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甄别字形 慎重用字
作者:郑 洁
比如“台”,在简化字中,无论构词的字义、词义怎样变化,字形是不变的,但对繁体字而言,用义不同,字形迥异。当用于地名时,应写作台,比如天台山、九州台;当用于某些像台的家具或器具时,应写作,比如、手;当用作名词表示高而平的建筑(如亭)、某些作底座用的东西(如)、用来表演或演说等公共场所内高于地面的设备(如)、某些像台的小型建筑设施(如)、特指台湾的(如商)和用作量词(如一晚、洗衣)时,应写作;词组“台风”用于表示灾害性天气时,繁体字应写作。
再比如简化字“蒙”、“干”等等转繁后,有多个繁体字和一个传承字与之对应:
电脑远非人脑,它无法一一识别一个字在具体构词中的字义、一个词在具体句子中的词义;无法识别在一句话中,哪些字真正构成了词组,哪些字未构成词组而有独立的字义。因此编辑要加大甄别力度,根据不同构词的字义、词义,确定不同的字形。
(三)繁体字中易混淆字的识别
在转成繁体字的稿件中,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近或相似,需要仔细鉴别,以免弄错,闹出笑话。例如:
正好要往旁的巷子裹〔应为(里)〕拐,速度慢了多,我〔应为(才)〕看清楚,上有人,前面是女的,後是男的。男的手拿着一截短棍,短棍上〔应为(系)〕着一根,的末端拴着的,竟然是一〔应为(只)〕 。
所有的店〔应为(门)〕都着,差不多所有酒店的窗户都得大大的,那没事斡〔应为(干)〕的路人可以看望。
在强大的面前,理想〔应为(只)〕是一〔应为(出)〕非的喜。
街上行人很少,凛冽的寒呼呼地〔应为(刮)〕着。
由此可以看出,有些繁体字是极易混淆的:
05
两年多来,虽然《读者》繁体字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用字特色,海外发行势头看好,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繁体字本身的学问是无止境的。我们对不少字转繁还存有质疑,比如“为”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繁体字的写法是“”,在《新旧字形对照表》中“”是旧字形,新字形是“”。按照我们的用字原则,应该用“”,依据我们使用的字典,应该用“”。再比如,随着词汇的丰富与发展,某些词无法在词典里找到,只能根据字面意思决定用字,比如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来大陆时,多次在演讲中使用“愿景”一词,之后大陆也开始使用“愿景”,我们将之转成“景”,而非“愿景”。这是因为传承字“愿”,有谨慎老实的意思。“愿景”的“愿”,应该不是这个意思。有些既有繁体字,又有传承字的字,在音译的人名、地名中,从字面意思根本无法判断该用繁体字,还是传承字,如:是写作“里根”,还是写作“根”?是写作“德松,还是写作“德”?是写作“塔克拉干”,还是写作“塔克拉”?经过对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和传承字的分析,我们得出在地名、人名中多用传承字的结论(如,白洋淀,台州,金兀术,松干布)。比如:“谷子”表示粮食作物时,繁体写作“子”,如果将日本社会关系学家谷子(人名)博士写作“子”博士似不妥。原因之一,日本字中,用作人名时,不使用“”这个字;原因之二,“子”博士,是否会给人造成从事谷物研究专家的错误认识?类似上述情况很多,存有的质疑,只能在不断摸索中逐一解决。
(作者单位:读者杂志社)
(责任编辑:关迎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