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七年磨砺 成就佳品
作者:何如珍
3.新
《全集》突破了全集类画册的编辑模式,不仅有八大山人的各种作品,还有关于八大山人的研究论文,改变了过去图册只注重作品观赏性的做法,突出学术性和观赏性、资料性并重。
《全集》共分五卷,前四卷为八大山人书画作品以及印鉴、款识、斋名、花押、诗钞、信札、存世画目。书画部分的编排按作者早、中、晚三个时期而不以品类划分,最早的作品系八大山人34岁时为京庵所作的《传綮写生册》,最晚的是他在80岁临终前所书《醉翁吟卷》。这种编排方式虽然给编排者增加了难度,但对研究者和读者来说,画家艺术发展的脉络则更加清晰明了。八大山人作品中的印鉴与题款,是鉴别其书画真伪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独特的鉴赏价值。《全集》将印鉴、款识、斋名、花押分类汇编,以方便研究之需。未选入《全集》的作品则均编入存世画目,以便日后查考。《全集》中的作品按纪年为序编排,无纪年的作品均按其风格推断排在有纪年的作品之后。诗钞中年代不明者,置于诗钞之末。信札按收信人分项编排。信札均无纪年,是据题识推断时间先后安排,无法推断者置于该收信人项末。
《全集》第五卷为附编,包含研究论文、研究资料存目、传记、年表。论文共收入45篇,其中有36篇是从一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学者发表的大量论文中遴选出来,广泛涉及八大山人生平家世、名号花押、交游、艺术综论、作品研究、书画辨伪、艺术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他9篇是出版社约请专家新撰写的、能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综论及专论文章。未能包容进来的论文资料则辑入“研究资料存目”中。对较早记载八大山人的清代邵长蘅等所撰的4篇传记进行整理,悉据原本标点,载明出处。关于八大山人的年表年谱,参酌汪子豆、黄苗子等的《八大山人年表》和铁丁的《八大山人年谱》手稿重撰,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八大山人生平及其艺术。论文的编排按发表的先后顺序分类编排,对新撰写的论文在目录中的论文标题前加*号表示。个别以英文发表的论文录其译文,原文省略。论文中作者所引八大山人诗文与编者在认读上不一时,尊重作者一家之言,以保持原貌。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全集》除了作为主体的四本图册和一本论文集外,还单独编辑了一本《全集》总目录和总图录。将《全集》中所有书画作品和论文注明页码,并附上小图,做到可以“预览”,既直观又方便。《全集》在语种的选择运用上,采用中文为主体,英文和日文为辅,既方便了包括海外读者在内的广大读者检索,也有利于文化多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编辑的国际化思路和眼光。
装帧形式上,将八大山人的身世与画风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全集》为八开本,采用中国传统的右翻式,封面用蓝色布面装帧,古朴典雅。画册封面用八大山人本人手写体烫银,“八大山人”四字连起来看极像“哭之笑之”,其寓意耐人寻味。设计者还考虑到八大山人的皇族身份,采用黄色的绸缎作为《全集》的书装函套衬底。
总之,经过七年多的努力,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通过《全集》比较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回望《全集》的编辑出版历程,仍觉历久弥新。《全集》能够顺利编辑出版,出版社领导者的眼光、编辑的自身素质、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与支持,是极为重要的保障。对于出版社来说,坚持爱国主义,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编辑和出版具有广泛社会认同和持久生命力的图书,才是立社的根本。
注释:
[1] “纪念八大山人诞辰380周年”会( 2006年9月2日在江西南昌举行 )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语。
[2]“纪念八大山人诞辰380周年”会( 2006年9月2日在江西南昌举行 ) 著名画家范曾语。
(作者单位:江西美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鲍莉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