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三名农民党员的万言书

作者:申崇华 张培林




  1962年8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北戴河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关于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重要讲话。在谈到陕西户县三个农民党员写的《当前形势怀感》(亦称《一叶知秋》)时,他严厉批评了这封来信,说:“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夏……。任何一个阶级都讲自己有希望,户县城关公社写信的同志也讲希望,他们讲单干希望……”。最后毛泽东问:“户县三个党员的来信回答了没有?”他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在这些问题上不能无动于衷”。北戴河会议后,从中央到省地县很快作出结论:“这是一个明目张胆的、比较系统的要求资本主义复辟的纲领,是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要求在党内比较完整、系统的反映”,“集中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党内机会主义的观点和主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恢复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随之三名党员受批判,其中主笔杨伟名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是辨别是非的最高裁判,事隔20年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对杨伟名和他的《当前形势怀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位卑未敢忘忧国
  
  在终南山下,渭河之滨,有个闻名全国的农民画乡户县。这里不仅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西安建立党组织后,户县就是我党的一个重要据点。生于1922年、家住户县城关镇的杨伟名,不仅从小聪明好学,而且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贫困的家境和被抓壮丁的遭遇都使他对共产党由衷的热爱,为此,他克服只上过几年私塾的困难,经常阅读进步报刊,并为西安的进步报刊写稿,探索革命道理,抒发对党的感情。1948年末,他与户县地下党取得了联系,第二年2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户县县城的解放作出了贡献。户县解放后,他被任命为副乡长。合作化开始后,村里没有担任会计的合适人选,遵照乡亲们的愿望,他向组织提出申请,回村担任了合作社会计,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这个最基层的地方对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的探索和奋斗。
  自从1957年《人民日报》一篇社论里,提到了“跃进”一词,他就以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感觉到这个词汇集中地体现了当时全国人民的心声。1958年,“大跃进”一提出来,他欢欣鼓舞,热血奔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方针在报上公布,他积极拥护。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他和千百万朴素勤劳、一心想过上富裕美满幸福生活的人们一样,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办公共食堂,搞大炼钢铁,放粮食卫星,他都积极参加。
  然而,从1958年下半年起,人们开始受到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惩罚。公共食堂的饭越来越稀,久违了白面馒头。科学家发明的从玉米芯、玉米壳里提取的所谓淀粉,成了公共食堂的粮食。荒年的口粮野菜、树叶,又回到了庄稼人的碗里。1960年开始,从河南、山东、安徽、四川、甘肃等地一溜一串的逃荒农民,从火车上蜂拥而下,不少光棍引回了皮包骨头的外地女人,队上的场院、饲养室草房、村子的古庙、碾坊,都有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女老少。几乎绝迹的“叫化子”,又成群结队出现,许多地方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的人不计其数。
  令人费解的是,报纸上广播上的宣传,和现实生活大相径庭,一片叫好声充斥报纸。1958年是大跃进,1959年是特大跃进,1960年没有刹车,还要持续跃进,全面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充斥整个农村。农民群众早已对公共食堂怨声载道,但报纸上却一再宣称,要坚持办好食堂,还说:“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公共食堂是心脏。”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上的瞎指挥、命令风、浮夸风持续不断,愈刮愈烈。
  此时此刻,杨伟名以一个党员的党性和基层干部的良知站出来说话了。他从1960年接连写了《谈小麦播种量问题》、《关于处理有关当前物资紧张的建议》、《关于自愿参加食堂的建议》、《应该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谈一类物资开放问题》、《目前农村工作十谈(片断)》等十几篇建议文章,计10多万字,分送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受到省地县各级党组织的重视,有的还受到上级的表扬和鼓励。
  1962年5月,中央三大政策(核算单位下放、公购粮包干、粮食全部按劳分配)的贯彻,使关中农村出现了勃勃生机。尽管3月底4月初出现了多年未遇的晚期霜冻,不少麦苗叶子焦黑枯萎,但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加上后期天帮忙,小麦很快返青,有望成为1958年以来最好的收成。乡道上、街巷里,到处是欢声笑语。
  那些日子里,这个“处江湖之远”的乡村知识分子,一直处在亢奋之中。他从几年来的贫困看到教训,也从目前的好政策看到了希望。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平时对问题的思考,如同泉涌,一发而不可收拾。不知是灵感来临,还是平日里思考深远,他很快就完成了这篇自己极满意的近万字的《当前形势怀感》。
  杨伟名把稿子念给支委的几个同志听,一向支持杨伟名的支部书记贾生财,还没等杨伟名念完,就激动地站了起来:“老杨,这篇东西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简直好极了,要不要我签名?”大队长赵振离,是个不到30岁的小伙,立即表了态:“好,我也签上名。”副支书樊印山慢慢悠悠地说:“说得不错,可你看中央这架势,你这些主张,恐怕永远也办不到,行不通,我不签这个名!”这就是杨伟名、贾生财、赵振离三人签名的《当前形势怀感》,也叫《一叶知秋》、《三个党员的来信》,由于文章近万言,又叫《万言书》。《当前形势怀感》是杨伟名的一部力作,它击中了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经济政策、农业政策、工作方法中存在问题的要害,特别是切中了当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不正常的要害。
  
  忠言逆耳利于行
  
  《当前形势怀感》一文,洋洋万言,以天下为己任,以党性为根本,以民生为宗旨,建言献策,陈述坦率,比喻生动,观察细腻,态度理性,意见尖税,思想深刻。作为一个没有上过正规学校的农民党员,更加难能可贵。
  这篇文章共分13节:前言;忆“撤退延安”;处方;腰带;“改造”与“节制”;“恢复单干”;“过”与“退”;“走后门”;市场管理;繁琐的哲学;双程轨道;提“建议”有感;后记。
  作者在“前言”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参加农村基层工作,已八年有余,俯首回顾,百感交集,尤其在当前困难形势下,其所见所闻,势如汹涌波涛,冲击胸膛。每于激动之余,口述笔道,常至情不自禁。”“这篇怀感,不是向上级领导‘报喜’,而是,‘报忧’。但就目前形势而言,‘报忧’重于‘报喜’。因之‘怀感’所及,似颇多‘苦口良药’与‘逆耳之言’。”“这篇‘怀感’属个人见解,或为‘一叶知秋,异地皆然’;或为‘坐井观天’而流于管窥之谬,而其所道所说系实践事实和亲身体验,真实程度,颇堪自信!”
  “一叶知秋”,报的什么“忧”呢?信中说:“目前我们已经承认‘困难是十分严重的’,而‘严重’的程度究竟如何呢?就农村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现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同是在党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何今暗而昨明?这种情况,已是一望而知的事实,用不着连篇累牍地再进行分析了。”
  怎么办?他说:“看来形势是逼人的。不过,困难的克服,却是很容易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当年‘主动撤离延安’的果断精神,尽速地应用于当前形势:诸如‘一类物资’、‘自由市场’的开放;中、小型工商业以‘节制’代替‘改造’;农业方面采取‘集体’与‘单干’听凭群众自愿等,都是可以大胆考虑的!”“几年来,我们是朝着‘退’的方向做的,并已收到效果,不过,远未到位,应进一步就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方针做‘全面彻底’的‘调整’,直到克服困难而后止。”
  他用扎腰带来比喻中国的经济状况。腰带松了不行,过于紧了也不行,“过于紧了,倒会令人气喘”。“目前我们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形势,是否有气喘的象征?是否存在着浑身捆着腰带,动弹不得的意味?果有之,只有解带松腰才能气和神安;只有腰间仅缠一带其余皆尽解,才能手动脚灵。”他指出,无须担忧国营经济出问题,因为“国营经济形似人身;中、小型工商业自由生产,农村包干任务外的自由贸易,则为人身的手足。无人身,手足无依附;无手足,人身失所能,两者相依相成,关联互赖”。
  作者对中国国情有清醒的判断:“我自己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在这个既穷又白的薄弱基础上,由1949年解放起到1955年合作化为止,仅只六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任务,就真的完成了吗?答复是否定的。并且要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把一个具有六亿人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成新民主主义的强大的工业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想象的事。”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两步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那么如果说,我们第一步没有走好,第二步怎么会走好呢?”
  “按说新民主主义建设需要二三十年,由新民主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转化过程,又需要二三十年,由此看来,像我们过去所做的显然是拔苗助长,违犯了客观规律。”
  显然,由于对国情的认识偏颇,头脑发热,政策出现了偏差,带来了灾难。社会发展形态显然是“过”了。作者分析说:如某甲赴某村,距十里,行之十五里过五里,退三里,犹过二里,退十里复又不及五里,终退五里始抵村境而止。想来我们目前严重困难产生的渊源是走“过”五里路的问题,因之克服困难的根本办法,也就是退五里的问题了。
  现行政策“退五里”的“度”在哪里呢?杨伟名提出:“农业方面,采取集体、单干,听凭群众自愿”的原则。这是养鸡取蛋,有别于杀鸡取蛋;这是釜底抽薪,有别于扬汤止沸;这是根本之道,有别于治标之法。这是我们要退的终点。要有“当年主动撤离延安的果断精神”,退到终点。
  他认为,当下中国经济已经患了“并发症”,而“‘粮食困难’、‘市场供应紧张’、‘盗窃事故’、‘逃荒遣返’,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意志消沉’、‘怨声一片’、‘不安心工作’、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谊情寡淡’等不正常的精神现象统属于‘病之际’”。
  作者还就开放一类物资(粮、棉、油)自由市场、用“价值法则”调整供需矛盾和刺激农民农副产品生产积极性、中小型工商企业“用温和的‘节制’方法代替‘改造’的手段”、民主集中制等,提出了自己的、也是中国农民的政策主张。
  在这篇文章里,杨伟名还看到了产生问题的另一重要环节,那就是基层的真实情况的上达以及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作者用“双程轨道”开车来形象地说明上下之间的“民主集中制”关系。“广大群众的意志是通过‘集中’那条‘轨道’‘集中上去’的。‘集中上去’的‘意志’经过加工整理,作出决议,又通过‘统一领导’的那条‘轨道’‘贯彻下来’。这个一‘上’一‘下’,有如两套列车沿着各自轨道相对开而互不妨碍。如果‘群众意志’能够广泛、及时而正确地‘集中上去’,进而才能有及时的切合实际的政策‘贯彻下来’,那就形似 ‘对开之车,交替往来,如环之周而复始,回转不息’。进言之,‘群众’的‘意志’如果‘停于下’,则作为制定国家政策的‘源泉’,就会‘竭于上’。故曰:‘无西车之来,东来之车可尽,无东来之车,西去之车可竭’。此为因果交应,互为渊源。”
  作者还进一步论述道:“我们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就‘人民民主’而言,我们的‘民主’是百分之百的不折不扣的民主。我们的“民主”是通过高度‘民意集中’体现出真正的民主。因此‘民主’与‘集中’,两者是互相关联表里如一的,不能当成两个对立的东西去看它!”他说,没有“百分之百的不折不扣的民主”和“高度‘民意集中’”,何谈“民主集中制”?
  以上论述,从实践到理论非常客观而沉着地陈述了下情不能上达,不顾国情制定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的现状,并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石激起千重浪
  
  《当前形势怀感》于1962年5月10日分别寄给了公社、县、地区、省、西北局各级党委和党中央,同时还寄给了《陕西日报》、省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和渭南、华县、潼关三县委的负责人。
  文章发出后,开始的反映是积极的。
  5月28日,西安市市长刘庚给省委办公厅转去《当前形势怀感》,要求“送给省委,研究处理”。
  6月2日,陕西省委办公厅《人民来信来访反映》第34期对《当前形势怀感》作了简要反映。
  6月21日,陕西省委宣传部《宣传动态》副页第12期摘要刊登了《三个共产党员来信——当前形势怀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