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中国编辑的新境界

作者:吴 伟

且都很便宜,给人的感觉是市场繁荣、物价稳定。而我们的记者通常都会先说“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然后再描述老太太买菜的故事。虽然说的都是一件事,但表达方式不同,受众的感觉会大不相同。
  第四,知名出版商的合作为成功提供组织保障。中国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若要“走出去”,与国外的出版集团、出版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此次《江边对话》的合作伙伴,中方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下属的新世界出版社,因为多年从事对外出版工作,具有很强的国际合作能力,在海外也有较强的人脉关系。每年的版权输出量在中国名列前茅。而对方宗德万出版社则是哈伯考林斯旗下的出版社。哈伯考林斯的母公司是新闻集团,老板是默多克。该集团较早进入中国,与中国一直保持友好的关系。好的合作伙伴会增加信任度,降低沟通成本。
  第五。优质的译本为图书添彩。在和外国朋友谈中国出版的外文书时,外国朋友经常会说到书的翻译问题,多数情况下是我们的书翻译没有问题,都正确,但是没味道,听了让人伤心。当然这也不是两三天就能解决的问题。中国图书走不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翻译问题。《江边对话》的成功就是请到了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林戊荪先生承担翻译工作,由于林公是翻译大家,其译文应该算作是“二度创作”。帕罗先生称赞此译文“准确、传神”,可作为“英文精读课本”。
  《江边对话》出版后,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好评,美国第60任国务卿舒尔茨说:“这一友好对话以卓越的洞察力。深入探讨了价值观与生命本质的相互关系,阅读此书,你会备受启发。”中国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这是东西方文化之间、宗教徒与非宗教人士之间的一次真诚对话,可谓开创之举。对中美两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对方及本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帕罗本人也认为,美国应该学习这种对话方式,即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展开和平、坦诚的对话,美国应该明白,阐明观点并不需要通过攻击对方才能实现。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图书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要将中国图书推广出去,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编辑朋友们更是责无旁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希望了解、愿意了解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我们将迎来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并且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年,明年10月1日是我们共和国的60岁华诞,后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中国的大事喜事都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为出版工作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更为我们的编辑工作者策划、出版好作品、传世作品搭建了平台。我们编辑工作者一定要有世界眼光,用世界眼光看中国,你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