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

作者:张俊义




  日记用英文写成。日记中有些人名与术语是以中文标出的,为体现原貌,译者照录,特以斜体字标出。为帮助读者理解,译者在一些地方添加了一些字,添加部分特以()标出。
  
  12月20日
  上午10时抵西安。汉卿称,委员长17日已同意如下四项条件:
  一、改组国府、采纳抗日分子。
  二、废除塘沽何梅察北协定。
  三、发动抗日运动。
  四、释放被捕七人。
  但今晨委员长改变主意,谓其不会在胁迫下接受任何条件。
  我见到端纳,他说汉卿所为绝对错误,然彼动机系出爱国,所倡政策亦为正确,他说委员长做事过于顽固。杨将军告诉我,汉卿所言可完全代表他的意见。
  我单独拜见委员长。他甚为感动,失声大泣。我对其安慰,告诉他,彼并未蒙羞,相反,整个世界均在关心他,同情他。此前他一再叫端纳让我前来,然此时他却担心我不会获准离开西安,并被逼加入其新政府。我说,倘我被逼加入,将成千古罪人。他说,他不会在胁迫下接受任何条件,军事解决为唯一之途。我指出形势之危险性,谓军事上之成功并不能确保其性命之保全,即便西安被占,他们尚可退至接壤共区,惟国家将陷于分裂,内战四起。他的性命悠关整个国家之命运,并非其个人一己之事。他必须认识到,他的案件,不似一名将军遭一群有组织队伍捕获那么简单,只要捕捉者被迫作出退让,就可饶其性命。我请他允准,以我不才,谋划一解决之道。他多次要求端纳留下,尽管蒋夫人一直在召其返京通报消息。他说,汉卿已读其日记,应明白其(抗日)意图与政策。
  下午,汉卿拜见委员长。他说,自我见过委员长后,其态度渐次通情达理。委员长告诉他,倘汉卿愿将部队调往绥远,他将同意。
  我拜见委员长,他称已答应汉卿:1.允其军队开往绥远。2.召开大会讨论四项条件。3.改组陕西省政府,由杨虎城提名人选。他要求我与张、杨二人讨论此等事项。张、杨说,第1与第3点无关重要,四项条件为问题之关键,委员长称将该项提交中央执监大会讨论,系回避问题之实质,因只要他同意,大会定能通过。
  晚上,我继续探寻解决办法。我们(指与张、杨——译者)谈到请阎锡山出面调停,还有请居正以非正式官方代表身份前来谈判。我得出之印象,委员长性命正处非常危险之状态。他们已走向极端,若其遭受失败之打击,他们甚有可能挟持他退往其山上要塞,甚或,他们可能变成一伙暴徒,并在暴徒心态下杀死他。汉卿直言不讳告诉我,其委员会(西安事变当天,张学良、杨虎城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以之作为行动的决策机构,张、杨任正、副主任,此处当指此委员会。——译者)已经决定,若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事,为安全起见,他们将把委员长交给中共。这决非凭空之威胁。
  
  12月21日
  在见张、杨之时,他们说,他们讨论了昨晚所提之办法,得出结论是,不欢迎居正前来,因为在南京方面他谁也不能代表。
  分析整个时局,我得出如下结论:
  一、此次运动不仅系由张、杨二人所发动,而且亦得到全体官兵上下一致之支持。张、杨至为团结,南京方面许多人计划并希望彼二人分裂,此不仅不可能,且充满严重危险。
  二、张、杨与中共两方军队联合一起,将成一令人生畏之集团,以现有之兵力,加之有利之地形,在目标一致之条件下,他们完全可以固守战场数月。
  三、中共已毫无保留地将其命运与张、杨维系在一起。
  在离开南京之前,我一直在军事解决与政治解决间摇摆,然经我实地细量,我坚信,拯救中国唯一之途只能藉政治解决。我不知何种政治解决切实可行,但我决定先行如下几点:
  一、应让蒋夫人来西安照顾委员长,并改变其听天由命之态度。
  二、由戴雨农代表黄埔系前来西安,亲身观察此地之局势。
  三、派一将军来西安,以处理可能产生之军事问题。
  我把我的决定通知张、杨,获其同意,且张(学良)给蒋夫人与戴(笠)写了信,但他同时表示,倘西安发生战事,蒋夫人之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随后,我于11时再次面见委员长。他交我几封分致国民、蒋夫人及其二子之遗嘱,并要我将这几封遗嘱给汉卿看。(张扣下遗嘱,谓假如发生战事,他以人格保证将把这些遗嘱发送,但现在他不会允其发送。)委员长要我不让蒋夫人前来西安,且让我亦不要返回。我告诉他,无论如何,后天我定返回。
  午12时,我离开西安,下午抵南京。
  在南京,我毫无保留与蒋夫人、孔夫人及戴雨农面谈,他们均赞成我与蒋夫人及戴同返西安。戴建议,我应与一些政府要员交谈,努力寻求和平解决。我拜会了叶楚伧、顾墨三、蒋铭三、孔庸之和熊式辉,将西安所提之四项条件告知他们。我的观察为,他们以为重组政府为最要,否则,其他条件根本无法实现。我说,我们可以期待西安理性讨论这些条件,但是,我亦向其表示我之担心:我等目标原为救委员长,故绝不能采取军事解决。以我之见,即便落败,他们亦不会饶过委员长之性命。反之,政府军事上的成功只会愈加危及委员长之安全。他们让我直截了当回答,委员长是否希望军事解决。此问题我因先前曾与蒋、孔二夫人讨论过,故便摸棱两可地答曰,若能寻得和平解决之道,委员长不希望看到再发生内战。熊(式辉)说,他担心委员长在西安会违心被迫接受彼等条件。我言,以彼如此了解委员长之为人,竟谓委员长会被逼违心签字,我甚感惊讶,此系对其人格之污辱。
  何(应钦)问,汉卿为何提出让戴雨农去,让蒋铭三去是否亦出同样目的,他们是不是欲逼其透露我方军事计划?我答,目前时间紧迫,质疑彼等动机毫无意义。
  叶(楚伧)评论道,站在政治委员会立场言,只要委员长在遭胁迫,他就不能同意任何条件,中央应给我一些能够接受之条件,以供参考。我言,彼曾多次在报纸申明,我此行纯以私人身份,是故无必要为我设定任何条件,我不欲我等之手脚遭缚。我之全部要求系:四天之内,飞机不能轰炸,陆军不得进攻。但假若四天期限已过,尚未寻出解决方案,此时委员长亦离开西安,他们可放手让飞机大炮轰炸攻打西安,及其他任何彼等欲攻打之地方。当日晚,政府要员开会,讨论了我的建议。
  与此同时,我听说,有人建议以黄绍竑接替朱培德担当军委会办公厅主任。我还听张公权之姐的某朋友言,张公权称,西安事变系我一手策划。如此,度过余之44岁生日。
  
  12月22日
  晨间,有人将停战条件送我,停战期缩为三天,根本未提停止地面进攻,仅言将停止飞机轰炸,令人不满。我知道,此地之气氛系对我能够回来充满不信任。
  整个上午,政府要员皆在讨论我们赴西安之事,最终,他们同意,应准许我们去,给出之停战条件亦较前满意[附件A]。我向蒋鼎文询问有关军情,他称,在12月26日前无论如何不会开战,因为他知军队之调遣与实际投入战斗至少须至12月26日始得完成。
  抵西安后,我告诉他们先让蒋夫人去照顾委员长。我与张、杨进行了讨论,戴与蒋鼎文将军亦在场。张、杨同意,次日上午,他们将召开一会议,并提交具体建议。
  俟后,我于晚间拜见委员长,且探其对周恩来求见之看法,然其却言,我应与蒋夫人同去见周。委员长说,我必须要求周同意:(1)取消中华苏维埃政府。(2)取消红军名义。(3)放弃阶级斗争。(4)愿意服从委员长作为总司令的指挥。要告诉周,他一刻亦没忘记改组国民党之必要。他保证将于三个月内召集国民大会,对此,如有必要,他可让蒋夫人签具一份保证。但是,在此之前,他须先召开国民党大会,以还政于民。重组国民党后,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从总理,他将同意:(1)国共联合。(2)抗日容共联俄。(3)他将给汉卿发布手令,收编红军,收编人数将视其拥有武器之精良度决定。
  
  12月23日
  张、杨交予我们的建议为:由委员长出面,即刻在西安召集一由朝野各界官员名流出席之大会,这些人应包括陈果夫、李(宗仁)、白(崇禧)、李济琛、冯玉祥、孙夫人、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宋子文、张学良等。俟大会作出决议,委员长可离开西安。另有一种选择,就是大会在太原府召开,但在此期间委员长要留在西安。会议的议题为落实17日曾与委员长讨论过的四项条件。
  我对如此条件甚感失望,因为我了解南京方面的态度,他们不会接受。但是,我想我们自己可经讨论提出反建议。我与戴(笠)及蒋铭三谈及此事,我们同意提出如下反建议报委员长批准:
  一、不召开名流与政府官员参加之大会。
  二、改组政府,排除亲日派。
  三、释放在上海被捕七人。
  四、强力保护国家利益之政府一旦组成,中日战争将很快爆发,只要战争爆发,将自动废除塘沽何梅察北协定。
  委员长让我与汉卿一道去见周恩来,但主要是听他讲,随后让我跟蒋夫人商量。周称,在陕、甘地区,国军屯兵50万围剿中共,仅遣往绥远的两个师未参战,而中共此时已在其致国民党的宣言中同意放弃(赤色)宣传,原则上同意取消苏维埃政府及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作战。若委员长同意抗日,中共可不要求参加改组后的政府。中共将为共同的事业而战,然红军的人数不应仅限定在3000至5000人之间。陈立夫已经代表委员长同意,红军可拥有3万人。中共欲保留其军事系统,此亦应不困难,因不管怎样,在委员长自己的系统外,已有如此多其他军事系统。中共同意于国民大会召开时参加大会,以一个民主之中央政府来取代中华苏维埃政府。同时,他们亦将承诺放弃(赤色)宣传与停止向目前苏维埃政府控制以外的地区渗透。他们知道委员长有抗日之心,然其目前的做法不利开展有效之抗日。他们欲支持者非委员长个人,而系出于民族之大义。他们认为委员长虽赞同联俄,但却拒绝容共。他还多次提到委员长周围之亲日派。他说,上述这些条件合情合理,与数月前向国民党方面所提条件完全一样,他们并未因西安事变而增加一丝筹码。他愿意会见委员长,欲使其明白,委员长所建议的办法很难向人民解释。他称,就在中共与张、杨诸人一起竭尽全力,以图结束西安事件时,他知道,南京有些要员正摆酒设宴,拉帮结派,准备夺权,企盼委员长永不返回。我要周给我提供一份其解决办法之备忘录,该备忘录他次日上午给了我[附件B]。
  下午,张、杨、周恩来与我会面,讨论新内阁人选。彼等一再劝说由我组阁,但是,我告诉他们,出于政治及个人原因,我绝对不会领导现在之内阁,且亦不会参加。他们坚持让我执掌财政部,因为那样他们就会对获取其日常之开销有信心。他们对外交部长人选不能为亲日分子亦甚关切,我与他们讨论了几名人选,我建议由徐新六来担任。徐系一热情民族主义者,同时本人又未有如此多色彩,因而不会让日本人解释为,他的任命即意味战争之来临。关于军政部长,他们建议,此人不应有名无实,而应是委员长真正可倚赖者。因为亲日,交通部他们不想要张公权担任,而海军部他们亦不愿由陈绍宽担任。关于此次讨论之备忘录请见[附件C]。
  我与蒋夫人一起见委员长,他答复如下几点:
  一、他将不再担任行政院院长,拟命孔博士担任。新内阁绝不会再有亲日派。
  二、返回南京后,他将释放在上海被捕之七人。
  三、1.设立西北行营主任,由张负责。
   2.同意将中央军调离陕、甘。
   3.中共军队应当易帜,改编为正规军某师之番号。
  4.中日一旦爆发战争,所有军队一视同仁。
  四、1.派蒋鼎文将军去命令中央军停止进军。
   2.将与汉卿讨论双方共同撤军,在离开西安后,他将发布手令。
  我将上述答复交予张、杨及周,他们似甚为满意,次日上午,他们将召开军事委员会会议。当日深夜,周拜访了蒋夫人,同时他亦与委员长简单寒暄了几句。
  
  12月24日
  在西安军事委员会会议上,上述条件引起轩然大波。多数人坚称,在委员长离开西安前,若非全部、至少亦应履行部分条款。我解释道,在目前南京已知局势下,委员长返抵南京前,将不能有任何作为。他们如欲支持委员长作为国民领袖,以捍卫国家,则他们必须对他施以绝对信任,不能损害其威信。我甚为了解,无论如何,在其返回之前,他宁愿去死,亦不会采取其中任何一项措施。席间更有谓举行二次革命者,反对张(学良),指其过于犹豫不决,为我轻易劝服。张经与我讨论,召集其中态度最激者予以训话,谓尽管他们必须承认方法错误,然其动机善良。难道他们不想由委员长领导去打日本吗?若否,则他们早在11日就应将他开枪打死。若是,则他们就应付出风险,仅以口头承诺,放委员长走。而且,他们发动兵变之时,他已明言,他们在冒掉脑袋的危险,任何人任愿退出,难道他们尚有其他办法,以疏解时局?谈话回来后,他自认已说服了他们。
  下午,蒋鼎文拜见委员长,在拿到其停战手令后,乘飞机骤然离去。我们均盼望委员长明日圣诞节能动身返回南京。戴(笠)的不辞而别令敌手甚为不悦。
  

[2]