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道我狂时不是狂,今朝收拾臭皮囊①。
雪中明月团团冷,火里莲花办办香②。
好向棒头寻出路,即从业海驾归航③。
满炉榾柮都煨烬,十字街头作道场④。
|
|
[作者简介] 佚名僧,其生卒年月、法讳字号、俗姓籍贯履历均已失考,明末清初人,大约公元1647年前后在世。
[说明] 清圣祖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正月十六日,某地大悲庵前有僧人自称即日焚化。僧自置大龛于地,遍辞街坊,坐入龛内。具纸笔于前,题一偈曰:“无拘无束,不清不浊,放倒皮囊,正月十六。”,又书七律一首如上。书毕,自将龛门掩合,火发于内,须臾示寂。是时观者数千人,即有燃香罗拜者。此僧向不知何处栖息,亦无人知其名号。今能从容坐脱,亦禅门中有手眼者。其诗质朴平易,形如歌谣,而理直气壮,内涵殊深。
[注释] ①臭皮囊:指人的躯壳。《太上纯阳真君了三得一经》云“竟将五官六脏败坏于臭皮囊之中。”即用此意。②火里莲花:即火中莲。《维摩诘语?佛道品》云“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此为比喻稀有或难得。后引申为身陷火坑而能洁身不坏。③棒头:即棒喝。佛教禅宗祖师重触机,其接待初学,常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提出问题令之作答,借以考验其悟境。业海:佛教指种种恶因,使人沦溺之海。④榾柮(gǔ duò):块柴,树疙瘩。五代韦庄《宜君县北卜居不遂留题王秀才别墅》诗之一有“本期同此卧林丘,榾柮炉前拥布裘。”即此意。道场:佛道两教诵经礼拜成修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