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搜索引擎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王栾生
在信息时代,搜索引擎是人们遨游信息海洋的导航仪,它的革命性意义在于:让上网者由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选择信息,即变“要我看”为“我要看”,使人们真正成为信息社会的主人。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如何主动地选择所需要的信息是每个社会成员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编辑在本职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专业类的新闻、出版类网站和数据库(国际检索系统如《EI》、《SCI》、《SA》、《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数字图书馆等)当然是编辑利用网络的首选,而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这个有力的辅助工具,必将使编辑如虎添翼,使编辑工作锦上添花。具体来说,搜索引擎在编辑工作中有以下三点作用。
1.选题灵感的策源地
对编辑来说,策划选题是其工作的开端。编辑工作的效益往往首先来源于策划编辑的一个创意、一个灵感;来源于他对社会存在状态、发展趋势的认识和预测,对无穷信息的掌握和筛选,对传媒业态的了解和把握,对受众市场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以及他们在约稿、组稿和编辑加工方面的能力,等等。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是编辑获得灵感,做好策划、选题和组稿的必要条件。如何获得、整理和使用信息,是编辑尤其是策划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实践证明,选题策划需要的灵感,可以从市场、社会、学术界、专业的网站和数据库等许多渠道获得,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搜索,更是获得这种编辑灵感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般的搜索引擎都可以搜索到丰富的相关信息,它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从全球各个网站的信息来源中自动搜索出最新的信息并进行更新,还不断地将与其相关的链接放在一起,供人们参考、选择、使用,让人们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相关背景,全息地把握相关事件。这些全方位的最新信息都可能给编辑以选题策划方面的启示,激发编辑产生灵感。通过网络搜索,了解相关出版社以往、最近和即将出版图书的信息,并了解其所出图书的市场反响,还能使编辑做到知己知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减少选题的重复。
目前,著名的搜索引擎还具有许多独有的特色功能。如百度的“贴吧”、“知道”等就可以增进互动。编辑经常光顾或参与其中相关专题的讨论,就不难发现受众的兴趣、焦点和需求,分析市场的潜在需求,感知当前社会的热点领域和公众的情绪脉搏,并由此拓展、延伸开去,提出具有导向作用的优秀选题。
通过搜索引擎,甚至可以直接把网上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创作品变成纸介质图书选题。很多畅销书都来源于网上流行的原创作品和网友的帖子。
通过网络搜索进行受众市场调研,还可以让编辑弄清楚哪些作者写过哪些方面的书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目前,国内外主要大学、研究机构的网站上,多有相关的学科设置、研究领域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情况,包括有关专家的简历、研究领域、研究专长及其论著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编辑可以遴选合适的作者。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出版社,通过搜索引擎,可以与文化中心城市的出版社分享同等的信息,开阔选题视野,发掘作者资源。
此外,网上读者的书评既是书评领域的一个新亮点,也是图书营销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更重要的是它使策划编辑可以对选题作出调整与决策。
2.加工稿件的资料库
加工稿件是编辑的日常工作,需要大量地翻检和查阅相关资料。利用搜索引擎,可以快捷方便地解决稿件加工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既能减轻编辑的翻检之劳,也可提高编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引文核对是稿件加工中十分繁琐且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由于各种原因,作者文稿中的一些重要引文,如重要人物的讲话、经典理论及古籍的原文和出处常常出现错误,特别是古籍文献和史料考证的引文,更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核对不便。如果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检索,再对检索结果加以甄别,这些问题大多可以较快地得到解决。就是手头有原文献,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查出其大概出处之后,再查对原文,也可省时省力。针对补充文献的缺失项问题,利用百度进行组合检索,同样可以得到圆满解决。当然,补充参考文献缺失项,一般利用中国期刊网或国家图书馆等专业网站可能更为方便,但在这些专业数据范围以外的内容,还是运用搜索引擎更为方便。另外,有的作者在标注关键词时,自由词太多,编辑利用网络检索来验证自由词(关键词)就很方便。
网络条件下,语言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外来语、网络语言等的大量涌现,给准确运用汉语言造成了冲击,也必然或多或少地干扰着编辑的思维。比如“歌妓”一词,查《新编汉语词典》中“歌”、“妓”词条无果,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可得“歌妓”五万余项、“歌伎”两万余项。经过鉴别可知,用“歌妓”的大多是有关中国古代特殊行业歌妓的学术文章,用“歌伎”来描述“歌妓”的多源于论坛或者书目推介页面。类似的词还有“帐”和“账”、“唯”和“惟”、“象”和“像”等等,都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辨别。在稿件加工过程中,编辑常常发现一些使用错误或不规范的名词术语,可是其中不少却因编辑的知识局限而以正为误,这都需要查证。如一篇稿件中出现了“代工企业”一词,一般会认为是作者写错,可打开百度搜索,会发现是误判,这就避免了一次人为的差错。利用网络搜索引擎不但可以查证名词术语,还可以查证句子。如一篇稿件中有 “邪之所奏,其气必虚”的句子,因是中医古文而难判正误,使用百度搜索引擎可以搜到近五百个相关网页。通过比较发现,该稿“邪之所奏”中的“奏”应为“凑”。在编辑实践中,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在稿件的编辑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给稿件充实一些内容,利用搜索引擎从网上搜集资料较为便捷。在一篇题为《参照血型定食谱》的来稿中,作者罗列了O、A、B 三种血型的人的食谱,但没有AB 血型的人的食谱。打开百度输入“AB型+食谱”,仅用1.33秒就搜出1540个相关网页。选择其中较为合适的表述,就使该稿的内容得以补充完整。
网络搜索引擎也有助于方便快捷地确定恰当的译文。如对jetski一词的检索,把源语词(jetski)和可能的目标语对应词(如“喷气”)输入搜索引擎,查询结果有数十项,可以选取其中较常见的“喷气式滑水机”作为译文。对于一些新词,网络中也可能尚未出现英汉对照的表达,这就需要根据源语语义、语境等判断目标语的语境及用词并试搜索。如“飘红”,据字面判断其目标语中似应包括red,在百度中输入“飘红+ red”查询无果;分析“飘红”属股市用语,可将字符串“stockgrowth”或“stockrise”等相关单词输入查询。注意,这里没有输入源语字符串“飘红”,是由于第一步搜索排除了中英文对照结果的可能性,所以可以直接用所猜测的目标语的字符串进行查询。根据查询结果,可选定短语“all roundgrowth”或“all roundrise”。
3.通讯联系的好帮手
目前,因特网是编辑与作者、读者和其他有关方面建立并保持联系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它能为编辑与作者或读者一起策划选题、拟定写作提纲或了解市场信息提供方便的通讯平台,使选题质量更高。但现实中如果联系方式不清楚,利用搜索引擎中的“黄页”等功能进行搜索,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网络上发布如稿约、启事、出版信息、编辑部介绍、选题讨论、文摘、联系方式及征订手续等等信息,是网络条件下提高编辑工作效率的又一可行的渠道。这一点可利用搜索引擎上的论坛(如百度的“贴吧”等),建立编辑部自己的网络空间,并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站在国内外多家搜索引擎上进行推介,可进一步提高本编辑部门的链接率,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拉近与读者、作者间的距离。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编辑部的相关字符串,相关信息就会迅速展现在眼前,满足诸如投稿咨询、稿件信息反馈、征订发行、广告业务联系等各方面不同的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