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关键在放手

作者:王德有




  编辑学涉及的学科知识,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在校的时候已经有所了解,到了工作岗位虽说仍需进一步学习,但更为急需的是在实践中去理解,去领会。因为编辑学的应用色彩很浓,它主要不是研究编辑活动的理性依据,而是研究编辑活动的操作程序、操作规则、操作规律。正因如此,想要理解它、把握它,就不能离开躬行实践、实际操作。编辑学是个正在建设中的学科,许多内容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补充、修正和调整,离开了实践,只是读书和受教,很容易产生偏差,误入歧途。
  成长主体的能力、水平和技巧的提高,不能主要靠培育主体的传授。不要说实践性极强的编辑工作,任何行当都是一样,才干的增长主要还须在实践中磨炼:反复操作,不断琢磨,以成败为师,以体验为径。正像古人说的那样,只有“格物”,才能“致知”。
  
  三、几个问题
  
  1.“放手”的前提
  放手的前提是选择,即选择培育对象。我们主张放手,但并不是说,不分高下,不讲条件,对所有人都放手,而是要在选择的前提下放手,选择那些具备潜在素质的人作为培育对象。比如,要培育一个初级编辑人员,在人品没有问题的基础上,要看他有没有与其将要处理的选题、稿件相应的学科知识,有没有与其将要处理的业务相应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该具备这些能力。当然,如果他们具有几年的工作阅历,这些能力可能会更强些。至于培育更高层次的编辑人员,便不好一概而论。要求培育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潜在素质,会因他们将要从事的不同工作层次、不同工作内容而有所不同。但不管培育哪级编辑人员,在放手使用之前,都要有所选择。
  
  2.“放手”的障碍
  说到“选择”,有人会说,“不是我们不放手,而是他们的条件都不够”。就这一句话,足以使许多人的成长之路被阻隔,就足以使许多已有成就的人才被闲置,就足以将“放手”二字变成空话。在这里我们避开深层原因,只论及思想方法层面:培育人须从大处着眼,使用人不要求全责备。在现实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个人大家都认可,可是某个方面有缺欠,想要使用又不放心,看了一年又一年;真要使用的时候,人已老矣,年龄过限,毁了人才不说,也有损于事业。问题就出在求全责备上。一般说来,人人都有缺欠。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要看他的整体,要看他的主流,要看他的基本素质。如果基本可以,就应放手,让他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完善。所谓“缺欠”,有的可以在磨炼中得到填充,有的一辈子也难以补正。填充起来了,白璧无瑕,那自然好;总也补不正,如无大碍,只好宽容。要知道,千金易寻,人才难求。因一小而失一大,那是赔本的买卖。
  
  3.“放手”的内涵
  既然论说“放手”,还须做个界定。它的涵义便是将具有潜在素质的人放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们有职有责又有权,能够独立处理分内业务。不要抱着走,不要拉着走,也不要扶到马上再送一程。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磨炼,快速成长,早日成才。当然,放手并不等于放纵。作为培育主体,要对成长主体关心爱护,观察他们的成长过程,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引导他们绕过暗礁,该点拨则点拨,该考查则考查,该批评则批评,该警示则警示,把持好“放手”而不“放纵”的分寸,使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航行。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早日成才。
  
  (本文系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交流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责任编辑:鲍莉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