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引进与输出并重,创造版权贸易和谐氛围

作者:孟 超 刘光宇

通过版权输出的形式,可以大力推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弘扬、传播中华文明和价值观,甚至对西方文明产生有益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提倡出版单位扩大对外出版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认真做好版权贸易,扩大自主版权的输出,逐步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
  有人认为,版权输出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因而不予重视。其实,输出版权本身就能够宣传出版社的形象,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从经济角度看,如果操作得当,更可以产生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应该承认,版权输出相对版权引进操作更为困难,要想做好,必须动脑子、下功夫。因为版权输出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要调动国家和出版社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首先,国家要给予大力支持。国家有关部门倡导文化产品特别是图书应当走向世界,这有极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版权输出和引进的比例看,逆差从1995年的5:1上升到目前的10:1或更高,除了大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也有政策导向上的问题。做版权输出往往投入精力比较大,费用支出也比较多,而收益相对较小。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鼓励文化产品的输出,利用各种方式,如每年评奖、评选先进人物等办法来激励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使大家有兴趣、有动力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目前,出版社出口图书需要通过图书进出口公司,出版社自身无权输出(出口),这就造成了环节的增加、成本的提高和效率的降低,限制了输出的总量。如果对出版社图书出口给予一些便利条件,就会帮助出版社与国外图书市场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有助于出版社了解国外出版市场动态,获取版权输出信息,并极大地提高出版社输出版权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仿效其他国家这方面的经验,对输出版权进行物质上的鼓励,德国、法国这方面都有成功的例子,不仅资助出版社,还对译者的翻译提供资助,让受权方有积极性出版中国的作品。这样的资助最好能够制度化、程序化,让版权引进者心中有数,尽早准备。
  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对版权输出事务、对海外图书市场的需求做专项调查,然后向具体工作的单位提供咨询和指导,有可能的话,利用系统的优势,组织一些大的项目,由国内的出版社应标,再组织推广。现在,输出的主题大部分集中在传统文化、针灸气功和美食烹饪上,其实我们可以介绍到外面去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究竟哪些产品适合国外的市场和需求,是基层人员不易掌握和了解的,往往需要在调查和取得信息方面得到帮助。
  其次,出版社要有责任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出版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从出书规模,品种、数量、质量还是装帧,都日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就版权贸易输出而言,和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是不相称的,所以出版社肩负着对外宣传的任务。
  再次,要做好版权输出工作,不是光凭热情、仅靠政治觉悟就能做好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从业人员的素质经验到组织机构的建立,从选题的确立到对外推销的方式,都需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愿中国版权贸易能够引进与输出并重,共同繁荣发展,比翼齐飞。这是我们出版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