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美丽的生命之花

作者:岳洪治

国殃民的“四人帮”的痛恨,对革命事业、对革命领袖的热爱,王仰晨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协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即童怀周),选编了《天安门诗抄》。然而,就像对待以往做过的许多类似的事情一样,对于自己在这件事上所起的作用,他也并没有多么看重。
  《王仰晨与(天安门诗抄)》一文的作者李先辉,对于王仰晨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曾有如下的描述:
  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完成了《童怀周与(天安门诗抄)》初稿。王仰晨看后,认为可以出一本书。我说如果将来出书,就请您写序。他立即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既不是领导,又不是名人,更不是当年的‘四五’英雄,哪有资格写序!不过,我愿意帮你看看稿子。”一个月后,他约我去他家谈我那篇稿子。我一进门,他就十分歉疚地说:“实在对不起,我对你的大作动得太多了。”我接过稿子一看,上面有不少地方用红笔改过,还有一些用蓝笔写的批语。凡涉及他的内容,他大都删了,并批注道:“删去的部分希望照办!”他淡泊名利的思想品格令我崇敬。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令我感动。(《文汇报》2005年7月21日)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后楼三层那个不足十平米的背阴的房间里,王仰晨一坐就是几十年。就像拧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架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直至离休,从来没有松动过、从来没有出过毛病。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每天总是来得最早而走得最晚,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1981年版的《鲁迅全集》是在他的主持下出版的,《茅盾全集》、《巴金全集》等许多现代作家作品集的问世,都融入了他的心血与汗水。
  他用饱蘸着心血和辛劳之笔,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发展的史册上,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笔。
  巴金在1992年11月21日写给王仰晨的信里,有这么一段充满深情的话语:
  我的书橱里有不少朋友的信件,其中有一大叠上面用圆珠笔写满了蓝色小字,字越写越小,读起来很费力,但也很亲切。不用说这是你的来信,我生活忙乱,常常把信分放在几个地方。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光。这不是什么幻想,这闪光是存在的。我明白了。它正是我多年追求而没有达到的目标:生命的开花。是你默默地在给我引路。
  “是你默默地在给我引路”。在巴金的眼里,王仰晨的地位有多高,魅力有多大,自不待言。
  每天早晨,当我走进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院子,当我走进后三楼那狭窄拥挤的过道,当我走过王仰晨曾在里面工作过多年的31 4房间的时候,总是感到,仿佛他仍然坐在那扇朝北的窗下,埋首看稿。于是,耳畔就又响起了那熟悉而亲切的声音:要做一个真正合格的编辑,是很不容易的。
  在我的记忆里,王仰晨是世间一颗晶莹剔透的玉石,一朵美丽的生命之花。
  
  责任编辑 赵 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