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创·可·贴”

作者:速泰熙




  贴近读者的购买水平也是设计时要注意的。高层次的、典藏用的书,可用高档的材料、工艺制作,成本可适当提高。面对低收入读者,则要节约用材用料,用价廉物美的设计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书籍。即便是对于高档书的设计而言,过度豪华奢侈的设计也应当反对。
  贴近读者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尊重读者,尊重由读者构成的社会。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也是设计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4.“创·可·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创·可·贴”的三大点内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失任何一点都会给设计带来很大的缺憾,使之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
  一本书设计得很漂亮,令人喜爱,也能贴合书的内容和读者,一般人会觉得这是一本设计出色的书。但如果不是自己的创造,只是拷贝克隆别人的作品,就不能算好的设计。设计最讲究创造性,而克隆拷贝是一种设计上的“盗版”,没有自己的个性,艺术上是一种重复,谈不上有多少价值。
  一本书设计得很有创意、与众不同,也很美观,但是没有体现这本书的内容精神,也算不上好的设计。不能传达书稿的内容精神,只有一个漂亮的外表,丢掉了实质,没有达到“视觉传达”的根本目的。
  一本书设计得非常贴合这本书的内容精神,也有创造性,但是不好看,不吸引人,或者难以阅读,我们也不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好设计就是靠“好看”的形态来感动受众。一个不能感动、吸引读者的设计恐怕连及格都达不到,更何况说“好”!
  所以,设计最大的难度就在于一石三鸟“创·可·贴”的完美结合,而正是这个难度才显示了它的价值。
  
  二、用“创·可·贴”标准设计的案例
  
  1.《孙晓云书法绘画》
  该书系我国著名女书画家孙晓云的书法绘画作品集,读者定位是喜爱其作品的、有一定品位的书法爱好者。孙晓云的作品典雅高洁,纯净空灵,又有女性优雅的现代装饰趣味。全书的设计都围绕这个精神气质来表现。封面上签条和一组小楷贴左边放置,大量留白,体现空灵纯净。只在画面中心点缀一枚“女红”小圆印,显得新颖别致、卓尔不群。题签文字和一组小楷,既展示了孙晓云的书法风味,更体现了她独特的“女红”艺术思想。线装的形式更重创新,装订线组成了两个“云”字,集中在订口中部,上下留白,追求一种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趣味的融合。正文的设计除书眉有着孙晓云喜爱的装饰线框,没有多余的装饰。注释用很细小的报宋字放在右下方,整个版面留有大量空白,衬托出其书法作品的纯净空灵。横开本的选择可以让更多的作品接近原作大小,更有利于作品的展示。柔软的正文轻质纸和柔软的函套体现了女性作品的柔美。这些设计语言都与常见的硬邦邦的精装画册不一样。设计处处力图展现孙晓云独特的风貌,试图打造一个书的形态的孙晓云。孙晓云称赞这个设计是“书如其人”。
  
  2.《吴为山写意雕塑》
  紫铜的金属色泽质地、“大斧劈”式的结构,形成了这本书最具个性特色的视觉样式。这些要素是从吴为山写意雕塑作品中最具特点的部分汲取出来,用设计的语言实现的。该书特地将正文编成三部分,切割装订成台阶式的三层,再和台阶式的硬封、函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大斧劈的形态。封面、辑封,多处切口全作成紫铜质地,整本书犹如一块铜制的雕塑,仿佛是从吴为山的雕塑中截取下来的,给读者一种非同寻常的视觉震撼。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先生说:“这本书的造型与吴为山的雕塑是一致的,从这当中可以看到刀劈斧砍。”书名用击凸的大标宋体字,挤在封面左上方,清晰而不影响全书干净统一的铜质感。字本身为亮紫铜色,似乎就是在这块斑驳的“铜雕”上铸出来的,简约而且统一,体现了吴为山雕塑的简约个性。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说,“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是一件雕塑”,认为设计非常富有创意。
  正文设计延伸了铜的质感。三个辑封都是满版斑驳的紫铜肌理,书眉和配诗都用紫铜金属色油墨印制。每个和合面都极简约,留出大块空白。文字版式设计重视理性结构和图与文的关系,强化书页之间的节奏韵律。
  
  三、“创·可·贴”和其他几种标准的比较
  
  我还接触到一些别的设计标准。从“创·可·贴”和它们的比较中,我们也许能发现“创·可·贴”的一些长处。
  
  1.“经济、实用、美观”
  改革开放前,设计一直提倡实用,这是设计“初级阶段”的标准。它是对物质匮乏社会的适应,也是对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适应。在坚决反对和打击“个人主义”的社会条件下,实在也不敢想象强调个人风格的“创”。
  
  2.“信、达、雅”
  有专家认为设计是用视觉设计语言“翻译”所要传达的内容,可借用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即准确,属于“贴”——贴合书的内容,准确传递内容,“达”即流畅,“雅”即优美典雅,分别属于“可”中的“好读”和“好看”;可惜没有涉及设计的灵魂——创。设计毕竟不等同于翻译。设计的空间要大得多,翻译一篇文章,为了“信”,不可有太多的选择,而设计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来表现,更强调创意的新颖独特。
  
  3.“永恒、革命、原创”
  这是日本著名设计家石岗瑛子提出的。这个标准极为推崇“创”,不仅要“创”,还要“原创”,甚至于要达到“革命”的高度。“永恒”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成为不朽的杰作,进入经典。它是大师级设计师对设计高度的确认,即设计必须是一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这个标准对凤毛麟角的大师级设计师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但对于更为普遍的设计者来说则有难度,操作上更是困难。对于一般的设计工作者和读者,“创·可·贴”作为一个“好设计”的标准,我以为更实际也更实用一些。
  
  4.德国评选50本“德国最美的书”的原则
  “德国最美的书”大奖赛是德国国家级图书装帧设计的最高荣誉赛事。它的评选原则主要有以下五条:
  (1)设计必须能体现书籍的内容精神,符合出书目的,考虑不同读者对象的要求以及有利于进步文化的发展。
  (2)设计必须经济、实用,具有最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
  (3)书籍各部分必须是整体设计、和谐美观的。
  (4)鼓励对历史传统的批判吸收(不是生搬硬套)以及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创新而不是赶时髦)。
  (5)鼓励设计价格低廉、活泼美观的普及本。
  这个评选原则与“创·可·贴”标准比较,内容很接近。如“原则”第4条的内容讲的是设计要创新,属于“创”;第2条内容“具有最高的艺术”水平和第3条“整体设计、和谐美观”,与“可”中的“好看”意思一致;第1条内容与“贴”中的“贴合书稿的内容精神”、“贴近读者的认知水平和购买水平”意思相近;第5条和第2条前半部分内容“设计必须经济、实用”也与“贴”的精神一致。“创·可·贴”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原则”中的5点内容,同时又比“原则”增加了新的涵义,如将“创”提升为“设计的灵魂”,而不仅仅是“鼓励”;“可”除了有“好看”的意思外,还有“好读”的意思。另外,“原则”有些内容交错重复,显得复杂,而“创·可·贴”的表述则简单明白,易记好用。
  麦文·科兰斯基说:“复杂的问题可以以一种惊人的简洁方式来表达。”设计的标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方式来表达?简洁的外表形式固然是关键,而核心则是它能不能掌握设计的本质内核。“创·可·贴”三个字分别涉及设计的灵魂、设计的追求和设计的根基,比较完整地把握了设计的本质。
  一石三鸟“创·可·贴”想法的产生已经有一些年了。在近年的书籍设计教学中,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时,我常将它拿出来求教于他们,有幸得到很多的支持和肯定,认为它简单有趣,容易掌握,易于操作,抓住了设计的本质。还有人认为这不单是好书的设计标准,也是其他门类设计的标准。更有趣的是,搞文字的朋友说,这也是写好文章的标准。由于这些鼓励,促使我把“创·可·贴”作了总结,写出以上的文字,希望求教于更多的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
  (责任编辑:鲍莉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