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传、山简传、山遐传、王戎传、王衍传、王澄传、郭舒传、乐广传)
山涛传,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父亲山曜,是宛句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少年即有器量,独立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嵇康后来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山涛年四十岁才进入仕途,为郡主簿、功曹、上计掾。被举为孝廉,州里征召为河南从事。
曾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说:“宰相三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丢掉官吏用的信符走了。
不到两年,果然发生司马懿杀死曹爽的事件。山涛遂归隐不问世事。山涛与司马懿夫人宣穆张皇后是中表亲,因而能见景帝司马师,景帝说:“当今的吕望是想做官吧!”命司隶举山涛为秀才,授郎中职。转为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很久以后,又拜为赵国相,迁为尚书吏部郎。文帝司马昭给山涛写信说:“足下任职清明,高雅之操超群出世。顾念家中贫乏,今送去钱二十万,谷二百斛。”魏主曾赐景帝春服,景帝转赐给山涛,又因山涛母亲年老,赐给藜杖一根。晚年与尚书和荄交友,又与钟会、裴秀亲近。因钟、裴二人争权夺利,山涛不偏不倚,处于中间,二人都从山涛那里得到好处而对他无恨。后迁为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在蜀作乱,文帝将西征。当时魏氏诸王公都在邺,文帝对山涛说:“西边的事我亲自去处理,后方的事诚心委托于您。”以本官行军司马职务,拨给亲兵五百人镇守邺。
魏元帝咸熙初年(264),封为新沓子。转为相国左长史,统领别营兵。当时文帝认为山涛是乡闾中素有德望的人,命太子拜见他。文帝将齐王司马攸过继给景帝,平时又看重司马攸,曾问裴秀道:“大将军开国建业,未成而亡,我只是继承他的事业,故欲立司马攸为太子,以归功于兄长,怎样?”裴秀认为不可。又以此事问山涛,山涛回答说:“废长子立少子,违背礼制,是不吉祥的。国家的安危将由此事决定。”于是才定下司马炎为太子。太子亲自拜谢山涛。晋武帝司马炎受魏主禅让即位,任山涛为大鸿胪,护送陈留王到邺。
泰始初(265),加奉车都尉,晋爵为新沓伯。羊祜执政时,有人要陷害裴秀,山涛厉言正色保护裴秀,因此不合一些权臣之意,出任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风俗鄙薄,无推贤荐才之风。山涛鉴别选拔隐逸之士,查访贤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显名于当世。山涛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当地风俗也为之改变。又转为北中郎将,督邺城守备事。又入京为侍中,迁为尚书。因母老请求辞职,皇帝下诏说:“君虽心在奉养老母,然而职务有上下公私之分,家中早晚有人侍奉医药,君当暂割情爱,以兴一心在公之德。”山涛决心退出官场,表疏上了几十次,皇帝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授议郎职衔回府第。武帝因山涛清贫俭约,无法供养家人,特别供给每日膳食,加赐床帐被褥。礼遇厚重,时人莫能与比。后任命为太常卿,因疾病没有就职。遇母丧,回乡里。
山涛年过七十,守丧超过常礼,亲自背土堆坟,亲手植松柏。皇帝下诏说:“我所以行教化于天下,是靠授贤者以官职。当今风俗衰败,人心尚于竞进,应当分明善恶,以退让之风镇之。山太常虽在居丧,意志不可勉强改变,而当今国家任务繁多,怎能遂自己心愿呢!现以山涛为吏部尚书。”山涛以母丧身病为由辞让,表章情意恳切,遇元皇后死,勉强扶持还洛阳。为诏命所逼迫,勉强就职。前后荐拔的人遍及京师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
咸宁初(275),转为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授尚书仆射,加侍中,领吏部。因年老有病,坚意辞让,上表陈情。上章表数十次,很久没有就职理事,左丞白褒奏山涛违诏。武帝说:“山涛因病自求辞职,只是没有听从他的要求罢了。如山涛用人不当而坐罪是可以的,何必上下动手,颠倒轻重呢?不得再追究此事。”山涛内心不安,上表谢罪说:“自古以来行王道者守正而已。陛下不能因为一个老臣而改变国法,臣有何心向皇上陈辞。请照白褒所上之表处置,以显示不枉刑法。”武帝又下手诏说:“白褒所奏是虚妄的,我所以未追究他的责任,是我不喜欢动辄发怒,你是明智而有度之人,哪能介意呢!应当就职理事,不让他们再上章表就是了。”山涛决心引退,因为堂弟媳发丧,就回外舍。皇帝下诏说:“山仆射近日暂时出居,因有所操劳而未还,这不是我坐侧席而待贤的意思。现派遣丞掾奉旨告谕,若身体尚未康复,便坐舆车抬回府寺。”山涛辞让不能获准,才就职理事。山涛再次任职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山涛总选几个备用的人,看到诏旨倾向于某一人,然后明言上奏,先将皇帝所想用的人提出,所以皇帝所想用的人,有时没有先提出来,众人不了解详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意愿用人。有人在武帝面前说山涛的不是,故武帝亲手写诏告诫山涛说:“用人的标准是有才,不遗漏疏远孤贱而有才的人,教化才能行于天下。”而山涛还是照样行事。
一年以后,众人的意见才平息。山涛所荐拔上奏的人物,列名成册,当时称《山公启事》。山涛在朝处于各派中间,晚年值杨皇后亲党专政,不愿用杨氏,多次讽谏皇帝,皇帝虽领悟其意而不能改正。后来因年迈病重,上疏告退说:“臣年近八十,苟延残喘于旦夕,若对国家还有毫末之益,怎能留余力于盛世。迫于衰老,不能再负重任。当今四海无事,天下思从教化,从民心而行无为之政,百姓自能正己。只是应当崇尚风教以使民俗归厚罢了,陛下又有何事可做。臣耳聋目昏,无力奋进。君臣父子之间无须掩饰,因而直陈愚情,望答应我的请求。”于是摘下帽子,赤脚徒步送还印绶。皇帝下诏说:“天下事还多,加之吴国初平,各项事业都处于草创阶段,应当共同尽力以化成天下。君不识往日我留君之深意,而以小疾为由求退,这不是我希望于你的啊!朕犹坐于侧席而待贤者,未得垂衣拱手而治天下,君何能引退而求高尚之名呢!应当倡导至公无私之心,不要再做那追求虚名的烦琐之事。”山涛上表苦苦求退,皇帝又下诏不许。尚书令卫馞上奏说:“山涛因有小疾,久不履职。频繁下诏,还不服从诏命。
朝中议论以为这样不能成全他的高尚之节,也违背在职为公的要求。若山涛病情沉重,也不宜居官位。可免去山涛官职。”皇帝下诏给卫馞说:“山涛有德操,素为众望所归,而深心退让,十分恳切。故连续下诏,必求改变他的主张,以匡扶朝廷,弥补缺漏。主事者不明诏书深意,反而加以曲解,这有损于崇贤之风,给我加上轻贤无德之名,怎能给远近之人做出表率呢?”山涛不得已又就职理事。
太康初(280),迁为右仆射,加光禄大夫、侍中,掌选如故。山涛因年老身病坚决要求辞职,皇帝亲手写诏说:“君之道德为世人楷模,况先帝已识君高远之志。我将依靠你以使风俗淳厚,为何要舍弃朝政以求高名呢!我的至诚之心还不足以使你明白吗?为何上表的言论是那样恳切。应当及时自勉,以慰我深切之望。你不改变引退之志,朕将卧不安席。”山涛又上表坚意辞让,皇帝不许。平吴之后,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表示海内平安无事,州郡都解散军队,大郡设置武吏一百人,小郡设五十人。武帝曾在宣武场讲武,山涛当时有疾,皇帝下诏乘坐人拉的辇车跟从。山涛当时与卢钦讨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他的论点很精湛。当时人们都以为山涛虽不学孙、吴兵法,而其论兵暗与兵法合,武帝称赞说:“真是天下之名言啊!”然而却不能用。
惠帝永宁(301~302)之后,多次发生事变,盗贼蜂起,各郡国都因无军备而不能制止,于是导致天下大乱,果如山涛所言。后拜为司徒,山涛又坚意辞让,皇帝下诏说:“君年迈而德高,是朝中元老,因而授给君台辅之位,而君崇谦让之远名,反复推辞,令我心中忧虑。君当坚持始终,辅助朕身。”山涛又上表说:“臣侍奉天朝三十余年,对德政教化无毫厘功效。陛下私心爱臣不已,枉授三司之任。臣闻德薄而位高,力少而任重,则上有败坏国事之祸,下有损伤家庙祖宗之咎。愿陛下念累世君臣之恩,乞求骸骨以归故里。”皇帝下诏说:“君辅助朝政,保护治理皇家,匡扶之功,为朕所依赖。司徒之职,实掌国家教化,因而敬授予你,以满足群臣百姓之望,怎能只顾谦让而贬低自己呢!”武帝下令不准山涛再上章表辞职,使者把印绶交给卧病在床的山涛。山涛说:“将死之人,怎能玷污官府呢!”病卧舆车归家。
太康四年(283)死,终年七十九岁。皇帝下诏赐棺木朝服各一具、衣一套、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之用,策命追赠司徒蜡印紫绶、侍中貂婵、新榻伯蜡印青朱绶,用太牢祭祀,谥号为康。将葬时,又赐钱四十万、布百匹。左长史范晷等上奏说:“山涛旧宅第仅有屋十间,子孙多,容纳不下。”武帝为山涛家建了住宅。当初,山涛为布衣,家境贫困,对妻子韩氏说:“忍住饥寒,我以后当登三公之位,但不知你能做三公夫人否!”做高官之后,仍正派节俭,虽爵同千乘之君,不畜婢妾,俸禄赏赐,都散给亲戚故人。当初,陈郡袁毅曾为鬲令,性贪而行污,贿赂公卿而求称誉。也送给山涛丝百斤,山涛不愿拒受而异于人,便收下藏于阁楼上。后来袁毅的事被揭发,用槛车送京师廷尉受审,凡受贿的人都被检举。山涛就取出丝交给办案的官吏,丝上积满尘土,封条印章未动。山涛饮酒八斗才会醉,武帝想试他的酒量,准备了八斗酒让山涛喝,而暗地又添一些酒,山涛喝八斗就不再喝了。山涛有五个儿子:山该、山淳、山允、山谟、山简。
晋书 列传第十三山简传翻译
山简传,山简字季伦。性情温文尔雅,有父亲的风度,年龄二十多岁,山涛不了解他。山简叹息说:“我快三十岁了,而不被家父了解!”后来与谯国人嵇绍、沛郡人刘谟、弘农人杨都有名望。起初任太子舍人,多次升官任太子庶子、黄门郎,出任为青州刺史。召入朝为侍中,不久,转任尚书。历任镇军将军、荆州刺史,兼南蛮校尉,未赴任,又任尚书。光熙初年,转任吏部尚书。永嘉初年,出任雍州刺史、镇西将军。召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兼管吏部。
山简想让朝廷大臣各自推举自己所了解的人,以此广求人才。上疏说:“我认为自古以来的兴衰,在于用人;得到了适当的人才,就能治理好国家。《尚书》言:‘知人善任,帝王所难。’唐虞的兴盛,是有好的辅佐大臣;周室的兴隆,是因为人才济济。秦汉以来,教化逐渐衰败。到了后汉,女主临朝,尊贵的官位,出自左右幸臣,这是乱的开始。因此郭泰、许劭一类人,在民间发表高论;陈蕃、李固一类人,在朝廷坚守忠节。这样君臣的名节,古今遗留下来的典章,得以流传。从初平年开始,到建安末年,三十年中,百姓流散,死亡逃散败尽,这是战乱到了极点。世祖武皇帝应天顺人,接受魏的禅让,泰始之初,日理万机,佐佐之臣,都能奉行职事。当时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开始在太极东堂听政,评议尚书奏报,一般是议论刑法,不议论选举。我认为这是不先弄清难事,而弄清容易的事。陛下刚开始治理天下,人心欲竭尽忠诚,每当在听政的日子里,命令公卿大臣先议论选举,各自说出自己所见的后辈英才、乡邑中出众者、有才能可以任用的人,把名字都奏报上来,主事的人根据缺员情况优先叙用。这是授人官职,与众人共同决定的办法。”朝廷依从他。
永嘉三年,出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守襄阳。那时四方作乱,天下分裂,君威不振,朝野危惧。山简整天悠闲自得,沉迷于饮酒。习氏,是荆地的豪族,有优美的园林水池,山简每逢出外娱乐游玩,大多去池上,设酒喝醉,命名水池为高阳池。当时有儿歌唱道:“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举鞭问葛疆:何如并州儿?”葛疆的家在并州,是山简喜爱的将领。
不久加督宁、益军事。当时刘聪入侵,京师受到威胁。山简遣督护王万率军队去解救,屯兵涅阳,被宛城敌人王如所破,于是跑到婴城自守。招纳流亡的人,山简又为敌人严嶷所逼,于是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人归附。当时华轶在江州作乱,有人劝山简讨伐他。山简说:“与彦夏是老朋友,我为他惆怅。山简怎能讨伐朋友。为自己捞取功劳呢”他的笃厚就是这样。当时乐府艺人避难,大多跑到沔汉,宴会时,手下人有的劝说奏乐。山简说:“国家颠覆,不能匡正救难,是晋人的罪人,怎能作乐!”由此流涕慷慨,在座的人都感到羞愧。
死时六十岁,追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儿子山遐。
晋书 列传第十三山遐传翻译
山遐传,山遐字彦林,任余姚令。当时江左刚奠定基业,法律禁令宽松,豪族大多隐藏户口,作为私家的奴仆。山遐用严峻的法律约束他们。到县里八十天,查出被隐藏人户一万多。县里人虞喜因为该叛户与市的罪,山遐想要对虞喜绳之以法。诸豪强没有不对山遐咬牙切齿的,对管事的人说,因为虞喜有高尚的节操,不应受屈辱。又因为山遐擅自建造县官署,便诬陷他。山遐给会稽内史何充去信说:“请求留下我一百天,彻底消灭逃犯,然后离任伏罪,就没有遗憾了。”何充申述道理,不能得。山遐终于坐罪免官。
后任东阳太守,为政严厉。康帝诏书说:“东阳近来全是囚犯,经常犯有重罪。难道郡里罪人多,不用刑罚就不能自守!”山遐坦然对待,郡内整肃。死在官任上。
晋书 列传第十三王戎传翻译
王戎传,王戎字浚冲,琅王牙临沂人。祖父王雄,是幽州刺史。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贞陵亭侯。王戎幼年聪明伶俐,神彩秀美。能视日而目不眩,裴楷见了他仔细审视一番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槛笼中怒吼震地,众人都奔走退避,王戎却站着不动,神色如常。魏明帝在阁上看到后,称赞王戎是奇童。王戎曾与群儿在道旁游玩,见李树上有很多果实,群儿争着去摘取,王戎却不去,有人问他为何不去,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取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阮籍与王浑是朋友。王戎十五岁时,随父在官署。王戎比阮籍小二十岁,而阮籍与王戎交为朋友。阮籍每次到王浑那里去,与王浑见一面就离去,找王戎交谈,很久才出来。对王浑说:“浚冲清虚可赏,不是像您这样的人,与您谈话,不如与阿戎谈话。”王浑死于凉州时,故吏捐赠数百万钱助丧,王戎没有接受,从此出名。王戎身材短小,坦率而不注重仪表,为人健谈,善于提出话题,并能抓住谈话的要领,朝中贤士曾于三月上巳节在洛水旁游玩洗濯,有人问王济说:“昨日郊游有何谈论?”王济说:“张华善说《史记》《汉书》;裴危页论前人言行,滔滔可听;王戎谈子房、季札之类的事,超然玄虚。”王戎就是这样受到鉴识者的欣赏。王戎曾经与阮籍共饮,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斟酒时没有给刘昶斟,刘昶也不怨恨。王戎觉得奇怪,以后问阮籍道:“刘昶是什么样的人?”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不可不给他酒喝;不如公荣的人,不敢不与他共同喝酒;只有公荣可以不给他酒喝。”王戎经常与阮籍等在竹林游玩,有一次王戎来晚了。阮籍说:“俗物又来败人兴致。”王戎笑着说:“你们的兴致看来很容易败了。”钟会将伐蜀,拜访并告别王戎,问王戎有何计灭蜀。王戎说:“道家有句话叫‘为而不恃’,成功并不难,保持成果就难了。”及钟会被杀,议者以为是知人之言。王戎继承父亲的爵位,召为相国掾,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因遣吏修园宅论罪,应免官,皇帝下诏作赎罪处理。迁为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受诏命伐吴。王戎派遣参军罗尚、刘乔为前锋,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军到江边,吴牙门将孟泰献蕲春、邾二县投降。
吴平以后,晋爵安丰县侯,增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抚新附吴民,宣扬晋室威德恩惠。吴光禄勋石伟为人正直,不为孙皓所容,称病回家。王戎赞扬他的清刚之节,上表向皇帝推荐,皇帝下诏拜石伟为议郎,以二千石爵禄终其身。荆州百姓悦服王戎,征召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送给王戎五十端名叫筒中的细布以行贿,被司隶纠察弹劾,因王戎知道是贿赂未曾接受,才没有治罪,然而议论者认为这也是王戎的过错。武帝对朝臣们说:“王戎的行为,怎能算怀私苟得,正是以不贪欲异于他人罢了。”武帝虽这样替王戎解释,仍为清廉谨慎者所鄙视,由此名声受损。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而庶政料理得好。后迁为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丧离职。王戎孝心至诚,但不拘礼制,守丧期间饮酒吃肉,或看下棋,而容貌憔悴,持杖才能行路。裴危页前往吊唁,对人说:“如过于悲痛会毁伤身体,浚冲不免被讥为毁性。”当时和峤也为父守丧,守正常礼法,量米而食,而哀痛毁身不及王戎。武帝对刘毅说:“和峤守丧损身,超出礼制,使人忧虑。”刘毅说:“和峤虽卧草苫而食米粥,那是惜生之孝,至于王戎,是所谓死孝,陛下当先为王戎忧虑。”王戎先前有呕吐病,居丧期间病情加重。
武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药物,又使他断绝宾客。杨骏执政时,王戎拜为太子太傅。杨骏被杀之后,东安公司马繇专断刑赏,威震内外。王戎告诫司马繇说:“大事件之后,考虑问题要深远些。”司马繇不听,果然遭祸。后转为中书令,加光禄大夫,给恩信五十人。又迁为尚书左仆射,兼吏部职。王戎开始定甲午制,凡选拔人才,先让被选者治理百姓,然后授官擢用。司隶傅咸上奏弹劾王戎说:“《尚书》上说:‘三年一次考核官吏政绩,经过三次考核,即可升优退劣。’今内外群官,任期不到一年,王戎即奏请召还,既未定其优劣,就加以更换,送旧迎新,不绝于道路,巧伪奸诈之事由此产生,妨害农业和政事。王戎不依据尧舜经典行事,而举动浮华,毁坏风俗,不但无益,且有大害。应免除王戎的官职,以使风俗敦厚。”王戎与贾充及郭氏通亲,故未作处理。不久转为司徒,以为王政将要颓败,与权臣苟合求容,时值愍怀太子被废,王戎无一句匡谏之言。裴危页是王戎的女婿,裴危页被杀,王戎被牵连免官。齐王司马礒起义兵讨司马伦,孙秀将王戎囚于京城内,司马伦之子欲取出王戎作军司。博士王繇说:“浚冲谲诈多端,哪肯为少年所用?”于是不用。惠帝回宫复位,以王戎为尚书令。接着河间王司马..遣使者说服成都王司马颖,将共讨齐王司马礒。讨伐的檄文到京师,司马礒对王戎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元恶,尽臣子之节,这是神人共知的。二王听信谗言,将成大难,当依赖您之忠谋,以调和争执。卿可为我筹划对策。”王戎说:“公首倡义兵,安定晋室大业,立国以来,未有此人。然而论功行赏,漏掉有功之人,因而朝野失望,人怀异心。今二王有甲兵百万,其锋不可抵挡,您若舍弃权柄,以齐王身份回府第,可以保持原来爵禄。委权于他人,得崇让之名,这是求全身之计。”司马礒的谋臣葛韄发怒说:“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发此议论者当斩。”于是百官震惊,王戎伪装药性发作掉进厕所,才免于遭祸。
王戎以为晋室已乱,仰慕春秋蘧伯玉的为人,随波逐流,无刚直之节。自从掌选才任官之职,不曾擢拔出身寒微之士,退黜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势而沉浮,在官门中选官调职而已。不久拜为司徒,虽总三司之权,而委事于僚属。常私人乘小马从便门出去游玩,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三公。他原来的属下官吏多升为大官,路上遇到他就要避开。为人好兴财利,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货物,聚钱财,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昼夜计算,常嫌不足。又很吝啬,自己舍不得吃穿,天下人都说这是他的不治之症。女儿出嫁给裴危页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回娘家时王戎很不高兴,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这才高兴起来。一个侄儿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结婚后又把这件单衣要回来。家里有好品种的李树,常卖李果,怕别人得到种子,卖时总在果核上钻个孔。因为这些,常被世人讥笑。以后跟随惠帝北伐,王师在荡阴溃败,王戎退到邺,又随惠帝回洛阳。惠帝被逼西迁长安,王戎出奔到郏。在危难中曾亲自与乱军交锋,冒白刃之险,然而谈笑自若,未尝有惧色。有时召集亲故宾友,欢娱终日。
惠帝永兴二年(305)死于郏县,终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王戎善于鉴识人的品德才能,认为山涛如璞玉浑金,人人都羡慕其为宝,但不知可以做成何器;王衍神姿高远,如瑶林玉树,自然是尘世以外的人物。认为裴危页拙于用其长,荀勖善于用其短,陈道宁如长竿磢磢高挺。族弟王敦有高名,王戎讨厌他,王敦每次去看望王戎,王戎总是假托有病不见他。王敦后来果然叛乱。王戎就是这样能鉴识人品,有先见之明。一次经过黄公酒垆下,回头对后车上的门客们说:“我昔日与嵇叔夜、阮嗣宗在此酣饮,在竹林一起游玩的朋友我也算最末一个。自嵇、阮去世,我便为时务所缠扰,今日旧物都在眼前,而人却如远隔山河了。”当初,孙秀为琅王牙郡吏,要求同乡名士对他进行品评称誉。王戎的从弟王衍不愿评,王戎劝王衍还是评了好。及孙秀得志,朝士中与他有宿怨的都被杀,而王戎、王衍获免。王戎的儿子王万,也有好名声,从小就非常肥胖,王戎叫他吃糠,然而更加肥胖。十九岁就死了。
有庶生子王兴,不为王戎所重,以从弟阳平太守王忄音的儿子继嗣。
晋书 列传第十三王衍传翻译
王衍传,王衍字夷甫,神态俊秀,风姿高雅。儿时曾到山涛家,山涛见了感叹良久,王衍离去时,山涛望着他的背影说:“哪个老妇,生出这样可爱的孩子,然而给天下百姓留下祸害的,未必不是此人。”父亲王磖,为平北将军,曾经有公事要见皇帝,让传递表奏的官列表上报,没有得到批复。王衍十四岁,当时在京师,就去拜访仆射羊祜,陈述此事的情状,言辞清晰善辩。羊祜德高名重,而王衍尚是幼年,无屈下怯弱之色,众人都觉奇异。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以杨骏品德不好为耻辱,假装疯癫,才推脱此事。武帝听说王衍的名声,问王戎道:“王夷甫可以和当世的哪个人相比?”王戎说:“当今还没有看到能和他相比的人,应当从古人中去找。”
泰始八年(272),武帝下诏推荐有奇才可以安定边郡的人,王衍开始就喜欢谈论纵横之术,所以尚书卢钦就推荐他做辽东太守。王衍辞不就职,于是不再谈论世事,只是吟咏玄虚。曾因在宴会上惹怒了一个族人,族人举起盘子,甩在王衍脸上。王衍沉默无言,拉着王导共坐一辆车子离去。然而心中总觉不平,在车中拿出镜子照了照,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目光却在牛背上了。”父亲死于北平,安葬甚厚,加之亲戚朋友向他借的债也都放弃不收,数年之间,家中资产用尽,便移往洛阳城西田园中居住。后为太子舍人,迁为中书郎。又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也处理政务。入京为中庶子、黄门侍郎。
魏正始年间(240~249),何晏、王弼等继承发扬《老子》、《庄子》思想,提出论点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这东西,可以揭开万物的规律,使人事各得其宜,它是无处不存在的。阴阳依赖它以化成万物,万物依赖它以生成有形之体,贤者依赖它以修成自己的美德,不肖者依赖它可以免除灾祸。所以无大有用于人,无爵即可以大贵了。”王衍很推崇这种理论。只有裴危页认为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写文章加以驳难讽讥,而王衍不予理睬,我行我素。王衍既有盛才,又有美貌,聪敏若神,常自比子贡。加之声名狼藉,为当世人所注目,擅长玄言,只以谈《老》、《庄》为事。常常拿着玉柄尘尾,手与玉柄同色。对《老》、《庄》中他认为不妥的义理,随口加以更改,世人号称“口中雌黄”。朝野多有趋附者,称为“一世龙门”。王衍屡次居显要官职,后进之士,莫不仰慕仿效。被推荐登朝入仕的,第一个被称道的就是王衍。矜持清高,虚浮荒诞,遂成为一代风气。王衍曾有一幼子夭折,山简前去吊唁,王衍悲痛得无法克制,山简说:“怀抱中的小孩,何必这样悲痛呢?”王衍说:“圣人会忘掉情,下等人不知道什么是情,这样看来,情都集中在我们这些人身上了。”山简很佩服这话说得好,自己也悲痛起来了。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后的亲戚,倚仗贾后的权势,刚愎贪婪,聚敛财富,从无满足的时候,又好干预他人之事,王衍深为忧虑,但又无法禁止她。有个出身乡里做过幽州刺史的人叫李阳,当时是京师的大侠,郭氏平素很怕他。王衍对郭氏说:“不但我认为你这样做不对,李阳也认为你不对。”郭氏这才收敛了些。王衍憎恶郭氏贪鄙,所以从来不提钱字,郭氏故意试验他是否说钱,令婢女用钱串围绕于床前,使他下床不能走路。王衍早晨起来见床下都是钱,对婢女说:“把阿堵物拿开!”他对钱就是这样避而不言。后来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
他的女儿是愍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诬陷迫害,王衍怕灾祸及身,上表请求离婚。贾后被废之后,有司上奏弹劾王衍,奏文说:“王衍曾给司徒梁王司马肜写信,抄写报送皇太子亲手给太子妃及王衍写的信,信中陈说自己被诬陷的情状。司马肜拜读,词意恳切悲痛。王衍位为大臣,这种不义的行为应当受到指责。太子被诬陷而得罪,王衍不能为正义献身守节,马上要求离婚,接到太子的亲笔信,又隐藏起来不敢拿出。意在苟且免祸,无忠直之操。应严厉追查他的责任,以劝戒为臣之节。王衍应受禁锢终身之处分。”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王衍向来轻视赵王司马伦的为人。司马伦篡位后,王衍装疯砍死婢女,才得免祸。司马伦被杀,王衍拜为河南尹,转为尚书,又转为中书令。当时齐王司马礒有匡救国家的功劳,然而专权恣肆,公卿都向他下拜,只有王衍向他作个长揖而已。后因病辞职。成都王司马颖以王衍为中军师,多次迁升为尚书仆射,兼管吏部,后拜尚书令、司空、司徒。王衍虽身居宰辅重位,然而不把治国放在心中,所考虑的只是如何保全自己。劝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国已经大乱,应当依赖地方各镇将领,选择那些文武兼备的人才加以任命。”于是以其弟王澄为荆州刺史,堂弟王敦为青州刺史。王衍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之固,青州有背海之险,你们两个在外,我留京师,这就是保证安全的三窟啊。”有见识的人都认为他这种言行是鄙劣的。石勒、王弥侵扰京师时,皇帝以王衍为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钺以抗敌。王衍使前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击贼,打退了贼军,截获敌军辎重。迁为太尉,尚书令如故。封为武陵侯,王衍辞封不受。
当时洛阳形势危急,很多人想迁都以避难,而王衍独卖掉车牛,表示不迁,以安定众人之心。司马越讨伐苟日希时,王衍以太尉身份为太傅军司。司马越死,众人共推王衍为元帅,王衍认为贼寇锋芒正锐,害怕不能敌挡,就推辞说:“我从少年起便无作官的愿望,为朝廷文牒所迫,沉浮于官场,才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当前抗敌之事,怎能让没有军事才能的人去担当。”不久全军被石勒击破,石勒邀王衍会面,称他为王公,并向王衍询问晋失败的原因。王衍向石勒陈说了晋发生祸败的原由,说军事计谋不出于自己。石勒很喜欢,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又说自己从小就不愿干预世事,想避免祸害,因而又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君名冠四海,身居重位,少壮时即登朝做官,直到白首,怎能说不干预世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使左右卫士将他扶出。石勒对近臣孔苌说:“我走遍天下,还不曾见过这种人,应当让他活否?”孔苌说:“他是晋的三公,一定不会为我们尽力,有什么值得把他看作贵重之人。”石勒说:“只是不能用刀杀他。”于是使人夜间推倒墙把他压死了。王衍将死时,望着旁边的人说:“唉!我们这些人虽不如古人,往日若不崇尚虚浮,努力匡扶天下,还不至于有今日之事发生。”死时五十六岁。王衍俊秀有美名,倾心于玄虚高远之道,从不言利。王敦过江后常称赞王衍说:“王夷甫处在众人中,如珠玉放在瓦石间。”顾恺之作画赞,也称颂王衍如高岩青峰,耸立千仞。他就是这样为人们所推崇。
晋书 列传第十三王澄传翻译
王澄传,王澄(269~312)字平子,王衍之弟,王戎堂弟。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世族,有盛名,勇力过人,从小即任要职,八王之乱中,初附成都王颖,后依托东海王越。兄长王衍请东海王命澄为荆州刺史。好玄谈,与谢鲲、阮修、庾敳等交往甚密,不拘礼俗,举止放诞,甚至于裸露全身来标新立异,王衍很赞赏这种“落落穆穆然”的所谓风度。到荆州上任后,不亲理政务,日夜纵酒。时国家已乱,曾欲率军赴援京师,因畏惧王如起义军的兵势,未能北进。许多流民自巴蜀徙入荆湘,因生活窘困,纷纷屯聚造**,澄袭杀其八千余人,从而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流民推杜弢为首,纵横于荆湘,澄军对其无可奈何。因澄对部众凶狠,致上下离心,终难在荆湘久处。后应琅琊王司马睿征召、前去担任军谘祭酒,途经豫章(今江西南昌),被心怀宿怨的堂弟王敦所杀。时年四十四岁。《晋书》卷四十三有传。
王澄幼聪慧,虽然还没有说话,但见到人的行为举止,就知道背後的用意。王衍的妻子郭氏,性情贪婪卑鄙,想命令婢女去路上担粪。当时王澄十四岁,劝谏郭氏不能这么做。郭氏大怒,跟王澄说:“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属新妇,不以新妇属小郎。”因此捉住王澄的衣服,想要打他。王澄挣脱,跨出窗外逃走。 王澄调任荆州刺史,朝中要员前往送行时,王澄却上树掏取鹊巢,神色自若,旁若无人。王衍有盛名於世间,当时的人们认为他能做为人伦的借镜。王衍特别看重弟弟王澄及王敦、庾敳,曾将天下人士品评:“阿平第一,子嵩第二,处仲第三。”王澄曾跟王衍说:“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王衍回话:“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王澄於是显扬名声。凡是经过王澄所提的题目,王衍便不再多言,就说“已经平子矣”。
晋书 列传第十三郭舒传翻译
郭舒传,郭舒字稚行。年幼时请求他母亲拜师求学,一年多后回来,学到了些知识。同乡人少府范晷、同族人武陵太守郭景,都称赞郭舒长大后将成为俊杰,成为国家的梁柱。开始任领军校尉,犯了擅自放走司马彪之罪,交廷尉治罪,世人多认为郭舒仗义。刺史夏侯含任用他为西曹,转任主簿。夏侯含因事犯罪,郭舒捆绑自己为夏侯含申辩,事情得到解释。刺史宗岱任命他为治中,因母亲去世离职。刘弘掌管荆州,召他为治中。刘弘死,郭舒率领将士推举刘弘的儿子刘璠为首领,讨伐叛逆者郭劢。消灭了他,保全了一州。
王澄知道郭舒的名声,召他为别驾。王澄整天痛饮,不把政务放在心上。郭舒常恳切地劝告他。等到天下大乱,又勤王澄加强修养,树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认为乱从京都起,不是一个州能匡正抵御的,虽不能听从郭舒,但看重他的忠诚。荆州本地士人宗庾曾因为饮酒得罪了王澄,王澄发怒,命令左右棒打宗廞。郭舒神色严厉地对左右说:“刺使喝得太多了,你们这些人怎敢妄动”王澄发怒说:“别驾太狂了,胡说我醉了!”于是让人掐他的鼻子,灸他的眉头,郭舒跪而忍受。王澄的怒气渐消,而宗廞终于免于祸患。
王澄失败逃奔时,任命郭舒兼管南郡。王澄又想让郭舒向东撤,郭舒说:“我万里面治,不能匡正乱世,使得刺史逃奔,我不忍心渡江。”于是留守沌口,在湖泽中采集稆以自给。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人来谢罪。郭舒说:“你饥饿,所以吃牛,剩下的肉可以一起吃。”世人因此佩服郭舒的宽宏大量。
郭舒年轻时与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徵召郭舒,郭舒不去,杜怨恨他。到这时,王澄又转任郭舒为顺阳太守,郭舒逃跑免于灾难。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襄阳都督周访死,王敦遣郭舒监襄阳军。甘卓到,于是离开。朝廷征郭舒为右丞,王敦留住他不让走。王敦谋反,郭舒劝谏不听,派郭舒守武昌。荆州别驾宗澹忌舒才能,多次在王暠面前说郭舒坏话。王暠怀疑郭舒与甘卓同谋,秘密告诉王敦,王敦不信。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周昌、汲黯、朱云不狂也。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王敦说:“卿欲何言?”郭舒说:“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病死。
晋书 列传第十三乐广传翻译
乐广传,乐广(?~304年),字彦辅,西晋南阳淯阳人。生年不详,卒于晋惠帝永兴元年。
乐广字彦辅,是南阳淯阳人。他的父亲很早去世,乐广孤单寒贫,寄居在山阳,家境贫寒致力学业,没有人了解他。乐广性情谦和节俭,有远见,很少有贪图享乐的要求,与人无争。尤其善于言谈议论,常常用简明的语言分析事理,来使别人内心满意,他不懂的事,就沉默不说。王戎做荆州刺史,于是推荐乐广做秀才。后朝廷征召他为太尉掾,调任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见到乐广,认为他是个奇才,说:“自从过去的几位贤人去世之后,常常恐怕精微的语言将要断绝了,可是现在竟又在您这里听到了这样的话。”卫瓘命令几个儿子到乐广那里去,说道:“这个人是人中的清水明镜,见到他感到他的如玉石的光彩,像是云雾散开看见了青天一样。”王衍对自己说:“我与别人说话很简要,等到见了乐广,便觉得自己很繁琐。”后乐广调出朝廷补任元城县令,后提升中书侍郎,调任太子中庶子,历任侍中、河南尹。曾经有一位乐广很亲近的客人,分别很久不再来,乐广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说:“先前在您那里,承蒙您赐酒,正想喝酒,看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很厌恶它,喝了酒后就病了。”在当时河南官府办公大厅墙上有兽角,上面用油漆画着蛇,乐广料想杯中的蛇就是兽角的影子。他又把酒杯放在先前的地方,对客人说:“酒杯中又有什么东西,见到没有?”回答说:“见到的东西像先前一样。”乐广于是告诉他杯中蛇影的原因,客人一下子疑心消除了,不久重病顿时好了。卫玠还是个儿童时,曾经问乐广梦的成因,乐广说梦是心中所想。卫玠说:“精神和形体都没有接触的事物却梦见了,难道这是心想吗?”乐广说:“这是凭借一定事物而心想。”卫玠思考此事经过一个月也没想通,于是因为这个生了病。
乐广听到他生病的原因,让人驾车前去为他剖析做梦这件事,卫玠的病立即好了。乐广感叹说:“这位贤人胸中应当一定没有什么重病!”乐广在官任治理政事,没有当时的功绩声誉;然而每次他离开职位,留下的仁爱被人们思念。凡是他评论人,一定先称赞那个人的长处,于是他的短处不说而自然显现了。别人有过失,他先最大程度地宽恕,这样后来善恶也自然很清楚了。在他当河南尹之前,河南官府的房子多闹妖怪,先前的官长多不敢住正房,乐广居住那里毫不疑惧。曾经房子外面的门自动关闭,他身边的人都惊惧,乐广独自像平常一样。乐广观察到墙上有孔,让人挖掘墙孔,人们捉到一只野狸猫,把它打死了,那些妖怪之事也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