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发展变化

作者:庄永志




  编者按: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2007年12月1日,胡锦涛同志看望艾滋病患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对患者的关怀。本文分析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反映了编辑工作者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上策划的调整和优化,可供各位同行借鉴。
  
  如果从《新闻联播》第一次播出有关艾滋病的报道算起,作为官方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对艾滋病问题的报道已经走过21个年头,在全世界为艾滋病防治奋斗了25年的今天,从内容安排到报道方式,对既往有关艾滋病问题的电视深度报道的高下得失进行梳理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报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健康传播功能。
  
  一、为什么选择《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
  
  从受卫生部委托进行的《中国居民艾滋病常识及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报告》中得知,分别有64.9%、60.0%和37.3%被访者表示新闻、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和专题报道、对艾滋病人的深度访谈这三种传播艾滋病相关知识或信息的方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另外的统计我们可以知道,电视新闻是中国公众获知新闻的重要途径,其中中央电视台占有绝对优势份额。在中央电视台现有的15套节目中,只有第一套和第二套是观众可以完全免费收看的,其中第一套节目又占有绝对多数的收视份额。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新闻栏目中,简明新闻类栏目《新闻联播》收视率稳居第一,而在深度报道中,紧随其后于1994年开播、每日时长13分钟的《焦点访谈》收视率亦相差不多,每天至少有3000万观众收看,该栏目以调查性报道见长,从一般民众到中央领导都十分看重,不仅被《时代》杂志驻北京记者称为中国最有影响的调查性报道,国内同行及新闻主管部门亦有好评。晚于《焦点访谈》两年于1996年诞生的《新闻调查》,虽播出时段较晚且每周一期,但它以每期45分钟的时长和更具专业主义的理念与报道模式,在业内口碑尚佳。这两个栏目开播以来,持续关注有关公共卫生题材,不断以突发新闻、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方式予以报道,近些年著名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安徽泗县疫苗事件、哈尔滨市第二人民医院乱收费问题、隆胸材料“奥美定”伤人事件等报道,均是这两个栏目的代表作品。
  无论从受众人数、播出时段、社会评价,还是从信息容量、报道方式的角度,这两个栏目堪称中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代表,其成就与局限颇能反映中国电视新闻艾滋病报道的现状。本文拟应用框架分析方法,从节目议题、主题、叙事方式的角度,对这两个重要栏目有关报道的发展变化进行简单的描述,暂不涉及节目制作的动力和过程分析以及观众读解的结构分析。
  
  二、十多年来相关报道的发展变化
  
  开播至今,《焦点访谈》共播出与艾滋病题材直接相关的节目12期,《新闻调查》共播出与艾滋病题材直接相关的节目13期,各期节目按播出时间罗列如下:
  《焦点访谈》栏目:
  1994年12月4日《艾滋病——向全世界挑战》
  1995年12月1 B《艾滋病——人类共同的敌人》
  2001年12月1日《中国政府:遏制艾滋病蔓延》
  2002年11月30日《关爱生命共克艾滋》
  2003年12月1日《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4年3月20日《如此采浆令人忧》
  2004年12月1日《推广安全套预防艾滋病》
  2004年12月2日《让红丝带飘起来》
  2005年12月22日《输血输出艾滋病》
  2007年11月29日《中国艾滋病防治再评估》
  2007年11月30日《构筑温馨家园》
  2007年12月1日《飘动的红丝带》
  《新闻调查》栏目:
  2000年4月7日《安全套进校园?》
  2000年9月29日《名誉的价值》
  2001年9月1日《走进文楼村》
  2001年12月1日《艾滋病人小路》
  2002年6月15日《性教育课堂》
  2002年11月30日《中国艾滋病报告》
  2002年12月7日《最后的警示》
  2003年12月2日《艾滋孤儿的家》
  2004年7月27日《无偿献血的隐患》
  2004年11月30日《拯救吸毒者》
  2005年8月9日《以生命的名义》
  2005年12月7日《阻断》
  2005年12月30日《同伴教育》
  上述两个栏目共25期节目的内容粗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艾滋病总体流行状况和一般防治知识:
  第二,中国政府的防治政策和各级卫生机构的防治行动;
  第三,艾滋病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和患者的处境:
  第四,威胁血液安全的隐患。
  这四类节目透出健康知识普及,公共政策探讨,政绩宣传,感染者、患者及“高危人群”权益维护和心理关怀等不同的视角,总体反映出从政绩宣传到科普宣传,政策探讨甚至社会心理反思的内容突破,从抽象表态到叙述故事的方式转变。
  
  1、从政续宣传到科普宣传
  这一变化趋势,在《焦点访谈》栏目表现得比较明显。
  毋庸讳言,《焦点访谈》的艾滋病题材报道是从政策宣讲和政绩宣传开始的,开播当年的《艾滋病——向全世界挑战》,是该栏目播出的第一期有关艾滋病题材的节目,虽然通过省卫生厅、地区卫生局、市级中心血站官员和地区防疫站医生的介绍以及对少数感染者的采访,介绍了云南省思茅地区乃至全国的感染情况,但节目的主轴还是在于:展示我国监测网的健全、采供血管理的完善,更通过卫生部部长宣示我国政府的负责。
  随后播出的《中国政府:遏制艾滋病蔓延》、《关爱生命共克艾滋》、《相互关爱共享生命》乃至2007年播出的《构筑温馨家园》、《飘动的红丝带》也大多贯穿这一主轴,甚至解说词也多有雷同,不同的只是每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感染和患病人数以及死亡人数。而对传染途径和预防方法的介绍,则几乎都以制作粗糙的动画(2007年节目的动画略显精致)和相似的解说进行简单说教。
  对《焦点访谈》来说,明显区别于上述几期节目的报道出现于2004年12月1日,这天播出的《推广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没有重复以往的视角,而是从推广安全套这一“敏感”而具体的问题人手,记录了一些地方的推广方法和效果。
  
  2、从政策探讨到社会心理反思
  公共政策探讨、社会心理反思,这两个独特的角度在《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节目中十分突出。
  虽然开播近四年后《新闻调查》才开始直接关注艾滋病报道,但其第一期相关节目就具有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安全套进校园?》直接“介入”了上海高校乃至全国高校对是否可以在校内设置安全套自动售卖机的争论。节目不仅展示了一个公共卫生举措的出台过程和推行效果,更从中呈现了校方、学生、家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