在今天,上海仍然比世界上许多其他城市拥有更多的装饰艺术派建筑。如果我丧失了对保护发展这些艺术建筑的希望和信心,可能我早就放弃了。
——尔冬强
人文地理摄影家尔冬强年初在自己上海的艺术中心和迈阿密同时举办了题为《上海·迈阿密双城摄影展》的展览,将上海和迈阿密的装饰艺术派建筑照片同时展出。美国迈阿密以对此类建筑的精心保护而闻名,许多当地观众对中国上海竟然也拥有保存了这么多优秀的装饰艺术派建筑而感到惊异。据尔冬强介绍,上海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装饰艺术派建筑一千多幢,如著名的国际饭店、和平饭店、百乐门、大光明电影院等,其数量之多,样式之丰富,在目前世界各大城市中也是少见的。
在美国《时代周刊》的专访中,尔冬强特别强调了他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摄影展,并出版一本中英文的《上海Art Deco》专著。他说:“过去出版的许多纯英文的关于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城市的影响的书籍都是针对国外市场的,但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将保护老建筑和传统文化的理念传播给中国的普通民众。”尔冬强非常希望上海的有关部门能对留存的装饰艺术派建筑进行详尽的调查,为每幢建筑设立“建筑档案”,制订相应的保护和利用规划。
装饰艺术派脱胎于新世纪之交的新艺术运动,奠定于1925年以“现代工业装饰艺术”为主题的巴黎国际博览会。装饰艺术派建筑强调干净、简洁的外形以及简单的线条,近百年来,始终有一批狂热的推广者和追随者沉醉在这种优雅摩登的风格之中。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遗留下大量珍贵的装饰艺术派建筑,但它们大多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不是像美国迈阿密或新西兰纳皮尔等城市,所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区域。
在尔冬强的新书中,上海的“Art Deco”更多地留存于上海的街坊里巷、生活细节深处。如此平民,如此日常。经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你就会在一个老式洋房的门楣、一扇老娘舅的五斗橱上看到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