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2期


肖力与解放军报夺权风暴

作者:园 丁

争’是没有情义可谈的!”
  当时还有一种传闻:说是江青在钓鱼台看了军报三张大字报的抄件,认为第一张和第二张都没问题,看到“金猴战斗队”呼吁立即成立新的领导班子那张大字报时,脸色突变,把手一拍说:“这张大字报有问题!”由此导致了军报运动的风云突变。
  “金猴战斗队”的那张大字报问题在哪里?当时不少人进行过猜测。一种说法是:肖力的大字报,是要放一把火,揭军报阶级斗争的盖子,而“金猴战斗队”提出立即成立新的领导班子,干扰了这个战略部署,由此被看作是捂盖子。另一种说法是:“金猴战斗队”的那张大字报透露了一个信息,要成立新的领导班子,而这个班子的名单里却没有肖力,这就埋下了祸根。江青闻报,当然不能容忍.认为这一帮子人是打着支持肖力造反的旗号,实际上是乘机来“摘桃子”,另搞一套。肖力那句“他们为什么要贴那样的大字报,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即由此而来。
  一位当年参加过“革命造反突击队”后来又分裂出去的同志认为,上面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是最关键之点。他说,肖力对报社有一个基本看法,认为“旧势力太严重”,凡是在军报工作多年的,她都看作是什么“三朝元老、旧班底、旧势力”。她认为,在军报有一条“又粗又长又深的黑线”,造反就是要彻底挖掉这条黑线。“革命到底造反纵队”那一班人,虽然支持了她的造反行动,成为她暂时的同盟军,但在骨子里,她同样把他们看作是“旧势力”。形势一变,说翻脸就翻脸。她相信和依靠的,是刚调报社不久,同报社没有什么瓜葛,而且是调子高的年轻人。当初成立“革命造反突击队”,其成员也大都符合这个标准。即使对这样的人,她也不断地“吐故纳新”,其中有两个人后来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两个人被隔离审查(其中包括陪伴她的宋玉芬),所以后来她又重新组建了“新革命造反突击队
  
  哭笑不得的“群众代表”
  
  夺权风暴席卷军报的当日晚上,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在“三座门”会议室,接见了军报的几位领导和群众代表。
  最早来到的是吕梁、张秋桥两位副总编,接着来的是军报的四名群众代表。其中三人,这一天从下午到晚上,风风火火地办了桩“杞人忧天”的傻事。
  他们是报社的老编辑。当天上午看到那三张造反的大字报的时候,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急如焚,确有“天要塌下来”的感觉。其中一位认为,“当务之急是把报社的情况赶快向上报告”。于是在下午的“质问会”开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和另一个老编辑就悄悄地离开了会场。先是驱车来到了钓鱼台,想向“中央文革”报告,但因警卫森严,不得而入。他们又来到毛家湾林彪居住和办公的所在地,出来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军人,看样子是“林办”的秘书。他问有什么事?他俩说,军报今天发生了大事,要向这里报告。他冷冷地说:“发生了大事,胡痴同志还不会报告吗?”那意思很明白,不须你们多此一举。他们只好站在门口,三言五语地将报社发生的情;兄,向他讲了讲,就打道回府了。晚饭之后,又一位老编辑提议,到人民日报找唐平铸,听听他的看法。于是,三个人又急如星火地跑到了人民日报,同唐平铸谈了不一会儿,军报来了电话,说是肖华主任在三座门要接见报社的领导和群众代表,要他们三个人都去。这个“群众代表”是怎么产生的,或是什么人指定的,他们当时来不及细问,就急忙从人民日报社又赶到了三座门。
  他们来到会议室,不一会儿,肖华主任到会。看得出,肖华对报社今天发生的事并不感到震惊,他一边让代表们汇报情况,发表意见,顺便也插上几句话。他不赞同“胡痴策划夺权”的说法,他说,胡痴就是报社的总编辑,那不成了“胡夺胡权”吗?他最后讲了几点:一是对胡痴要“一烧二保”;二是报社要稳定,不能乱;三是抓革命促生产,报纸要办好;四是经群众充分酝酿,提出报社新的领导班子名单,报总政、军委审批。与会者都认真地作了记录,没有人提出异议。
  从三座门返回报社,已是深夜。四个群众代表同另外几个坐在办公室里听消息的老编辑,商定了办两件事:一是明天上午向各战斗队传达肖华的讲话;二是根据肖华讲话的四个要点,起草了一张题为《四点倡议》的大字报。不难看出,他们是把肖华的讲话作为总政领导解决报社问题的指示来对待的,想不到由血此竟招来一场“烧身”之祸。
  第二天上午,向各战斗队传达了肖华讲话之后,以肖力为首的“革命造反突击队”(他们已成为全报社各战斗队的领导核心)就召集了一个“串连会”,由各战斗队派代表参加。会上,肖力向传达肖华讲话的那位“群众代表”提问:“你们是以什么身份去见肖华的?是以造反派的身份,还是以他的部下的身份?”这位“群众代表”脑子还算灵活,当即回答:“是以造反派的身份。”肖力又问:“你们对肖华的讲话,是怎么个看法?是赞成,还是不赞成?”这位“代表”又随机应变地回答:“有些我们是赞成的,有些我们并不赞成。赞成和不赞成的,我在传达时,是用语气来表达的,有的是用加重的语气,有的是一笔带过。”肖力接着又问:“你们在《四点倡议》的大字报中,依据肖华的指示,提出酝酿成立军报新的领导班子。请问,在阶级阵线现在还不明朗的情况下,酝酿领导班子的群众基础是什么?”肖力的这一提问无疑“高屋建瓴”,这位“代表”张了张嘴,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俗话说得好:“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在这个“串连会”上,肖力对肖华的这个讲话,连一句反对的话也没讲,但是与会者都心领神会了:肖力是不赞成这个讲话的,更不赞成《四点倡议》那张大字报。这位“代表”回来苦笑着摇了摇头:“复杂啊,复杂!”
  没过几天,一张题为《把“四点倡议”背后的鬼揪出来》的大字报贴出之后,这几个“群众代表”的命运很快也就发生了转折,开始被勒令检查交代《四点倡议》大字报是怎么出笼的。其中的三个人先后成为专政对象,被关押了起来。这是后话。
  
  林彪的支持信一锤定音
  
  其实,当时对“复杂”的认识,还是很皮毛很肤浅的,事隔两天之后,即1月17日,人们从林彪签署的《给解放军报社革命同志的一封信》,才领悟到事情已经“复杂”到了高层领导之间。对胡痴,肖华要“一烧二保”,而林彪则要“彻底揭露,彻底批判”;对报社的局势,肖华说“要稳定,不能乱”,而林彪则说“‘乱’不要紧,‘乱’然后才能治。”在这种局势下,又怎么能像肖华要求的那样,酝酿成立军报新的领导班子呢!不仅如此,过了不久,肖华本人也被打人了另册。在江青的指挥下,打倒肖华的大标语上了街,肖华的家被抄,肖华开始被批斗。这也是后话。
  林彪《给解放军报社革命同志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同志们:
  解放军报社由肖力等八位同志组成的革命造反突击队,在报社内部点起了革命火焰。你们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

[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