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获奖作品精选及专家点评(三)

作者:黄 婷 汪 波 贺 芸 朱象清




  2.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
  与政府相关部门,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图书质量,增强图书内容的权威性,还可以更快更多地聚集优秀作者,扩大图书的影响力,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增加出版物的销量,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五、宣传策划
  为推广普及本套书,必须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1.免费发放样书
  初期推广可以采用免费发放样书的宣传方式。向农民工输出大省,如四川、河南、安徽、江西等省以及全国各地的农村村委会、弱势群体保障机构、农民工聚集地免费发放,以迅速铺开市场,扩大影响力。
  2.举办大型公益讲座
  聘请关注农民工权益的学者、律师等相关人员在农民工聚集地和农村地区开办以“树立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为主题的大型公益讲座。
  3.建立相关网站
  建立本套书的配套网站,随时更新相关的维权信息,并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淑湘. 保护农民工权益需多方协调. 中国改革报,2005-01-12.
  [2] 文博. 城市化对农民工群体的歧视. 农村经济,2005(1).
  [3] 周军. 农民工:城市里的“乡下人”. 调研世界,2005(1).
  [4] 刘玮. 农民工歧视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甘肃农业,2005(1).
  [5] 刘炼. 浅谈选题资源的深度开发. 新闻出版交流,2002(5).
  [6] 罗永华. 品牌图书的选题策划方略. 中国出版,2004(8).
  
  贰 专家点评
     朱象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原总编辑):
  
  当我看到《农民工权益维护手册》策划书时,为之一振,好!农民工维权是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选题贴近生活,服务于大众,抓住了机遇!农民工问题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1号文件,2005年中央又发出了1号文件,新闻媒体大声疾呼,发出了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强劲信息,直至2006年末,长江沿岸29个中心城市联手签约构建农民工维权体系,在党中央号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民工维权已是全国的共识。三亿农民工,是我们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城乡差别的见证人,但他们又是弱势群体,我们作为一个出版人,有责任为农民工提供一套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维护权利的出版物,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实实在在的责任!该策划书策划的图书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服务,与社会热点挂钩,读者定位明确。策划者抓住了农民工维权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对套书的内容要求:求职、医疗、劳动安全、子女教育、妇女维权。考虑得很全面,抓住了农民工最关心、最棘手的实际问题。选题构思清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策划者提出分五册出版,要求内容准确、权威,有指导意义;文字浅显,每册约5万字,以漫画式插图呼应;版面活泼,可读性强;每册定价5元,切合实际,读者买得起。不仅策划周全、细致,而且方案也具体、可行。策划者还对作者选择、宣传方案作了考虑,应该说比较合理,有可操作性。
  该选题策划者是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思想敏锐,有激情,善于紧扣主旋律。在教师的指导下,年轻学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训练中,抓住了重点、抓住了难点。他们的构想完全按照现代策划的流程进行:首先,确立目标;第二,广泛收集、评估信息;第三,突出创意;第四,制定策划方案(这个方案还有待于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修订,最后要收集反馈意见,作效果评估)。当然,这个方案还有需要再思考的地方。譬如,分册不宜过多,最后两册合并成一册为好;再之,宣传策划项还可以再深化,如在政府推动、企业赞助与合作、舆论宣传等方面可再作进一步的筹划,这样可能会收到更佳的效果。另外,套书选题策划的成本核算、经济效益分析尚待加强。我们期待着这个有创意的可行的方案能够付诸实施,使该选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赵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