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在韬奋精神鼓舞下前进

作者:吴道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上下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版界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编辑出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甘为他人作嫁衣。为纪念邹韬奋先生对我国出版事业的卓越贡献,表彰和鼓励长期以来坚守编辑出版工作岗位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编辑出版工作者,1987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特设立“韬奋出版奖”。王仰晨、陈元直、周振甫等10位有杰出贡献的编辑出版工作者成为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编辑家戴文葆也是其中之一。在9月9日的授奖大会上,文葆先生代表全体受奖人以《韬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为题致答词,其中说到:
  从人民出版社成立的第一年起,我就是该社的政治书籍编辑,不久又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编辑。“人民”和“三联”的同志们,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像其他兄弟出版社一样,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只是他们中间的普通一员。我真实地理解,今天不过是代表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的同志们,来为他们拜领这份荣誉。
  他的答词,话音刚落,就引起全场的掌声。
  
  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出版中心。1950年12月成立的人民出版社是党和国家的第一家政治书籍出版社,它云集了编辑界学术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如臧克家、史枚、何封、董秋斯、宋家修、梁纯夫、陈原、朱南铣、王以铸等,文葆在这批才俊之士中虽只有而立之年,但已是才华出众、饱经磨砺。1954年3月,正式成立“三联书店编辑部”时,他被聘任副主任,协助陈原主任工作。其时编辑部主要任务是组织古典学术著作的翻译。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编辑部曾集中力量开展相当深入的普查工作,制定了不同学科门类的长期翻译规划,还有计划地整理、重印过去出版过的有价值的著作。他们到全国各地访问学者、教授,又分三批人马,分别到华东、中南和东北等地了解著译力量,组稿出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界头一次大规模访问作者、展开组稿活动,当时形象地叫做“翻箱倒柜”,发掘稿源。不久就出版了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张荫麟《中国史纲(上古篇)》、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漆树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高名凯《语言与思维》、陈登原《国史旧闻》等一大批有价值的著作,有的至今仍在不断重印。文葆还亲自参加《世界知识年鉴》的设计和定稿,并协助范长江编辑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三卷本《韬奋文集》,同时写了《编者的几点说明》。1957年的一场政治风暴,他被迫离开了不懈努力、为之奉献的工作岗位,但仍为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编辑工作。
  1962年文葆在中华书局整理约有三百万字的《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这部由吴晗主编的12巨册史料集,在中华书局搁压十多年。文葆将吴晗辑抄的原稿与《李朝实录》原著一一核对,遇到疑难,就到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悉心查考核订。这部史料集终于在1980年3月出版。作为该书责任编辑的他曾经情不自禁地说:“此书之编录如此艰苦,遭遇如此离奇,其价值又如此不同寻常,既体现中华书局一贯重视学术事业的本志,又表现吴晗治学严谨的风范。”(《吴晗和<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随后他又改编和校勘《谭嗣同全集》(增订本),还编辑了《严复集》。1964年按照毛泽东主席的要求,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单位着手组织编辑《蒋介石言论集》,文葆也参加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后来文葆在回忆这段难忘的岁月时就曾坦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那儿学术气氛的熏陶,使我经常感到自己的浅薄,无声地催促我去认真学习。那时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都很贫困,但是青灯黄卷,一编在手,宠辱皆忘。
  这是一位忠诚于编辑出版事业的知识分子在特殊境遇下的心声,反映了编辑家矢志不渝的可贵品质。
  20世纪90年代,文葆被聘回到人民出版社以后,得到曾彦修总编辑的重用。他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编辑工作,审读重大稿件、解决稿件中的疑难问题;参加编辑《宋庆龄选集》和两卷本《宋庆龄书信集》,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适应中等文化程度读者的需要,编选并注释两卷本《鲁迅选集》等。在此期间,还为三联书店编辑部审读和处理了许多稿件,并参与三联书店独立建制的一些工作,充分发挥了他的编辑家的才华和智慧。
  
  二
  
  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里,编辑出版界兴起了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的热潮,同时也是为了回应“编辑无学”和“编辑是简单劳动”等偏见的需要,文葆曾潜心于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发表不少论文,如《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编辑学与编辑业务》、《中国编辑史初探》。他认为:有书籍就有编辑,有编辑才有编辑思想和编辑事业。孔子编订六经,刘向父子校理群书。以后历代治乱盛衰。编辑工作都有程度不等的发展,编辑理论也随之发展进步。他在《编辑家列传》中论述了徐光启、冯梦龙、顾炎武、黄宗羲、方苞、姚鼐、谭嗣同等历史人物的作用、贡献和局限,很有创见。这里仅就文葆对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卷和《编辑工作基础教程》二书的贡献,作一点介绍。
  1990年出版的由许力以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卷,是对编辑出版学科建设的一大贡献。文葆担任出版学科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编辑学”部分副主编,亲自撰写了《编辑》和《编辑学》长条目,从编辑学的含义、对象、研究范围等方面作了阐述。指出:“编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活动规律及编辑实践管理的综合性学科”。“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其中,有关古典编辑经验的总结和外来经验的引进,尤其吸引读者。
  在此以前,文葆曾受中国版协的委托,就编辑工作各项重要业务问题,编写一部可供教学用的教材。经过三年多的辛苦工作,由他主编的《编辑工作基础教程》出版了。这本书总结了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编辑出版工作经验,是在编辑出版理论研究取得初步成果的背景下完成的。作者都是富有经验的老编辑,内容兼顾文理编辑,而文葆先生在该书体例安排、标题设置、内容剪裁等方面做了尤富特色的策划、安排,使该书成为一部通体均衡的编辑基础教程。
  文葆为此书写了一篇详细的编后记,讲到全书的设计、组稿、体例、编排等问题,还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内心独自:
  有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的编辑同志们,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历程:下班了,书稿已妥放在橱柜里,回家用晚饭后,原稿中存留的问题依然在脑海里反复盘旋着。初接触编辑工作的同志,一旦进入角色,就会觉得诸多重复的提醒绝不是多余的了。(《编辑工作基础教程》第381页)
  言真意切,语重心长。编辑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为了提高书刊质量,编辑多么需要“重复的提醒”呵!此刻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文葆在编辑《胡愈之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