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我们今天如何发扬韬奋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作者:樊希安




  第二,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现实和潜在需要。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出版社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但是,读者也是分群体、分层次的。每个读者的阅读需求都不尽相同,同一个读者也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因此,我们编辑、出版人既要面向大众,又要关照小众,既要宏观着眼,又要微观到位,细化读者需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当前特别要注重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传媒载体,使自己的产品丰富多样,满足读者多方面、多层次、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当然读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和深切的注意,随时去发现他们需求的变化,不断地给予满足。对于“走出去”的产品,我们还要研究域外读者的需求,增强针对性、适用性,使他们乐意购买和阅读。
  第三,善于站在读者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出版社出书是由一个个环节组成的,要把为读者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需要“换位思考”,站在读者角度来提出要求,确定答案。比如,作为一个读者,他会要求购买的图书内容精彩,同时又要方便购买、阅读、使用和收藏。比如,作为一名农民读者,他会希望给自己看的图书应该是“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作为一名老年读者,他会希望阅读的图书字号大一些,这样看起来就不会太吃力。对于一个收藏者来说,他希望同一出版社或同一类型的图书不宜开本过多、形状差异过大,以利于识别和摆放。对广大读者来说,购书主要是用来阅读的,因此除满足图书馆和部分读者收藏需要外,尽量少出让手腕发酸的精装书。再比如,定价时想想读者的承受能力,尽量把价位压得低一些,不使一些读者因囊中羞涩而望书兴叹。现在一些出版社热衷给图书奢华包装,因而加大了印制成本,增加了读者的购买难度,这是与“竭诚为读者服务”精神背道而驰的。
  第四,给读者提供周详、具体、无微不至的服务。在这方面,生活书店的老前辈们早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即使和业务无关的事,他们也竭诚尽力地去做。比如为读者的夫人物色好的产科医院,为吃官司的读者介绍可靠的律师,为远在南洋的读者的母亲和夫人选购国内的绸缎衣料。只要有所托请,他们都不怕麻烦,做得十分到位。这些事情,即使在交通和通讯条件极为便利的今天,我们许多人也是办不到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在心生感叹的同时,对老前辈们也有了更多的敬意,想象他们是怎样地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同读者之间建立了极为信任的关系。今天已是不同的时代,但我们同样面临着怎样密切和读者的关系这个问题,这里有宏大的空间,也有许多的“分内工作”需要我们来做。比如,组织开展各种讲座,热心为读者推介近期出版的新书;用通信、网站、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和读者交流,热心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提供他们需要的相关资讯;及时准确地邮购读者需要的图书,方便快捷地满足他们异地购书的需要;对读者寄来的存在质量问题的书刊及时调换寄回,并致以真诚的歉意;详细记下读者需要的已售缺图书,再版时及时通知对方购买。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了几个方面,其实要做的事有许许多多,只要心中有读者,眼中才会有“活”,腿脚才能勤快,像生活书店的老前辈们那样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一件一件一丝不苟地做到实处。果真如此,我们出版社和读者的关系就会日益密切,我们出版界和读者就能产生良性互动的效应,我们整个出版事业的发展就有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韬奋先生提倡的“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意蕴精深,内涵丰富,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话题,我只是谈一点粗浅的个人认识。作为三联的一员,我为能工作在这样一个集体中而自豪,同时也深感肩负的责任。三联书店承继生活书店的大统,有责任也更应该把韬奋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发扬光大,为我国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我愿和同仁们一道,为此付出切实的努力。
  
  参考文献: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作者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责任编辑:关迎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