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引进与输出并重,创造版权贸易和谐氛围
作者:孟 超 刘光宇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就有了版权的概念。随着古登堡印刷机的发明,出版真正迈进商业化时代。19世纪末,版权贸易活动开始在英、美等少数国家出现,到了21世纪,版权贸易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由于语言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版权贸易中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法国的版权贸易则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除此之外,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丹麦、西班牙等国,版权贸易也十分活跃。
199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1992年10月,中国成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自此,中国具备了开展版权贸易的良好法律环境,版权贸易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海外版权贸易特别是引进版权数量逐渐增多。引进与输出比的变化可以1991年为线,1991年引进与输出数量大体持平;1991年之前,输出大于引进;1992年起引进开始大于输出。1992年以后又以1996年为线来划分比例变化,1996年之前,引进与输出之比在4:1之内;1996年以后,引进与输出之比大体维持在10:1的状态。2000年,全国各出版社共引进图书版权7343项,输出版权638项;到2004年,全国各出版社共引进图书版权10040项,输出版权1314项。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稳中有升,而版权引进则在几年内增长了10倍还多。
版权引进:问题与思考
面对引进版图书带来的丰厚效益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加入了操作引进版图书的行列。全国500多家出版社,80%以上都出版过引进版图书,还有些出版社提出把引进版图书的出版作为出版经济的增长点。但是,引进版图书的大量增加,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大量、无序地引进图书,造成引进版图书数量激增,与输出版权数量相比形成绝对逆差。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着手外版图书的引进与出版,使出版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其中不乏恶性竞争。另外,国内引进的来自英美等国的图书中,不仅有畅销书和学术著作,甚至还包括一些非主流的、不健康的图书。
因此,在版权引进的过程中,应当从宏观上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我为主,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图书出版,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效益问题,它与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必然的联系。国(境)外的出版机构种类繁多,情况也很复杂,向中国输出版权抱有不同的目的,大部分出版公司对中国的出版市场看好是出于友好和赢利的目的。但也不排除有一些出版机构抱有其他目的。所以,出版社应当把好政治关,不仅要对引进版的图书书稿严格审阅,还要了解出版社和作者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违反版权贸易常理的做法,例如赠送版权甚至资助翻译出版的情况,更要慎重对待;对对方提出的附加要求,如要求不正常的署名方式、干预正常的出版流程等做法要特别注意;书稿上存在的问题要审慎处理,以符合各项出版法规和制度。
第二,坚持为我所用,引进图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近年来,有一些出版社认为引进版图书相对好销,于是,引进版图书一时间成了某些出版社“脱贫致富”,改善经济条件的捷径,在版权引进的各个场合,都能看到中国出版商购买版权的忙碌身影。这几年引进图书版权的数目也飞速增长。而实际上,境外所出版的图书有一部分是好的,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丰富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图书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内容平庸,这样的图书不仅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益处,就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也没有引进的必要。事实也证明,一些出版社大量引进外版图书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要支付昂贵的版税和不菲的翻译费用,实际上得不偿失。
另外,要防止在引进中的跟风现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出版界出现了跟风出书的现象。一本影响较大、效益比较好的图书刚刚出版,马上会有很多名字相近、内容近似的图书跟风而来。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引进版的图书上,一本“奶酪”好销,数10本“奶酪”随风跟进,以致让读者对所有的“奶酪”都倒了胃口。重复引进的后果不仅造成宝贵的出版资源浪费,也扰乱了引进版图书的市场秩序。
第三,坚持对我有利,有利于中国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国外一些出版公司看到版权贸易有利可图,不仅采取各种方式提高预付金和版税率,附加各种苛刻的条件,甚至提出正常合作以外的要求,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进一步占领中国图书市场做各种准备。对此,中国的出版界应当积累实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有竞争力的晶牌。策划编辑和版权实务人员应当熟悉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惯例合作,对于超常的、版权贸易以外的要求,一定要谨慎对待。
在引进版权的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熟悉相关版权业务。和国外版权经理人打交道要了解相关的版权知识,交往时才有共同语言。在版权贸易的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通行的惯例做法,比如,版税的高低水平,版权查询的流程,等等,都应该熟悉了解。此外,熟悉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遵循交往礼仪规则。从事版权贸易和其他贸易一样,有着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则,遵守这些礼仪规则,一方面可以保证版权贸易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国内版权贸易人员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很多看来是很小的事情,却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例如,整洁的衣装,良好的精神面貌,等等,都是交往中必要的。尤其重要的是,参加约会一定要遵守时间,特别是在书展上,大家的安排都很满,如果不遵守时间,势必给谈判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避免无计划、盲目地联系版权。有的时候,出版社版权部门的同志或编辑在和版权代理人洽谈版权时,对引进数量的估计过于乐观,没有考虑到市场和出版社本身的出版能力,签约过多,结果大量图书不能依约按时出版,甚至因为过了最佳市场销售期而不得不放弃出版,造成毁约。这不仅会蒙受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也会严重影响该出版社今后的版权合作形象。
第四,回音反馈要积极。有的出版社在联系版权索要样书的时候十分主动,但当得到对方样书后,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也不给对方反馈消息,对于对方的催促函件也不及时回复。甚至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开始和同一家出版社联系新的版权,结果可想而知。
输出和引进:比翼齐飞
版权贸易中的引进与输出就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单纯侧重发展其中的一个方面都难于长久,也不符合版权贸易本身的特性。一个国家长期引进和输出比例悬殊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在大力进行版权引进的同时,也要做好版权输出工作,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版权输出是图书内容的输出,同时也是价值观的传播与文化的输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