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徐铸成与《大公报》

作者:李 伟




  在重庆的一年,徐铸成自称是“半冻结”的生活。虽《大公晚报》由他主编,也只主“编”而已,规定他不写评论,连短评也不要。每天只忙碌两三小时,看完大样就完事。回宿舍埋头读书,免遭是非,惹人议论,就这样也动辄得咎。有时标题尖锐些,副刊上登讽刺小品就引起当局不满。桂林来的郭根编要闻版。有一天,郭写的题目被改,他细细看看改得有些文不对题,又“擅”自改了回来,这就被视为大逆不道。以后郭根被迫去了湘西主持某报编务,大似“隔山震虎”的做法。
  他这样尴尬的处境,幸而因抗战胜利而改变。1945年8月10日传来抗战胜利的消息。未隔几日,时在美国的胡政之就来电“指示”。由《大公报》董监会决定派徐铸成和李子宽去上海筹备复刊上海版,任徐为总编辑,李为经理。荣膺新命的徐铸成说“胜利”把他解放了,又可挥毫写文章了。
  
  (三)
  
  克服重重困难(无馆址无白报纸),徐铸成利用种种关系,终于使《大公报》在1945年11月1日在上海复刊。《文汇报》早在9月初即复刊。复刊后的《文汇报》请他归队主持,他无法应命只答应兼为照看,其实一人精力有限,顾了《大公报》,哪还能顾得上《文汇报》。
  他坚持着在重庆时就定下的编辑方针,《大公报》(上海版)复刊后,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呼吁坚持政协路线,言论和新闻都贯彻这立场。这就大受读者欢迎。订报者在发行所的柜台前排成长龙,这在《大公报》历史上从未有过,发行数破10万。
  他主上海版笔政以来,逐日自己写社论,不再转载渝版社论。接着1945年12月初,昆明发生大血案,军警特务屠杀学生,消息来自一个特别渠道,徐铸成不计利害毅然刊出,并配以愤怒的短评质问当局,成为轰动中外的“独家新闻”。此外,徐铸成还用其他一些手法,如小题大做、大题小做、皮里阳秋、指桑骂槐,等等战术,同反动势力作斗争。显然这些已超出“小骂”范畴且并非“大帮忙”,而是“大骂”与“不帮忙”了。
  在官方方面也引起极大的反响。蒋介石南来巡视收复区后,在上海小住。他看了《大公报》,大发雷霆拍桌大骂,一旁的张道藩进言:“—上海版《大公报》的总编是徐铸成,总裁是否要找他谈谈。”“不,我回重庆去找胡政之算账。”蒋这样回答。原来此中有段交易。胡政之曾以复员、添购机器为借口,向蒋申清到20万美金的官价外汇。蒋的慨赠自然是要左右《大公报》的言论态度。
  胡政之终于自己出马干预。1946年2月,胡政之刚从美国回来。征尘甫卸即到上海找徐铸成谈话。胡面带笑容对徐说:“重庆方面,有你的朋友,也有芸生的朋友;芸生的朋友都说你有政治野心,一面拉着《文汇报》不放手;一面极力推着《大公报》向左转。他们说这是你有政治企图的证明。”徐气愤地回答:“别人的风言风语我不管,胡先生对我有什么看法?”胡迟疑一会儿说:“我对你自然是相信的,但觉得你的言论态度太激烈些。要知道,我们有职工400多人(另一处指300多人——笔者),一旦把当局逼急了,把报馆封了,几百职工的生活问题如何解决?”徐说:“我谅当局不敢出此下策。再说,我主持上海版的言论态度,并没有超出民间报的范围。我来到上海,体会到广大曾是沦陷区的人民,都对后方回来复刊的报纸作再认识的辨认。看哪一家是真民间报,哪家是假民间报?我们回沪复刊后,发行数迅速突破10万,而《时事新报》也原是上海老报,复刊后门庭冷落,听说销数不过数千。此中消长,难道不值得沉思吗?”胡默然以应,最后说:“等芸生回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此后,三月,间王芸生到沪,徐即写辞职函致胡政之。大意云:“《大公报》是你们三位(指吴、张、胡)艰辛所创,我无权冒险尝试。《文汇报》是我一支笔“写”出来的,如遭不测,则我成我毁,于心亦安。请放手让我去试试……。”信到后,胡派李子宽来恳切挽留,无果,又请徐到胡府恳谈3小时,徐去意已坚,难以动摇。徐铸成终于离开了经之营之18年的《大公报》。
  
  (四)
  
  徐铸成走了,也许对《大公报》未见有多大影响,他进了《文汇报脚起了立竿见影的效应。是年5月1日,《文汇报》改组以崭新面貌出现,好评如潮,销数扶摇直上,“成为上海最鲜明的进步标帜”。
  1947年5月25日,上海《文汇》、《新民》、《联合》三报同被查封。理由自然是“欲加之罪”。当日《大公报》只以三号的字标题,平平淡淡地刊出“文汇等三报奉令停刊的消息”。还是储安平说得好,“大公报的编辑先生大概对于电影明星及歌唱明星都是非常发生兴趣的”,“在一个城市中同一天封了三家报纸这样一个消息,其重要性还不如一个电影明星的私人轶事”。
  后来,《大公报》还是说话的。刊出一个短评,题为《请保障正当舆论》。徐铸成加注:“听说是该报总编某君亲自执笔的。”短评大意说:“三家报纸已被封闭了,今后希望政府切实保障正当舆论……”对这,徐铸成说:“这是一支冷箭,射向手脚已被缚住的对手,很明显,它是影射这三家报纸是不正当的舆论。明白说,是为匪张目的报纸。”接着更是义愤填膺:“这是《大公报》历史上罕见的卑鄙评论,我看了真是又伤心,又痛心。”[7]
  当时起而仗义执言的第一家是外人办的《密勒氏评论报》。该报说“中国今天只有两张真正的民间报,一张是中间偏左的《文汇报》,一张是中间偏右的《大公报》。应该彼此扶持、支援,而不应冷眼旁观,更不应该投井下石!”
  近60年过去了,徐铸成先生也仙逝14年了,《大公报》的前辈们已有数代后裔。无论述史与论人都应尊重历史还历史真实,如果背离历史再陷到前辈的恩怨中未免遗憾。
  
  注释:
  [1]徐铸成.旧闻杂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4]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徐铸成.徐铸成新闻评论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5][6][7]徐铸成.徐铸成回忆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作者单位:江苏总工会干部学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