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模块式报道方式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运用

作者:吴 飞 郜书锴

农奴制社会的旧西藏,人权只是所谓官家、贵族、寺院上层僧侣的人权,农奴主可以把农奴租让、转让、赌博、抵押、赠送或出卖给其他领主。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中国从根本上保障了西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只有在西藏和平解放后,翻身做了社会主人的广大藏族人民才真正拥有了政治自主权、经济社会发展权、文化发展继承权和宗教自由信仰权。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一切别有用心的谎言不攻自破。
  
  三、内容的动态性原则
  
  在模块式报道中,动态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版面必须包含足够数量的动态性消息,这是新闻版面价值的重要体现;二是还要包括版面的动态化设计——必须紧跟事件的进展和影响,动态性地调整和安排版面内容元素。显然,这一原则也是编辑的主导性原则的延伸和具体化。
  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动态性消息体现了新闻价值的两个根本要素:显著性与及时性。因此,动态消息应该成为报纸版面的主角。依照新闻学原理,动态消息是对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的简洁报道,它具有“新鲜”、“快速”和“短小”的特征,报道内容单一,无须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但它只是模块式报道的一个必要的构成部分,还要与背景材料、权威点评、相关场景进行组合才能完成对该事件的深度剖析,从而以深刻性、广泛性、整合性、递延性见长。将新闻事实由表及里地分析给受众看,揭示事件间的深刻关系。版面编辑应当在模块式报道中始终保持动态性思维。比如对“3·14”事件的报道,要求版面编辑随时根据事件的进展,及时调整版面内容,使不同时间阶段的报道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充分体现模块式报道中各种内容的有机组合。思维的动态性体现在版面内容的动态性,编辑应当根据事件的进展,及时报道最新消息,还要迅速组织与此相一致的背景消息、新闻评论和其他形式的信息,保持版面随事件而动。这是防止说教式宣传可能造成的接受逆反,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有效路径。
  
  四、评论的多样性原则
  
  模块式报道融纯新闻、解释性新闻、新闻评论甚至现场短新闻等新闻体式的特点于一身,它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还要告诉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和如何理解这些事。因此,为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新闻消费需求,模块式报道将以解释性新闻为主,并会在新闻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接受和认可。纵观《人民日报》对“3·14”事件的报道,在连续多期的模块式报道中,对新闻的解释和解读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新闻评论成为解释新闻和实现舆论引导的最大利器——立言论而居要,乃一版之警策。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解释评判、表达观点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模块式报道取其所长,将编者点评或解释转化成一个构件,做到了言之有据,说理透彻。此外,模块式报道更注重言论的多样性,不仅让专家直接出面发表意见或看法,而且还常常刊登各方人士的看法。让报道发出多种声音。…
  就评论的多样性来看,《人民日报》关于“3·14”事件的模块式报道采用了评论中的常用样式,比如24日的《人民论坛》和新华社记者的评论,25日继续利用版面的同一位置的同一专栏《人民论坛》发表评论,27日除了《人民论坛》的评论外,还有权威藏学专家的评论分析,28日是《人民论坛》和中国人权研究专家的评论,30日的版面继续发表《人民论坛》署名评论,使用评论样式并占用版面如此之多,名专栏的使用如此之频繁,这是党报的优良传统,也是模块式报道优势的体现。当然,网络评论、编辑评论和署名个人评论虽然没有在模块式报道中大量采用,但在《人民日报》的其他版面上也有运用,也从总体上充分彰显了权威报纸的重要舆论引导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