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新华通讯社的终审发稿人制度

作者:吴锦才




  现在,对总社的终审发稿人和分社的采编业务签发人分别按周、月实行动态考核,已形成制度。
  
  三、终审发稿人制度对岗位人员的要求
  
  (一)增强政治素质,提高引导舆论能力
  在《新华通讯社终审发稿人管理规定》中,终审发稿人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我们重视终审发稿人在组织指挥报道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就是要求他们从大局上判断发稿问题。原总编辑南振中给新华通讯社终审发稿人提出过,行使权力时要经常思考政治大局问题:稿件的总体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抓住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的“重点”、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选取哪些稿件,或者立即着手组织哪些稿件,才能紧扣“重点”、“热点”、“难点”,才能正确而有力地引导国内舆论,积极而有效地影响世界舆论?当前国内外有哪些特殊的敏感地区、敏感领域、敏感群体、敏感问题,对待涉及这些敏感问题的稿件应该如何把握?即将签发的稿件有没有政治性差错,稿件中的观点、议论、提法有没有不妥当之处?稿件揭示的主题思想是否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否符合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对某一事件的报道规模、分寸掌握得是否恰当?报道时机选择得是否适宜,报道方式是否得体?稿件内容是否清新,情调是否健康?稿件播发后的效果将会如何,是否有利于改革、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稳定,会不会引发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要回答好这些问题,终审发稿人应该具有鲜明的立场。这个立场就是党和国家的立场,就是人民群众的立场,终审发稿人在处理所有稿件时都要用这个立场作出判断。因此,我们强调终审发稿人必须自觉地学习领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实际,了解国情,从而使报道符合党和国家利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宣传报道的良好效果。
  例如,最近一个时期,国际上一些势力不断地挑拨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侵略论”等谬论经常出现在一些国际媒体上,我们对这些报道不能等闲视之,而必须在吃透中央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反映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所做出的努力。在中非关系报道中,就要自觉地抓住中非在政治上的共同点(即双方都有过被西方列强欺侮的相似历史,如今又都面临着反对强权政治、坚持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重任),充分报道中非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在国际事务中加强互信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抓住中非在经济上的共同点(即双方都曾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如今又都面临着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使命),充分报道中国真心诚意帮助非洲发展经济,非洲的发展也对中国经济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介绍中国与非洲为实现消除贫困这一共同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充分介绍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以及改善民生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文化上,加强对中非文化、体育等领域合作的报道。围绕足球、长跑等非洲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反映非洲体育事业的发展,反映非洲人民期盼奥运的热情,报道孔子学院在加深中非友谊、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作用;同时,要时刻不忘加强对非洲国家的正面报道,反映非洲政治日趋稳定、经济不断发展,介绍非洲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反映非洲国家不断加强合作,对外共同采取行动。把这样的基调把握好,涉非、涉华报道的效果就会是积极的、有效的。
  (二)严守宣传纪律,认真履行协调管理职能
  《新华通讯社终审发稿人管理规定》要求终审发稿人必须熟悉并准确理解、坚定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华通讯社有关新闻报道的各项要求,模范遵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工作纪律、保密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
  终审发稿人纪律上的模范性,不仅仅是自己的以身作则,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宣传报道中,必须承担枢纽式的协调管理功能。
  在新华通讯社的实际运作体系中,我们实行以每天两次汇报会为主要框架的组织指挥报道制度。参加汇报会的人,原则上应该是终审发稿人。其中,掌握和传达重要报道精神是终审发稿人一项主要职责。新华通讯社明确规定: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副总编辑负责在汇报会及时传达重要报道精神,或通过文传、电话等方式将有关报道精神、报道提示定向通知到相关单位。如因未传达或传达不及时而导致工作差错,由掌握这一报道精神的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副总编辑承担责任。各编辑部主任和各报刊社长(总编辑)负责安排人员准时参加社总编室汇报会;负责安排好值班人员接收临时的传达事项。各编辑部、各报刊参加社总编室汇报会的人员,负责准确记录汇报会传达的重要报道精神和报道提示;值班人员负责准确接收临时的传达事项并报送给本单位相关领导。如参加汇报会时记录重要精神不准确或者回单位传达汇报会内容不及时、不到位,或者因接收传达事项人员向单位领导报告重要报道精神和报道提示不及时,而导致工作差错,由参加汇报会人员和接收传达事项的人员承担责任。如因编辑部、社办报刊参加汇报会人员无故缺席,或因有关人员脱岗而未能接收传达事项,未了解到重要报道精神和报道提示,而导致工作差错,由各编辑部主任(报刊社长、总编辑)承担责任。在实际工作中,终审发稿人必须严格按制度履行职责,起到协调管理的作用。
  (三)加强责任意识,明确岗位责任
  在日常发稿工作中,终审发稿人在防堵差错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2007年4月,美国校园枪杀案刚刚发生的当天,当地一家小型媒体散布出“凶手是来自上海的中国人”的报道,一时传播甚广。新华通讯社从外电外网中收到有关报道后,这道难题便摆在了终审发稿人的面前:是跟风抢发?还是抓紧核实?我们的终审发稿人首先从外交大局着眼,用最快速度把外国媒体有关报道的情况通报给有关机构,以提前作好应对复杂情况的准备;同时,通过多个消息源进行核实,很快排除了中国人作案的可能性,这样,就没有掉进外国媒体错误新闻的陷阱。在此基础上,新华通讯社还结合发稿中遇到过的同类情况,总结了有关经验,形成了《关于加强国际涉华重大突发安全事件报道的意见》,以强化终审发稿人的责任意识,规范新闻报道,尤其是国际涉华新闻的报道。
  可以说,这些着眼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业务规章,既是新华通讯社终审发稿人的实践积累,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做好发稿工作的宝贵财富,更是新华通讯社终审发稿人制度建设的有机组成。
  
  注释:
  [1]三种形式指:1. 传统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表形式的通用稿、专线稿、专特稿,以及国内、国际参考报道等;2. 新形式,包括网络、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3. 社办报刊。
  
  (作者单位:新华通讯社)
  (责任编辑:赵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