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出版行业组织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作者:黄先蓉 张 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版行业组织发展迅速,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也日益齐全,基本涉及出版产业的各个环节。但我国出版行业组织仍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内部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出版行业组织的发展进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于进一步发挥出版行业组织作用,规范出版行业组织的监管行为,推动出版业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出版行业组织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979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出版行业组织——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后,它已成为现今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权威度最高的出版行业组织。迄今为止,我国共有十几个主要的全国性出版行业组织,业务范围涉及不同的出版环节(如中国编辑学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等)、不同的出版领域(如中国音像协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等)、著作权相关事务(如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版权协会等)以及独立的发行系统(如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可以说,我国的出版行业组织已经基本覆盖了出版业的方方面面,并且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版协(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简称)为中心、各司其职”的良好的整体结构。在地方,各个出版行业组织亦有地方一级的相应机构,它们接受全国性出版行业组织的指导,分管各地的业务。总结三十年来我国出版行业组织的发展,其成就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出版行业组织逐步由“二政府”向自主、独立的行业管理者角色转变
  由于我国国情及历史原因,国内的出版行业组织基本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建立的。也就是说,很多组织从设立伊始,仅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助手”。它们多数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维持运营,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控制,行使类似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其内部人员待遇与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无异,主要业务也多是行业政策传达、业内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行业组织,我国的出版行业组织在职能及作用力上显得落后,并一度被称之为“二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必然要求行业组织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它们不再单单是政府部门的附庸,而要开始承担监督管理行业的任务。为了顺应发展的需要,不少出版行业组织开始实行改革,它们逐步摆脱政府部门的控制,履行行业管理的职能,制定行业的道德规范,开展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并协调有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多年来,版协不断调整其业务范围,在行业管理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它将“逐步开展出版法制宣传,推动和监督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开展同本行业有关的有偿咨询服务和经营活动”等作为社团业务的主要内容。从实际效果看,虽然版协的工作“只局限于社团功能”,“在行业管理和维护会员单位权益等方面做得不够”,但是很明显,我国的出版行业组织已经从“二政府”的位置慢慢地走向台前,在行业的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出版行业组织正逐步从简单、综合、低效转向复杂、细化、高效
  在我国,出版行业组织多数采用的是类似政府机构的事业单位运作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版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增强。虽然出版行业组织是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不具备类似企业化高效经营的先决条件,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它们开始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进行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的改革,逐步建立起分工逐渐细化而有效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
  比如,我国的出版行业组织,很多都设立多个专业委员会,来合理分工管理各项事务。由于各个协会所管业务不同,因而其下属专业委员会的性质及分工也有所差异。中国编辑学会按照编辑业务或研究方向不同下设六个专业委员会:图书编辑学专业委员会、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工具书和百科全书专业委员会、编辑史专业委员会、青年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少年儿童读物专业委员会。中国音像协会则下设反盗版中心和音像版权集体管理中心,以及唱片、光盘、制作发行、市场、教育出版和咨询研究等工作委员会。中国期刊协会在其理事会下设立业务部、财务部、秘书处三大主要部门,业务部分管对外合作、评比评奖及10个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则负责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外事交往、会议活动、网站管理、培训、会员服务及三家下属杂志的管理,分工合理、权责明确。
  
  3 出版行业组织为会员提供的服务开始多样化,组织的活动也愈加丰富并趋于国际化
  我国的出版行业组织成立之初,除了收集行业信息、组织相关评奖活动外,基本不提供其他服务。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版行业组织除了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外,还为政府机构、会员单位及其他相关企事业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出版人才。近日,中国版协还通过开展“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水平,增强青年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和编校技能。
  各种表彰与奖励活动,对于提高从业人员和出版企业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帮助。版协自1987年开始评选中国韬奋出版奖,1996年开始主办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评选活动,1998年起主办中国图书奖评选活动。2005年7月,它将中国图书奖与“中华杯”多媒体作品大奖赛及出版科研优秀论文奖整合为“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除了组织权威的优秀出版物奖和出版人才奖外,还开展了如“‘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出版发行单位互评活动”等,给会员单位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也从侧面推动了出版业内良好竞争环境的营造。
  以编辑理论与实务研究为主要业务内容的中国编辑学会,在开展活动方面更注重学术性和研究价值。为了培养编辑从业人员,针对高校在读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开展了“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以此增强在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热情,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中国编辑学会还从1994年开始,与版协共同组织开展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评选活动,以表彰国内优秀的中青年编辑,等等。
  在组织活动方面,出版行业组织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在“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它们努力将国内优秀的出版企业及出版物推出国门,使其走向世界。为了提高国内优秀出版物在亚太出版市场的影响力,版协特别组织评选活动,每年选送优秀图书参加“亚太出版商联合会图书奖评奖活动”。出版行业组织及其领导人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与国际图书博览会,参加国外书展和国际图书评奖,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出版物的风采,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出版物的版权输出。
  
  二、我国出版行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出版行业组织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但是与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