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发挥自身优势 壮大出版实力

作者:王宇鸿




  目前,我国出版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集团组建、企业转制、市场开放、民营准入,凡此种种,使得出版形势变得异常复杂而且难以预料。作为出版业的一个焦点,教育出版更是处在各种变化的风口浪尖。不少人以为教育出版是一个聚宝盆,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财富,不惜一切代价要在教育出版领域放手一搏。据统计,全国560多家出版社竟有540多家涉足教育出版,更遑论上千家从事教辅图书的民营书商,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想见。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教育图书的出版市场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有人描述说,时下教育出版出现了整体性的溃退,语虽峻急,但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出版的走势。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一些传统的教育出版强社调整了出版方向,逐渐淡出教育出版领域,转向了社科、少儿、文艺等领域另外一些虽在勉力支撑,却再也不复往日的荣光。
  那么,一个出版社如何做大做强?我认为,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开发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优势,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坚持精品化经营战略,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新、特、专、精。
  
  新: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新,就是创新。创新的含义是多层面的,既有内容创新,又有形式创新;既有整体创新,又有局部创新;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创新。但就出版业来说,最终可归结为三点,即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
  理念创新。所谓理念就是出版战略、出版思路,是指导一个出版社中长期工作的发展纲领,是其出版个性和出版特色赖以形成的精神性间架设计。持之以恒地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能够塑造一个出版社鲜明的出版特色,但面对新形势、新局面,对既有的出版理念进行调整和创新,则是出版社与时俱进、勇于进取的表现。以我社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建社伊始,便逐渐形成了“以教材教辅为主体,以文史读物为重点,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结构体系,出版思路非常明确。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我们本着创新与守业并重、改革与坚持并举的原则,对传统的出版思路进行了适度调整,提出了“五个坚持不动摇”,即:坚持“双效”并重不动摇,坚持出版方向不动摇,坚持品牌战略不动摇,坚持教材开发不动摇,坚持出版合作不动摇。这一出版思路的确立,统一了认识,奠定了未来出版特色的基础,坚定了在教育图书领域探索与实践的方向,为积极开发市场化图书提供了最有力的思想支持。
  机制创新。机制是理念的落实,是实践的依据。新的理念需要良好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它的实现,而缺乏机制支持的理念创新最终只会流于空想。就我社而言,前后经历过两次机制创新。一次是从2000年起实行的图书项目责任制,经过3年的运行,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编辑人员的市场意识和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2004年初,我们经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论证,着力从三个维度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在管理上,实行社长负责、分工协作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在用人上,实行全员竞聘、优化组合的上岗方式,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在考评上,实行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考核方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依照这三条原则,我们将全社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划分为两办六中心。这6个中心分别由6位副社级领导兼任主任,改变了以前考核社领导没有量化标准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把他们的工作具体化、细化了。特别是有经营任务的中心,要求他们的经营业绩参照其前一年度,每年按10%的比率增长,这就有了一个硬指标。这样,我们不仅完成了运营机体的改造,而且实现了运作机能的优化,从而创新了我社的运行机制。
  实践创新。也就是工作方式的创新。有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制度,必然要求新的工作方式来与之相适应,否则创新只会流于形式。我们引入“终身学习”的理念,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资深老编辑介绍经验,指导年轻编辑尽快介入工作;鼓励策划人和编辑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极研究市场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以便为自己的策划提供思想支持。在稿件的组织上,我们提倡与社会各界合作,引进社外图书产品,引进国外版权图书;在图书的生产管理上,实行策划人负责制,要求策划人对图书生产的整个流程都进行监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我们赋予总编室特殊的使命,即协调编、排、校、印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进度,依据图书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自主安排部门人员的生产加班;上述各部门需五条件服从总编室的安排。实践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生产效益。
  
  特:企业立足的不二法门
  
  特,这里指经营特色。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产品相对丰富,品牌多如牛毛,如何赢得市场,如何抓住读者的眼球,就要突出一个“特”字。
  发掘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优势。山西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积淀,如果我们一味盯着东部强省大社的出版模式,与他们去争市场,拼实力,却无视自己的特色资源和特色优势,则无异于以卵击石,避长就短。1998年,我社策划的《作文大全》系列,即立足于山西省相对发达的语文教育资源,尤其借助了全国语文学习第一大报《语文报》的人力和物力储备。2004年《薄冰语法》的成功,也有赖于本省固有的名人资源。
  开发特色产品,确立特色优势。以出版业为例,成功的出版社无不是善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的,如市场教辅类图书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龙门书局等;电子类图书之机械工业、邮电、清华大学等出版社;版权引进、励志类图书之中信、接力等出版社。我们不盲从,不急躁,认真分析我们的特有资源和特色优势,决定在教辅读物上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在此前提下,果断地舍弃了同步类教辅这一板块,而专心于非同步类和素质教育类教辅读物的策划制作。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在教辅图书市场竞争日趋严酷的情况下,许多出版社因为专注于同步类教辅的出版而面临着高退货的极大压力,而我们却稳坐在从《作文大全》、《一本全》到《点击金牌》,再到《薄冰语法》的品牌上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建立特色出版机制,完善特色优势。以教育出版业为例,因之“短、平、快”的特点,一本书的有效销售期大都是短短的两三个月。教育精神变了,教材变了,教辅图书必须立即相应做出改变,否则,只会生产出一堆废纸。那么,为了保持图书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保证出版效益的稳定增长,图书策划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策划已经成为编辑介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在市场化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逐渐完成了出版体制的二次创新,即以策划人体制取代原来的项目组体制,以能动的人的策划能力取代固定的项目作为出版流程的核心,项目本身可能有始有终,但策划人的策划能力却永不消亡。策划人体制在我社的实现形式便是成立6个策划室,隶属图书策划中心。在组织上,策划室采用“1+1”的组合模式,即一位策划主任带一位策划编辑;在职能上,策划主任承担着比以前责任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