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 建立行之有效的编辑管理机制

作者:胡国臣




  面对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各出版社都在摸索适合本社实际的编辑工作模式,有的尝试项目管理制,有的尝试把编辑分为策划编辑(或叫策划人)和加工编辑(或叫文案编辑),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要明确编辑职能,加强策划,提高出版社核心竞争力。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在2001—2002年一度尝试将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离,2006年人卫社吸取上一次改革的经验教训,再次推行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离的改革。我们深刻地感觉到,要实现出版社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势在必行。
  
  一、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代编辑实践离不开社会发展整体环境,当今社会发展整体环境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化要求越来越高。在计划经济时代,编辑基本上是按照计划任务以加工为主。而市场经济要求出版要紧密与市场相结合,加大策划与宣传推广力度,适应市场需求,这就要求编辑工作模式也相应转变。
  人卫社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高速增长。2006年发货总码洋达到7.05亿,回款达到4.2亿,同比增长15%。同时,人卫社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制定了“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向国际医药出版大社强社迈进的目标。但是,既要保证图书质量,又要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使图书质量和发展速度和谐统一起来,在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下有相当的难度。人卫社希望通过出版资源的重新整合,重塑编辑工作模式,求得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离的最佳效果,来应对快速发展,确保图书质量。
  (一)实行编辑工作模式的转变是提高效率、节约人力成本的需要
  长期以来,编辑既要负责选题的策划和落实,又要负责书稿的编辑加工,劳动强度较大,精心策划和认真加工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有时难免顾此失彼。随着出书品种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矛盾日益凸显。只有把策划和加工分开,让一部分编辑全身心投入策划、组稿和市场推广工作,另一部分编辑专注于书稿的加工,才能保证图书的质量。合理的分工,精确的定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综观国际出版业,出版社的编辑主要以策划为主,而书稿加工主要靠社会力量来完成。我们虽然不能照搬照抄,但可以借鉴,由一部分擅长案头工作的编辑专门从事书稿加工,这样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二)实行编辑工作模式的转变是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医药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图书大量面市而受众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的图书必须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长期以来,由于人卫社的社会声誉和特殊地位,吸引了大批的自投稿件,在部分编辑中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而从目前的自投稿来分析,适合读者、适应市场的只占少数,加上作者选择出版社的机会越来越多,许多优秀的有市场潜力的稿件被吸引到其他出版社。下一轮图书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坐等的结果必然是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出版社必须顺应形势变化,建立现代化的编辑工作模式,强化策划和推广意识,主动出击,围绕市场,围绕读者的需要组织落实选题,促进产品销售。
  (三)实行编辑模式的转变是品牌建设的需要
  人卫社发展五十余年来,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著作,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人卫社的品牌,诸如《实用内科学》、《黄家驷外科学》、《新编药物学》等一版再版,在医务工作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但是,近年来人卫社出版的图书中能与前述经典媲美的作品很少,这对品牌形象的维护极为不利。我们只有策划出与当前学术进展相适应,适应市场需求,能赢得广泛赞誉的新的精品图书,才能确保人卫社品牌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不动摇。这就需要集中一大批编辑的策划智慧。没有一流的策划队伍,就难以创造和积累一流的出版物,也就难以造就一流的出版社。
  (四)实行编辑模式的转变是调整图书产品结构的需要
  目前,各级各类医药院校教材的出版是人卫社主要的效益来源,约占利润的六成。居安思危,我们充分认识到过分依赖教材对人卫社的发展极为不利,一旦市场有变,发展将难以维系。所以,必须在做好教材出版工作的同时,花大力气策划医学参考书和科普图书,优化图书产品结构。这也需要明确策划编辑职能,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有关选题策划。
  综上所述,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出版社由事业单位性质向企业单位性质的转变,随着国内外出版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编辑工作模式也要改革和创新。加工编辑和策划编辑分离,这不是简单的人为划分,是市场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要求,发展的要求。
  
  二、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的前提是转变观念
  
  建立现代化的编辑管理机制,实行策划编辑制,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观念就是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树立精品意识,树立创新意识。
  市场效益回报是检验选题策划工作的重要指标。对策划编辑来说,一个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并把它贯穿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设计、生产乃至图书营销的各个环节。策划编辑不仅要根据市场设计产品,同时还应考虑生产经营成本与市场营销手段,考虑作者选择、内容体系、版式设计、编辑加工、印装工艺、价格定位、成本核算、出版时机、发行折扣、宣传助销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策划编辑的营销意识是最大限度实现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
  精品意识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策划编辑的精品意识和精心策划是精品从设计走向现实的关键,加工编辑的精编细作是编辑产品成为精品的重要保证。出版社要想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后劲,就必须实施精品战略。
  创新意识也是策划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已是共识。策划编辑还应具有快速更新知识、综合使用各种新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编辑工作实质上就是信息的获取、优化、加工、传播的过程。信息是策划编辑工作的起点。选题策划本质上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市场信息、作者信息、读者需求信息等众多信息的一种再创造性活动。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编辑管理机制
  
  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的关键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编辑管理机制。一些出版社在实行策划编辑制时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其原因往往是未能解决好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的衔接问题,造成策划和加工脱节,两部分人员矛盾较多,直接后果是出书质量下降。同时由于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的管理考核办法不够科学、完善,与之相关联的配套激励机制未能很好建立,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影响了编辑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人卫社在2006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第一,从机构上将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予以分离设置、分别管理。策划编辑分为高级策划编辑、策划编辑和助理策划编辑三个层次,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并严格按照策划编辑管理考核细则进行绩效考核。策划编辑要负责相关领域和专业方向的选题策划和图书品牌管理,根据市场需求,策划和出版双效益教材、专著、科普图书和电子出版物,做好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市场培育、营销宣传、销售预测和读者引导工作,努力提高图书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策划编辑的考核包括选题数量、选题质量、出版码洋、销售码洋、书稿管理质量等综合指标。比如说选题质量指标,我们规定了策划选题成功率不低于60%,新书出版一年内销售率不低于初次印数的70%,三年内重印率不低于50%,五年内再版率不低于20%。同时,策划编辑应努力提高策划图书的获奖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