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卷四十 列传第十 贾充 郭彰 杨骏



  贾充传,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春,魏镇东将军(镇寿春)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兴兵征讨魏执政大臣、大将军司马师。贾充跟随司马师与州刺史邓艾会师乐嘉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打退了文钦军队的进攻,又在其他几路兵马配合下,扑灭了毌丘俭、文钦的反叛。叛乱平息后,司马师回许昌,留贾充监督诸军事。贾充因平乱有功,增邑三百五十户。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执掌魏大权。贾充被作用为大将军司马,后又转为右长史。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收养勇士,建造新城,图谋反叛。贾充向司马昭献计,请他派人去慰劳“四征”(魏设置征东将军屯兵淮南,征南将军屯兵襄阳、沔阳,防备东吴;征西将军屯兵关中、陇中,防备蜀汉;征北将军屯兵幽州、并州,防备鲜卑;这四个将军称作“四征”),借此窥察他们有无异变。司马昭就派贾充到淮南去劳军。

  贾充到了寿春,在同诸葛诞谈论时事的时候,装做很随便的样子,问诸葛诞:“天下人都希望看到推位让国,您以为如何?”诸葛诞听了这话,不由火起,厉声责备贾充说:“你难道不是贾豫州之子吗?你们父子都受了魏君的大恩,你怎么能想把社稷转给别人呢?老实告诉你,要是谁胆敢在京师发动叛变,我就是拚着命也要去收拾他!”贾充被说得哑口无言。

  回去后,他向司马昭报告了此行的情况,说:“诸葛诞在扬州早就名望很大,威信很高,愿为他效死力的人很多。看样子,他必然是在谋反。所以,不如赶快把他调到京师里来。”司马昭担心调不动诸葛诞,反而逼得他造**。贾充说:“早反祸小,迟反祸大!”司马昭采纳了贾充的计策,立即请魏主曹髦下了一道诏书,拜诸葛诞为司空,叫他速回京师上任,将兵符交给扬州刺史乐綝。

  诸葛诞接到诏后,果然兴兵抗拒,并向东吴称臣求救。司马昭亲自督军二十六万南征,贾充也随同前往。诸葛诞调动十几万大军固守扬州,东吴也发兵三万助战。双方打了几仗,魏兵都占了上风。

  贾充又向司马昭进计说:“楚兵轻而锐,如果我们深沟高垒逼贼城,就可以不战而克。”司马昭按照贾充的意见,把诸葛诞围困于寿春,并积极用计策去分化诸葛诞内部。文钦在内讧中被诸葛诞除掉。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攻破寿春城,杀死诸葛诞。司马昭登垒慰劳了贾充,回洛阳时留贾充处理后事。贾充由于在这次平叛中又立大功,进爵宣阳乡侯,增邑千户,官迁廷尉。他雅长法理,在廷尉任上处理案件很有水平。

  弑魏帝杀逆臣 修《晋律》位重百官

  贾充两次参与了平息曹氏旧臣的反叛,越来越受到司马氏的赏识和信任,很快被提升为中护军。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以司马氏三世专权,政非己出,恼恨交加,决定同司马氏进行一次最后的较量。司马昭闻讯后,立即通知中护军贾充,叫他整兵防备。

  魏帝曹髦集合了宫里的卫兵和一些奴仆,鼓噪着从永宁宫出来,直奔止车门。他自己拔出宝剑,拿在手中,象是领队的将军。这一队由皇帝带领的数百名老弱病残兵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兄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引兵拦住。皇帝左右的人一声吆喝,就把司马伷和众人给吓退了。曹髦带着人到了南阙,只见贾充带着兵士数千人前来迎战。曹髦挥动着宝剑厉声喊道:“你们反了吗?”众人感到和皇帝打仗非同小可,都准备逃跑。跟随贾充的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此事该如何处置吗?”贾充回答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成济听了这话,壮了胆,便上前一枪刺死了曹髦。

  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十四岁的曹奂为傀儡皇帝。至此,曹魏政权及其支持者们再也无力反抗司马氏了。曹奂(魏元帝)即位后,进封贾充为安阳乡侯,增邑一千二百户,统领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

  景元四年(263年),被司马昭派去伐蜀的邓艾、钟会,在灭蜀后,一个因功大骄矜不受节制,一个拥重兵图谋割据。贾充奉司马昭之命,带领一万步骑兵进入汉中,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防备意外。在钟会、邓艾先后死去后,贾充又奉司马昭之命,将蜀主刘禅和他的一家接到洛阳。这时贾充和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人同受司马昭心腹之任,军国大事、朝廷机密,司马昭都是同他们一起计议。而贾充被封为临沂侯,深受司马昭宠信,禄赐常常比其他官员都优厚。司马昭还把定法律的重任交给了他。

  到公元268年,贾充主持修订的《晋律》完成。这部律令将汉律令和说解七百七十三万字压缩为十二万字。这不仅在法律的编纂上是一大进步,而且也使人民多少减轻了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嘉奖贾充修订新律的功绩,赐贾充子弟一人关内侯,绢五百匹。

  奉事司马炎

  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司马昭临终前,司马炎请问后事,司马昭说:“知汝者贾公闾也。”原来,司马昭曾打算传位给二儿子司马攸。贾充当时劝司马昭不宜违礼而废长立少,说:司马炎为人宽仁,又是长子,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在贾充及其他大臣的劝阻下,司马炎终于被立为世子。司马炎继位做了晋王后,由衷感激贾充,任命他为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给事中,改封临颍侯。受禅即帝位后,又拜他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更封鲁郡公,以贾充的母亲柳氏为鲁国太夫人。贾充修订完《晋律》后,代裴秀担任了尚书令,接着又改常侍为侍中。他在因母亲去世而离职行丧期间,晋武帝司马炎还专门派黄门侍郎前去慰问。

  泰始七年(271年)七月,晋武帝为了平息西方和北方各部族的武装反抗和侵犯,又听了对贾充非常嫉恨的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的建议,任命贾充为秦、凉两州都督,镇守关中。贾充知道这项任命中任恺、庾纯他们要把自己挤到外地去的打算后,就同心腹侍中兼中书监荀勖和太尉兼太子太傅荀凯一起筹划对策。贾充决定立即将自己的女儿贾南风入配东宫(后来成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晋武帝要给太子司马衷完婚,就收回原来的成命,让贾充留在朝廷里任原职。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任命贾充为大都督总指挥,派镇军将军司马、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七路大军,共二十多万兵马,同时出击,大举伐吴。贾充不赞成征伐东吴,他上表具陈理由,一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二是“又臣老迈,非所克堪”。晋武帝阅表后大为不快,下诏说:“君不行,吾便自出。”贾充无奈,只好拿了节杖,坐守中军,南屯襄阳,总督各路军队。晋军在先后打下荆州、攻克武昌后,贾充又上表说:“吴未可悉定,况春夏之际,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以为后图。”晋武帝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各路伐吴军队英勇战斗,终于在公元280年消灭了东吴。贾充在这次伐吴战争中始终采取消极态度,可是,在战争结束后,晋武帝派遣侍中程咸劳军时,还赏赐他帛八匹,给他增邑八千户。

  太康三年(282年)四月,贾充病逝,时年六十五岁。

  郭彰传,郭彰宁叔武,太原人,是贾后的堂舅。与贾充一向相互亲善,贾充的妻子对待郭彰如同一母所生。历任散骑常侍、尚书、卫将军,被封为冠军县侯。等到贾后专权,郭彰参与权势,人心归附,宾客盈门。世人称为“贾郭”,说的是贾谧及郭彰。死,谥号是烈。

  杨骏传,杨骏字文长,弘农华阴人。少年时期即在朝廷任职,后又任高陆令、骁骑、镇军二府司马。后来因为是杨皇后之父的关系,被超常提拔,委以重任,从镇军将军迁为车骑将军,封为临晋侯。有见识的人议论说:“分封诸侯,是为了保卫王室,作王室的屏障。后妃,是为了料理祭祀,弘扬宫中教化。皇后之父始封便以临晋为侯名,临于晋室之上,这将是大乱的征兆。”尚书褚磓、郭奕都上表说杨骏心胸狭隘,不能将治理国家的重任托付给他。武帝不接受这些意见。

  武帝从太康以后,以为天下无事,不再留心政务,只是沉湎于酒色,开始宠信后党,请托贿赂之风公开盛行。杨骏及其弟杨珧、杨济揽尽天下大权,当时人们称之为“三杨”。武帝病重时,没有将国家大事托付给重臣,开国功臣都已去世,朝臣惶恐不安,无计可施。而杨骏排斥公卿大臣,亲自在武帝左右伺候,并趁机随意撤换公卿,提拔自己的心腹。武帝病情稍有好转,见杨骏所用之人不当,就严肃地对杨骏说:“怎么能这样做呢!”于是给中书下诏,让召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助王室。杨骏恐怕失去权柄与宠信,从中书那里借来诏书看,并把诏书藏起来。中书监华訥恐惧,亲自找杨骏要诏书,杨骏终于不给。

  过了两天,武帝病危,杨皇后奏请让杨骏辅政,武帝点了点头。于是杨皇后便召中书监华訥、中书令何劭,口头传达武帝的旨意,让他们作遗诏,诏文为:“昔日伊尹吕望作辅国大臣,功勋永垂不朽;周勃霍光受命护国,为古代名臣之冠。侍中、车骑将军、行太子太保、领前将军杨骏,德厚而智高,见识明远,辅翼皇上与太子,以忠贞严肃著称于世,应做朝廷宰辅,比于商代伊尹。现以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领前将军如故。设置参军六人、步兵三千人、骑兵千人,这些人移驻在前卫将军杨珧的故府。若杨骏在殿中住宿,应有人保卫,可派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马十人供杨骏使用,这些卫士可以持兵器出入宫殿。”遗诏写成后,皇后与华訥、何劭共同呈给武帝,武帝看了以后不说话。

  过了两天,武帝死,杨骏便作为被委以后事的重臣,居住太极殿。将要入殡盖棺,六宫人员都出来举行告别仪式,而杨骏却不下殿,安排一百个武士保卫自己,不恭于朝廷,心怀不轨,从这时就开始显露了。惠帝即位以后,晋升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统摄朝政,总领百官。杨骏怕皇帝左右的人说自己的坏话,便把他的外甥段广、张劭安插在惠帝周围作近侍。凡有诏命,惠帝看后呈报给太后审查,然后才能发出,杨骏知道贾后性情凶悍,难于制服,很害怕她。又培植很多亲党,使他们统领禁兵。这样一来,公卿王室都产生怨恨情绪,天下之人无不愤然。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都是有俊才的人,多次劝阻杨骏,杨骏不听,因而被废家居。杨骏不懂古代典章制度,做事动辄违背旧典。武帝死的那一年还未过完,就改了年号,议论的人都认为这违背了《春秋》所载新君在第二年才改元正式即位的规定。朝廷对这种失误有所醒悟,令史官抹去改元的记载,第二年正月再改年号。杨骏知道自己没有美德高望,害怕不能使远近之人和睦悦服,就依照魏明帝即位时的例子,大开封赏,以取悦于群臣。杨骏为政严苛而琐碎,刚愎自用,与众人不合,冯翊太守孙楚平素与杨骏关系较好,劝诫杨骏说:“公以外戚的身份,居伊尹霍光那样的要职,掌握大权,辅助弱主,应当学习古代贤人,做事公正诚实,谦恭和顺。

  前代辅国重臣,在周代有周公召公,在汉代有朱虚侯东牟侯,都是皇室同姓,没有异姓大臣专朝政而能吉庆善终的。当今宗室有被皇帝亲信重用的大臣,藩王势力也在壮盛之时,而公不与他们共同参与朝政,内怀猜忌之心,外树亲私党羽,灾祸不久就会降临了。”杨骏不听。弘训宫少府蒯钦,是杨骏姑母的儿子,少年时亲密无间,刚直不阿,多次以直言冒犯杨骏,杨珧、杨济都为他担心。蒯钦说:“杨文长虽然昏聩,但也还知道一个人没有罪不能随意杀害,他一定会疏远我,我被疏而远离他,可以避免和他一起遭祸而死。不然,倾家灭族之灾就不会很远了。”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平素不被杨骏尊重,暗地罗织杨骏图谋颠覆社稷的罪名。贾后欲干预政事,因害怕杨骏而没有达到目的,又不肯以妇道侍奉太后。黄门董猛,从惠帝做太子时即作寺人监,在东宫侍奉贾后。贾后图谋废太后,秘密与董猛通消息。董猛又与孟观、李肇相勾结。

  贾后又令李肇通报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让他联合各藩王军队讨伐杨骏。司马亮说:“杨骏的凶暴行为,会使他很快灭亡,不值得忧虑。”李肇又通报楚王司马玮,司马玮同意这个计划,于是请求入朝。杨骏平素就怕司马玮,早就想把他召回朝中,以预防他搞变乱,因而听任司马玮入朝。司马玮到京城以后,孟观李肇就上奏惠帝,让他夜间下诏书,宫内外戒严,派使者奉诏书废黜杨骏,让他保持侯爵回府第。东安公司马繇率领殿中卫士四百人讨伐杨骏。段广跪在地上为杨骏求情说:“杨骏受过先帝的恩,尽心辅政。而且是个无儿子的孤老头儿,岂有谋反之理?望陛下详察。”惠帝没有回答。当时杨骏住在曹爽的故府,在武库以南,听到宫中有变,召集众官商议对策。太傅主簿朱振劝杨骏说:“现在宫中有变,目的可得而知,必是宦官们为贾后设计谋,将不利于公。应放火烧了云龙门向他们示威,让他们交出制造事端的首恶分子,打开万春门,引出东宫及外营兵为援,公亲自带着皇太子,入宫索取奸人,殿中将会震惊,必然斩杀奸人送出首级,这样才能免于遭难。”杨骏平素就怯弱,此时犹豫不决,却说:“云龙门是魏明帝建造的大工程,怎能一下子烧掉呢!”侍中傅祗夜里告诉杨骏,请他与武茂一起进入云龙门,以观察宫中事态。

  傅礻氐又对群僚们说:“宫中不能无人照料。”起身揖拜而去,于是群僚们都走开了。接着殿中兵出来,烧了杨骏府第,又令弓弩手上到阁楼上向杨骏府中射箭,杨骏的卫兵都不能出来。杨骏逃到马棚里,被士兵用戟杀死。孟观等受了贾后的密令,诛杀杨骏的亲戚党羽,于是杨骏的亲戚党羽都诛灭三族,被杀的达数千人。贾后又令李肇焚烧杨骏家中的书信文件,不愿意让天下人知道武帝给杨骏的顾命诏书。杨骏被杀后,没有人敢收尸,只有太傅舍人巴西人阎纂安葬了他。当初杨骏征召高士孙登,送给他一床布被。孙登在门前将布被截断,大叫道:“斫斫刺刺。”过了十天,诈称病死,到这时孙登的话果然应验了。

  惠帝永熙年间(290),温县有个像疯子一样的人,编造些歌谣写出来,歌词是:“光光文长,大戟为墙。毒药虽行,戟还自伤。”杨骏居内府时,常用戟自卫。永宁初年(301),惠帝下诏说:“舅氏失为臣之道,宗族毁灭,甥舅之情,甚伤我心。现以踼亭侯杨超为奉朝请、骑都尉,以慰藉孝亲之情。”

国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