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瓦解间谍小说的神话

作者:恺 蒂




  格林的小说写尽五大洲,他写到哪里,书中就充满了那个大洲的色香味,他笔下的哈瓦那也不例外:
  
  这长长的城市沿着大西洋伸展开来,浪潮拍打着堤岸,模糊了车子上的挡风板。一度是贵族们的廊柱,黄的,灰的,红的,都如礁岩般饱受侵蚀。夜总会的百叶窗漆上俗丽鲜艳的颜色,以保护他们免于盐份与温度的摧残。在西边,新都会里钢筋骨架的摩天大楼,翳入晴朗的二月天。这城市宜于浏览,不宜久居,但它是伍尔摩初恋的城市。他的爱是一出悲剧,他却坚守不渝。时间把诗情画意推向战争,而梅莉宛如悠悠堡垒上的一朵小花,见证着当年惨败的历史。
  
  还有哈瓦那无数的夜总会和妓院,总是格林最爱流连的地方:
  
  夜总会里里外外张贴着大幅彩色裸照。漆成条纹状的阶梯看来像是廉价的睡衣,引领他们通向地下室。这烟雾弥漫,魅影憧憧的声色场所,看似处决犯人的大好地方。
  
  如同格林所写过,所去过的所有大洲,他虽然都只是过客,但是,他下笔之处,对当地风土人情经济政治总能入木三分,笔下的人物性格,也总有着多面性,很少有单面的硬纸板的形象。例如《哈瓦那特派员》中的那位瑟古拉大队长,最擅长施加酷刑,若其他人写来,很可能把他卡通化,把他写成一个大魔王,格林则不,他笔下的大队长有着一种奇怪的幽默感,他关于施刑的阶级分析真是非常精辟。伍尔摩问瑟古拉他是否对他的一位线人进行拷打:
  
  瑟古拉大队长笑了起来。
  “不,怎么可能。他又不属于可用刑的阶级。”
  “我不晓得刑求还有阶级之分。”
  “亲爱的伍尔摩先生,你应该明白,有些人生来就活该受虐,有些人则否。除非双方有足够的默契,对彼此的阶级有共同的认定,否则一个人是不会轻易虐待另一个人的。”
  “虐待有精神和肉体之分。当他们闯入海斯巴契大夫的实验室,那也是种虐待。”
  “业余的角色总是不按牌理出牌。警察就不会那么做。海斯巴契大夫并不属于可虐阶级。”
  “谁又属于呢?”
  “我们国家中的穷人,还有拉丁美洲的穷人,中欧和东方的穷人。当然罗,像英国那么富有的国家,连仆人都有钱,所以不属可虐阶级。在古巴,警察可以对拉丁美洲和波罗的海诸国的移民肆意行虐,但对于来自你的国家和斯堪地半岛的访客则中规中矩。有时候这种区别是一种天生的直觉,天主教徒就比基督徒更可以虐待。”
  
  最后,伍尔摩父女离开古巴时,“凌晨三点,天空映照着陆地上的霓虹灯,闪烁不定,前来‘送行’的是瑟古拉大队长。他试图把这官方的场景弄得更像个私人的送别,但仍免不了一丝放逐出境的味道。”最后,他把一颗发射过的子弹送给伍尔摩做礼物,梅莉不解,伍尔摩说:“这是一种暧昧的玩笑。不过,这家伙还不错。”
  1956年10月,格林开始写作《哈瓦那特派员》,1958年6月写完,1958年10月,《哈瓦那特派员》在英国和美国同时出版,好评如潮。小说出版一个月后,格林的好朋友,批评家西特维尔(Edith Sitwell) 写信给格林说:“真是一本完美的书!我从来没有大声笑过这么多!”
  此书进书店之前三个月,已经有许多人想购买此书的电影版权。悬念大师西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是第一个把价钱放到桌面上的,但是格林向来不喜欢西区柯克,对于这位大师的电影格林一直觉得不怎么样,在三十年代格林曾写过影评这样评论西区柯克的电影:“作为一个制片人他毫无连贯性,作为一个编剧他所写的东西毫无生命。”后来,在《逃避之路》中,他又说西区柯克“毫无现实感”,很让人讨厌,说“构成他的电影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过度戏剧化的小技巧。”格林当时还是想与瑞德(Carol Reed)合作。瑞德曾经导演过由格林编剧的电影《堕落的偶像》(The Fallen Idol,1948) 和《第三个人》(The Third Man, 1949),特别是后者,非常成功,到现在为止还是电影史上悬念片的经典之作。最终,电影《哈瓦那特派员》是由格林自己编剧,由瑞德制片并导演,幽默,好玩,别具一格。
  《哈瓦那特派员》出版后不久,美国撤离了对古巴的军事援助,巴帝斯塔逃离古巴,把舞台留给了卡斯特罗和他的游击队们,古巴逐渐从美国的附庸变成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的敌人,也成了格林最喜欢的国家之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格林多次去古巴,起先是为《哈瓦纳特派员》的电影做研究,挑外景,后来是为各种报纸做采访。他写了许多支持古巴的文章,被卡斯特罗视为知己,是他们的座上贵宾,得到的是国家元首级的待遇,不仅可以任意旅行,还有一架军用飞机可供他使用。一九六七年,格林受《星期日电讯报》之约再次去古巴,格林在那里的最后一个晚上,英国大使为他准备了道别的晚宴,但是宴会还没有开始,卡斯特罗派人来接格林,格林与卡斯特罗进行了三个小时的会谈,大使非常嫉妒,因为他总共还没有与卡斯特罗说过两句话。
  格林,瑞德和剧组于一九五九年三月正式去哈瓦那拍摄此片,哈瓦那与格林书中所描写的已经很不一样了,赌场和夜总会都关了门,脱衣舞也早就被取缔,许多脱衣舞女都被关进了监狱。新政府对剧本中的有些细节不喜欢,例如瑟古拉大队长的大胡子形象(因为大胡子是革命者游击队员的专利),所以,他们提出了三十九处需要改动的地方,还派了一个监察员随处跟着他们。所以,电影拍摄得并不很顺利。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打消格林对于古巴的热爱和激情。
  
  (五)《哈瓦那特派员》的言外之意?
  
  虽然格林向来不畏权贵,他书中触犯嘲笑各类权威的并不少见,但是传记作家文学史家们还是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哈瓦那特派员》如此嘲弄英国官方的情报机构,MI6难道就如此宰相肚里好撑船?他们为什么会放过格林一码,没有去找他的麻烦?
  有人解释说,虽然格林早于一九四四年就正式从MI6辞职出来,但是他与MI6的关系一直就没有中断过,在他无数次去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冒险旅行中,英国情报局或是外交部都与他联系过,请他收集情报。格林去哈瓦那写这本书,编电影剧本,拍电影,每次动身之前,总是要与MI6或外交部的人见面。回来后,会向他们汇报他所观察到的一切,古巴人的所思所想。所以,格林向来是MI6很有价值的一位自己人。
  还有人的解释更玄,他们认为格林在书中嘲笑旧雇主,更是在借此书向苏联和卡斯特罗刚刚掌权的古巴在放风筝发射信号,他在表明他的立场,他在暗示他们:如果他们需要他替他们说话,他会挺身而出。特别是书中伍尔摩捏造的导弹基地,格林是在向苏联透露英国向革命前的古巴政府出售导弹这一珍贵情报。也许正是格林这本书给了苏联灵感,才导致一九六三年的美苏之间冷战最紧张的一次较量:古巴导弹危机。持此观点的人又说,一九六九年,在德国汉堡的一次演讲中,格林谈到“背叛的美德”,他重申了英国作家E·M· 福斯特(E. M. Forster)所说的名言:“如果要我在背叛我的国家和背叛我的朋友之间做选择,我希望我有胆量选择背叛我的国家。”所以,也许格林如同他的好友费尔比一样,也是位“双料”甚至是“三料”的间谍。
  格林是最为秘密的一位作家,他极少接受别人采访,他对自己的隐私守口如瓶,一般人总是以为他的隐秘主要是为了保护他所爱过的人,但是依据有些传记作家的猜测,他更大的隐私是他与各国情报局的关系,作为间谍的格林,有没有停止过他的活动,他究竟又有过几家主人?从他的日记书信中,人们不难看到他和情人们的关系,但是,他的间谍身份和活动,竟然是在他的日记书信中也很少提到的,难道连对他自己,他都得保密?
  在我看来,无论格林是否曾经是位多料间谍,他第一重要的身份,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所以,对于他的其他面目,无法捕风捉影也罢,我们也许就不该从这本幽默好玩的书中读出任何其他信息。如同格林副标题所写,这是一本“娱乐小说”,读者觉得自己确实是读了一个好故事,被娱乐了,这就足够了!
  2005-11-8于约翰内斯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