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强化品牌意识 打造精品课程教材

作者:邹学英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精品是出版社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从2002年年底开始启动的“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在打造精品课程教材,形成富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教材品牌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一、何谓精品课程教材
  
  通过反复论证,高教社人认为精品课程教材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教学的适用性、内容的先进性、方案的完整性、制作的精良性、形式的灵活性。具体说来,一是要发挥课程建设和教育资源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贴近教学实际,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能够反映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潮流,充分体现当前世界教育改革大势中教学的互动式、启发式、指导式、研究式、合作式等先进教育理念;三是内容体系具有科学性,既要反映已有成就,又要体现学科前沿发展的最新成果;四是成品制作精致优良、美观大方,内容与表现形式统一;五是能顺应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的趋势,满足教学服务的需要。
  
  二、为何要打造精品课程教材
  
  高教社人在认真分析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教材出版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后,就为何要打造精品课程教材方面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
  目前我国每年出书近二十二万种,其中新书13万种,市场可供应的图书已达四十多万种,新书总数持续增长,但销售册数下降,库存居高不下。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图书总库存已近五百亿元,而且逐年上升。教材出版业的现状是精品少,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出版资源浪费严重。如何突破品种和内容大量低水平重复的同质化竞争瓶颈,需要我们回归“以质量求效益”的成熟和理性。
  (二)品牌价值日益凸显
  品牌是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的重要法宝。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是一种体验,一种保证,是促使消费者持续购买的动力;而对出版社来说,确立了自己的出版品牌,就等于确立了自己的市场范围和市场竞争力。引领潮流的教学内容资源一直是高教社的核心竞争力,要增强这一核心竞争力,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实施精品战略,开展精品课程教材立项研究与建设,通过改变思维模式、生产方式、业务流程、产品形式、服务方式等落实精品战略,创建精品课程教材品牌。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需要
  高校扩招以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当务之急。提高教育质量,当然离不开课程教学,离不开教材建设。教材是体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课程教学的基本工具,发挥着引导课程教学方向、规范课程教学内容、稳定课程教学秩序的重要作用。精品课程教材,尤其如此,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一般教材难以取代的作用。
  
  三、如何打造精品课程教材
  
  2002年,为了推动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构建21世纪高等教育精品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高教社决定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设立“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基金,以支持全国高等学校开展精品课程教材的立项研究和出版工作。通过出版一批经过历史检验,具有引领和示范价值的立体集成的精品课程教材,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集成解决方案和全方位、全过程的相关服务。高教社人打造精品课程教材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发立项 把握方向
  精品的打造需要进行研发立项。在研发立项过程中,申报者对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改革状况应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相关教育类型、层次、专业、学科、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对其立体化的构成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有一定的研究,对教学需求的状况以及项目特色有深入的把握。与此同时,出版社还要做好精品项目立项及其相关管理工作,需要优化项目结构,突出重点,整体策划。高教社的百门精品课程教材项目要求立项申请者以学校高水平的教师和学术骨干为主,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教材编写能力,在有关学科、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具有多年的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带领课题组开展立项研究的能力。高教社还要求各分社策划编辑加大知识、技术投入,与立项申请者共同研究立项预期成果,在立项申请书中体现项目的成果、特色,把握项目研究的方向、进度和经费使用等。
  对精品课程教材立项项目的总体要求是,要体现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时代精神和目标,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项目的内容、成果要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潮流。
  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重点是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中的优秀者加以改编和修订。已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凝聚了全国高校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要在充分吸收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推出新的版本和配套资源。
  (二)专家评审  严格把关
  由于申请项目涵盖的学科范围很广,组建专家组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把关就显得非常必要。高教社邀请的专家都是各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学术带头人。
  专家组依据各教育类型、层次、专业和学科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精品项目评审体系和评审标准,在评审过程中,以积极、认真、热忱、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申请项目,依据各学科特点和精品项目建设标准对申请立项的项目进行严格评审。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专家组从169所高校的1 151份立项申请材料中评选出立项项目171项。其中,“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修订)47种,占立项项目总数的28%;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9种(其中“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种),占立项项目总数的46%。通过专家们的严格把关,立项项目体现了研发的初衷,项目设计反映了我国当代高等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新概念、新高度。
  (三)落实检查 过程跟踪
  如何确保立项项目按立项的初衷实施,关键还要落实在过程中。高教社在百门精品课程教材项目建设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程,为此专门设立一个部门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过程管理,管理环节包括评审、立项、初期落实检查、中期检查、集成制作、成果验收、推广营销等。
  2004年初,高教社组织由高校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和出版社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逐一进行初期落实检查。以项目实施计划为基础,对项目参与人员、项目进展、阶段成果、经费预算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策划编辑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的知识、技术投入进行摸底。在项目落实检查过程中,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又反馈到该项目的策划编辑,供其在项目今后的运作中参考。在项目落实检查后,及时总结经验,请专家点评项目运作的优缺点,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介绍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使策划编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中期检查 不断完善
  项目进展过半时,高教社又组织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和出版社专家对项目实施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的工作进程是否按计划进行;(2)研发工作是否符合立项要求;(3)按照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完成教学包配套情况,与学科网站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机结合情况;(4)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中期检查和初期落实检查一样,注意将专家意见反馈给有关项目的策划编辑。与此同时,社项目管理部门也对项目策划提出了下一步改进和完善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五)集成制作 环环相扣
  百门精品课程教材项目的产品形式众多,这就需要整体策划、集成制作。按照项目建设要求,项目成果是以立体化形式呈现:横向有教材、教学参考书、学生指导书、习题集等,纵向有纸介质、音带、像带、电子课件、题库、网络课程、互联网出版物等。为了避免工作脱节,高教社要求项目策划编辑发挥项目负责和统筹协调作用。策划编辑要及时与作者沟通、与媒体技术部沟通,注意多媒体配套产品与主教材的内容协调,并保证与纸质图书的制作进程一致。由于在编辑、插图、版式、排校、封面、印刷、制作、装订各环节严格把关,互相呼应,高教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项目制作有序,成果丰富多样而又形成功能互补的整体优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