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我国期刊政府评价回眸

作者:钱荣贵




  我国已有二百一十余年的期刊发展史[1],但一本刊物办得好或坏一直只停留在编者、读者“心知肚明”的认识层面,始终未能建立起科学的期刊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情况有所改观。
  
  一、“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的评选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奖活动,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期刊出版管理部门主办的期刊评奖活动。此次评奖,共从全国三千五百余种科技期刊中评选出优秀期刊351种,其中获一等奖的期刊50种,二等奖期刊100种,三等奖期刊201种。此次评选还议定,这种评比以后每三到五年举办一次。
  1996年2月,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文,开展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的评比活动。此次评选的宗旨是贯彻“出版业发展由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的方针。参评期刊被分成五大类(指导类、学术类、技术类、检索类、科普类),评委遵循“抽样审读、全面浏览、横向比较、量化打分、核实汇总”的既定方法,从“政治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编辑质量”、“出版印刷质量”等方面依次对每种参评期刊进行百分制打分。1997年1月,初评结果报送三个主管部门。最终共确定417种期刊为此次评出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其中获一等奖的期刊60种,二等奖期刊119种,三等奖期刊238种。
  
  二、“全国优秀社科期刊”的评选
  
  1995年,新闻出版署举办全国社科期刊评奖活动,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期刊出版主管部门主办的社科期刊评优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学术理论类、时事政治类、综合文化生活类、教学辅导类等四类推荐参评期刊216种,最终共有69种期刊获“首届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其中,“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7种,“优秀时事政治期刊奖”7种,“优秀综合文化生活期刊奖”7种,“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提名奖”14种,“优秀时事政治期刊奖提名奖”14种,“优秀综合文化生活期刊奖提名奖”14种,“优秀教学辅导期刊奖提名奖”6种。此次评奖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办法》和《评估办法》。评奖结束后,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结合评奖实践和专家意见,对已公布的质量标准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并于1996年7月5日正式公布《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这是我国期刊史上第一部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标志着我国期刊的政府评价进入了有章可循的阶段。此后,“各新闻出版管理单位、期刊主管单位及期刊社(编辑部)进行期刊的评审、自评工作”,均以此《标准》为依据。[2]
  此次评选共有21种社科学术理论类期刊获奖。其中获得“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的7家刊物是《考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敦煌研究》、《中国法学》、《中共党史研究》和《中国军事科学》;获得“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提名奖”的14家刊物是《历史研究》、《经济学家》、《林业经济》、《哲学研究》、《华夏考古》、《社会科学战线》、《文博》、《国际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农业经济问题》、《学术研究》、《天津社会科学》、《西藏研究》(汉文版)和《社会科学》。
  
  三、“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
  
  为“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1997年2月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推荐全国100种社科期刊的通知》(新出期字[1997]99号),得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有关单位的积极响应,各地共推荐209种期刊参评。经新闻出版署与中宣部研究,于1998年1月确定出102种重点扶持和推广的社科期刊(简称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此项活动是新闻出版署提出并组织实施的“三刊工程”(百刊工程、社刊工程、署刊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入选期刊的条件,一是《关于推荐全国100种社科期刊的通知》中规定的条件;二是当时署领导在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的5个标准,即“政治方向正确”,“模范遵守党和国家有关宣传纪律和出版法规、规章”,“文化含量高,在本地区、全国或本行业、本专业、本学科领域有深刻影响”,“印装精美”,“市场定位准确,发行量居同类刊物前列”;三是在同等条件下,以“发行量居同类刊物前列”为取舍依据。此次评选,期刊被分为9类,即学术理论期刊、业务指导期刊、时事政治期刊、文学艺术期刊、文化生活期刊、教育教学期刊、文摘期刊、少年儿童期刊和解放军期刊,各类期刊的入选数目和比例见下表。
  
  
  四、“国家期刊奖”的设立与评选
  
  “国家期刊奖”是我国目前期刊界最高的政府奖,1999年设立,由新闻出版署(总署)负责举办,每两年评选一次,迄今我国已进行了三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
  
  (一)首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
  1999年3月至2000年1月,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中国期刊奖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比活动”。中央有关期刊主管部门及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推荐272种社科期刊参加评选,科技部推荐278种科技期刊参评。最终,共有112种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社科期刊48种,科技期刊64种),45种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社科期刊23种,科技期刊22种),同时还评出“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08种。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评选加大了社会监督和审计力度。对发行量100万份以上的期刊要求进行公证和审计,由《出版经济》杂志负责公布申报数与审计数出入较大的期刊。初评结果在各大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后,再由新闻出版署正式发布。此次评选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首次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全方位期刊评奖活动,这标志着“继压缩数量和整合结构这两大阶段之后,中国期刊业的战略调整正雄心勃勃地跃进创造品牌的新时代。至此,以八千余种期刊为底、重点期刊为腰、获国家期刊奖的优秀期刊为顶、大型品牌期刊为尖的中国期刊业‘金字塔’雏形初具”[3] 。但此次评选采取了“国家期刊奖”和“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选并举的方式,造成了不少期刊重复获奖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期刊奖”权威性的确立。
  
  (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举办了“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这次评选活动在奖项设立、入选数量上作了重大调整。在奖项设置上只设三个等级奖项:“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废止了“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刊工程”)的评选,从而“改变了‘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刊工程’评选层层选拔、重复获奖的情况”[4] 。入选数量也有所扩大,特别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不再局限于社科期刊,而是社科期刊、科技期刊各设100名。此次评奖,各地各部门共推荐参评期刊971种,其中社科期刊449种,科技期刊522种。经参评资格审查,实际参评期刊为713种。评审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导向,注重质量;严格标准,客观公正;滚动评比,优胜劣汰”[5] 。2002年12月,初评结果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上进行公示。终评结果是“第二届国家期刊奖”共有346种期刊入选。其中“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60种(社科期刊、科技期刊各30种),“国家期刊奖提名奖”获奖期刊97种(社科期刊47种,科技期刊50种),“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获奖期刊189种(社科期刊90种,科技期刊99种)。此次期刊评选,在明确指导原则、建立评审体制、规范评选程序、广告检查等方面作了重要改进。[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