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模块式报道方式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运用

作者:吴 飞 郜书锴




  模块式报道是对单一和分散式新闻报道的有机组合,为报纸创新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研究者指出,模块式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新近几年才出现的,它往往以某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契机,其构件通常包括:新闻叙述、背景介绍、资料链接、权威点评等,操作时可依据新闻的具体情况灵活分项和有机组装。应该说,模块式报道本身就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层面是针对单篇新闻报道写作方式的模块化,另一层面是针对报纸版面组合方式的模块化。这里,第二个层面是对第一个层面的提升,即在新闻报道小模块化的基础上实现版面报道的大模块化。本文从第二个层面即报纸编辑学角度出发,以《人民日报》“3·14”拉萨事件报道为例进行分析,具体探讨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报纸创新的四个基本原则。
  
  一、编辑的主导性原则
  
  从新闻史学角度来看,世界报业经历过两种办报模式:一是以记者为中心的模式,二是以编辑为中心的模式。如今,以记者为中心的办报模式已不多见,尤其在国外,这种办报模式早已成为历史。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的办报模式一直是以记者为中心。但是,这种办报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正因为如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报界以记者为中心的一统天下的办报模式开始被打破,以编辑为主导的办报模式开始出现。当然,编辑主导制并不是对记者中心制的否定,而是对编辑地位认识的一种纠正。使他们不再附属于记者,而在实践中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力量。模块式报道正是体现了以编辑为主导的报道思路,也为在整体上提升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提供了可能。
  模块式报道要求体现编辑的主导性原则,但其报道的基础依然是新闻的采访与写作,这也是模块式报道的基本前提。但单一成文的新闻报道却难以发挥整体的力量。这个任务当然只能由报纸的版面编辑来完成,他们经过精心设计和对新闻进行有机组合,才可以完成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模块式报道的重心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转移,即从采写为主导转移到以编辑为主导。研究者指出模块式新闻与传统新闻表现方式不同,不仅仅是从表面上看必须有版面的介入才能达到完整性,实质上它是编辑主导、注重策划与采编互动的机制在报道形态上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可以说,模块式报道能否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根本的主导权掌握在编辑手里。
  在“3·14”拉萨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充分利用了模块化报道的版面优势。编辑不仅大量采用记者采写的动态消息、深度报道、新闻分析和人物访谈,还通过组合刊发新闻评论、背景资料、权威观点等,体现版面的兼容性、灵活性和结构的开放性特性,充分展示了模块式报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的优势与活力。比如3月24日第4版,整个版面有包括2幅新闻照片在内的7篇新闻稿件,其中有3篇动态性报道:《鲜血与生命的控诉——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痛斥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就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阿沛·阿旺晋美发表谈话》,《3·16事件基本平息,阿坝区社会秩序逐步回复正常》。同时,版面还利用名专栏《人民论坛》发表署名新闻评论《是无知,还是偏见》,与此配合刊发的还有新华社记者的评论《事实不容扭曲公道自在人心》,与动态性报道形成合力,不但报道事实,而且让事实说话,正确引导读者对事实作出合理的判断,权威的信息加权威的评论给出了客观的答案。除此之外,版面还配发2幅新闻照片:一幅的文字说明是“3月23日,居住在拉萨市吉崩岗的藏族女孩次仁卓嘎给母亲次松敬酥油茶”,另一幅的说明是“3月23日,甘肃临夏来拉萨做生意的马丽亚带着孩子亚古白在冲赛康的巷子里玩耍”。读者从画面中不难看出“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受害最严重的城关区冲赛康、夏萨苏、吉崩岗等社区居民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复,一些商铺重新开门营业,生活设施也逐步得到修复”。此时无声胜有声,照片在版面上起到了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与其他版面元素相互配合,事实真相与是非对错一目了然。
  
  二、报道的组合性原则
  
  模块式报道主张编辑的主导性原则,其根本的目的是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把事件的动态消息、背景资料、新闻分析、新闻评论等整合起来,其传播意图是强调分解新闻事件,从不同的信息来源或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进行挖掘,客观全面地表现出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和意义,让受众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立体、全面的把握,完成对某一新闻事件的立体展示。模块式报道的组件有多有少,模块的大小长短和体裁也没有一定之规。它摆脱和突破了单一体式结构的局限,扩大了体现新闻内涵的空间。
  通常情况下,一篇稿件因受主题、题材、体裁等方面的限制,只能侧重反映客观事实的某一个方面的信息,而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人们则有可能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有较全面的了解,因而从一篇稿件来看,反映现实生活的有限容量与受众多方面的需求就可能形成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编辑在组构版面时,就不能只满足于把一篇篇稿件分散地、孤立地发表出去,而要进行稿件的配置与组合。稿件配置的目的在于丰富报道内容,扩展和深化报道思想,满足受众的需求,从整体上增强传播效果。因此,模块式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对各种报道优化组合的结果。
  比如《人民日报》3月25日的版面继续沿用了3月24日的版面形式,整个版面包括了3条动态消息:一是《拉萨“3·14”事件中两起纵火案告破》,二是《我感到害怕和震惊——一位美国人在拉萨“3·14”事件中的遭遇》,三是《阿坝县中小学大部分复课》。同时刊发的还有1篇通讯《烈火真情——记藏族少年索南东智舍己救人的事迹》,以感人至深的纪实手法揭露了分裂集团给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除了新闻报道之外,版面还安排了两篇分量很重的评论或分析,一是《人民论坛》的署名文章《稳定是福》,二是《认识达赖集团真面目的鲜活反面教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评析拉萨暴力事件》。这两篇文章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3月14日发生在拉萨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打破了西藏的宁静和稳定。许多无辜群众的生命被夺走,几百家店铺被砸被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经过党和政府的依法处置,西藏的社会生活秩序逐步恢复。西藏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更加真切地感到,和谐宁静的生活来之不易,维护社会稳定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高屋建瓴的评论与新闻事实组合呈现,模块式报道不但真实、客观地报道了事实,而且以更强大的组合效应和震撼力及时引导了大众舆论。
  在模块式报道的组合性原则中,背景新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西方新闻媒体歪曲西藏历史,对西藏人权状况进行肆意攻击时,《人民日报》在3月28日的版面中于4版头条位置刊登《西藏:让历史告诉世界》一文。文章从1914年开始追踪,以大量的历史档案告诉世界真相:在达赖统治的那个政教合一、封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