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首次欧盟25国图书出版调查分析

作者:甄 西

型书店及其连锁店相抗衡,维持自身的经营,保存定价销售制度是必要的。不过,欧盟关注的是市场开放政策,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把问题提出来。定价销售制度是保护中小出版社和中小书店的必要措施,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图书的零售价格下降,那么销售总额会增加吗?这些问题是不能回避的。
  (十五)出版产业与环境保护问题。从消费纸张的观点来看,出版产业的消费量并不是很大。在出版物销售额最大的德国,图书对纸张的消费量还不到印刷品对纸张消费量的5%。在装订过程中对能源和化学用剂的消费,出版产业所占比重也不大。但是,从出版物也会报废的角度来看,问题还是很大的。过去,图书要么被收藏,要么作为古旧文物可以再批发、再零售,行业不用担心什么。近年来,由于再生纸出现,使得出版物也有报废的时候。在纸张的消费量中,包装材料(有波纹的厚纸、手提纸袋、包装用纸)占45%还要多,而图书占的比例很小,因为现在大量图书使用的是再生纸。在物流方面,出版物的运送也有一个消耗能源的问题。尽管消耗的数据没有统计出来,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随着对联机实时出版感兴趣的顾客(读者)增多,出版物的送货上门迅速增加。这既带来了能源的消耗,同时,也给交通带来了拥堵。
  (十六)新生孩子减少,社会进入高龄化。在欧洲全境,新生孩子减少、社会进入高龄化成为普遍现象。除了大都市的人口增加以外,其他地方的人口都是呈减少的趋势,家族小型化非常明显。识字率提高,学历教育普及,大学毕业及获得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口增加:德国、英国、北欧各国为80%,荷兰、奥地利的百分比也很高,法国为65%,南欧诸国为50%。
  (十七)读书的实际状况。根据2002年的统计,在欧盟25个国家中,按总人口计算,2001年度年人均阅读图书册数为零册或1册的占15%;年人均阅读图书册数2—4册的占39%;年人均阅读图书册数8册以上的占13%。另一方面,按总人口计算,日人均收看电视的时间:58%的国家日人均收看2~4小时;6%的国家日人均收看6小时以上;13%的国家日人均收看1小时以上。因特网的使用时间:50%的国家日人均上网不足1小时;6%的国家日人均上网2小时以上。从以上可以看出,蚕食读书时间的,以电视为主,使用因特网的时间增加也值得注意。
  (十八)涉及图书的数字技术、联机实时出版。欧盟各国的出版社在利用因特网开发市场方面普遍很积极。电子图书的销售额小,是因为市场不成熟,阅读、使用电子图书的器材产品还有待开发。在美国,承载电子图书的电子阅读器销售额2002年增长了27%,品种超过7000种,但是,由于在销售单价上过度竞争,也发生了崩盘的事件。在欧洲,目前还没有关于电子图书销售额的统计。实现图书的电子化,最先是从百科全书的出版物开始的。业务书、技术书有望逐渐实现图书电子化,但由于相关产品未开发出来,这方面应用还没有着手。不过,随着将来软件、PDA、手机的性能越来越丰富,对电子图书肯定会产生新的需求,锁定最终用户(读者)的产品开发又将受到重视。
  (十九)图书出版业面临的课题。欧盟各国出版社可以利用的优势,在于全体欧洲人的识字率高、接受教育的程度高、文化水平高。图书是各种思想、信息、娱乐的源泉,每个人从孩提时代接受教育,都是从图书中提高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都在不断充实新的图书。欧洲对美国乃至亚洲的出版物出口量大,各国的出版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出版市场很大,具有世界水平的出版社也很多。这些都是进一步提高欧洲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购买图书的人口并没有呈增加趋势。尤其是年轻一代,用于读书的时间,远不如花在电视、娱乐、因特网上的时间多。其次,在图书的销售额中,图书的最大消费者是大中小学校、各个图书馆,个人消费者所占比重很小。出版社不大了解作为个人的最终消费者的情况。第三,大型书店开展连锁经营,对库存图书的限制与退货,以及减价打折的做法,让中小出版社苦不堪言。第四,从销售方面来看,比起出版物来,消费者把时间和资金投向其他媒体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第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由其他行业进入出版行业的公司、企业逐渐增多。第六,欧盟各国的减税政策,往往成了对文化、教育预算的削减。第七,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以前主要使用图书中的教材教辅,现在出现人机对话学习,开始使用自主开发的教材教辅,这一点尤其不能忽视。
  现在已经进入这样一个时代:教材、论文、研究报告的内容存储在各机构的数据库,可以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新时代,如何开发独特的内容,使之不断扩充并持续出版,各国出版社应当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探索。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